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延续,又有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干扰,但2010年我国旅游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增长态势:三大市场全面增长,国内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旅游投资规模扩大,产业发展呈现诸多亮点,扩大消费和改善民生功能明显。
1月10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就2010年我国旅游经济运行总体状况、发展特征以及2011年发展预测、政策建议等内容发布了相关研究成果。预计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1.44万亿元,同比增长12%。国内旅游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国内旅游人数21亿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入境旅游实现恢复增长。预计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32亿人次,同比增长5%,旅游外汇收入460亿美元,同比增长15%。出境旅游增长速度继续加快。预计全年出境旅游人数54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出境旅游花费480亿美元,同比增长14%。
人均旅游消费540元
“2010年21亿的国内旅游人次,说起来很大,但是收入仅仅1.4万亿元。人均消费支出540元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每个旅游者一年用于外出旅游,食、宿、行、游、购、娱的花费不到100美元,这个数量和全球人均旅游消费数相比还很低很低。我们处在大众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广大民众还没有很大的支付能力去享受高端旅游。”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教授表示。
统计显示,国内旅游市场增速城镇高于农村。虽然从2000年至今,农村旅游人次数一直高于城镇旅游人次数。但是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以后,城镇旅游人次数相对于农村旅游人次数来说增加更多,二者所占市场比例再度接近。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初步分析,这一变化和近年城市化进程较快有一定关联。从旅游花费情况看,城镇旅游总花费高于农村旅游总花费,且差距呈扩大趋势。
让人民有尊严、有保障地去旅游前路漫长
据统计,21亿国内旅游人次中,散客人数占到国内旅游总人数的90%以上。“也就是说,21亿人次中有18亿~19亿人次是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去旅游的。”戴斌说,“我们过去发展旅游,可以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进行我们的旅游活动。比如,游客下飞机后被大巴车接到酒店,在导游、领队、司机的带领下去吃饭、购物、看景点,最后再被送上飞机、火车等离开。但是,当散客旅游成为现阶段发展的主体特征的时候,一个地方、一个国家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好坏和当地整体的社会环境就密切相关了。”
“可能一个城市因为有一家媒体曝出一个事件,就会暴露出一个城市是亲切友好的,还是冷漠的。如果是后者,我们的旅游者还敢去吗?我们旅游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方式和微观的管制方式,也许不能只是管旅行社和导游了,而是要和社会方方面面发展的总体指标结合起来。”戴斌说。
“很多人到一个城市不仅为了看景点,也希望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这个时候,我们衡量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以及她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就不能够单纯从小旅游的角度考虑,而必须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来考虑。”戴斌说,“比如散客到北京,他们看的不仅是长城、故宫,可能和门口摆摊儿的小商贩、公交车司机和市民打交道,当他迷路的时候,要向普通的社区居民求助……所以,这个时候考验的是整个城市的经营运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戴斌说:“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到,目前民众旅游需求仅仅处于有没有的阶段,而让人民群众更有尊严、有保障地去旅游和消费,我们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
2011年:旅游经济运行相对乐观
基于我国旅游经济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宏观环境进一步好转的情况下,中国旅游研究院对2011年旅游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增长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预计2011年旅游业仍将实现平稳健康增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2011年全年旅游总收入可达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人数将达23.4亿人次,同比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将同比增长12%;入境旅游人数将为1.35亿人次,同比增长2%;入境旅游外汇收入500亿美元,同比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5700万人次,同比增长5%;出境旅游花费550亿美元,同比增长14%。
2011年旅游业界值得关注的热点有:《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实施,《旅游法》立法进程加快,《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编制实施以及中国旅游日设立,“中华文化游”主题年系列活动,辛亥革命100周年,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等。
本报记者 鄢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