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1月16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科技支撑河南粮食连续五年超千亿斤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1月16日   02 版)

    本报郑州1月15日电(记者韩俊杰)近年来,国际粮价不断飙升,全球粮食危机四伏。而河南省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超千亿斤,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技的巨大支撑。

    据河南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介绍,在积极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通过科技提高单产,通过高产创建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是河南实现粮食连年增产的重要措施。

    提高单产的首要因素是做好良种的选育和推广。河南省启动优质高产小麦、玉米新品种选育推广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提高育种科研水平。

    全省小麦品种先后进行了9次更新换代,平均亩产由1949年的不足百斤增加到目前的近800斤。目前,河南小麦商品种子使用率达90%以上,玉米、水稻良种覆盖率达100%。

    种子好,还要种得好。针对当前农村“空壳化”现象,河南省组织全省农业科技力量,开展小麦、玉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在不同的生态类型区,组装简化易行的栽培技术,执行技术规程和田间管理意见,分区域实施主推技术,使留守农村的妇女和老人也能承担起粮食生产任务。

    另一方面,河南大力研发精耕细作技术,最大限度地开发良种的增产潜力,通过组织高产创建,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2010年,河南省共建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327个,平均亩产达1062.84斤,较全省小麦平均亩产高出286.64斤。

    在应对危害农业生产的灾害天气和病虫害方面,河南同样强化科技保障。全省已建成54个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同时加快了农业气象灾害自动化监测网和人工增雨作业条件识别网建设,为实现农业气象灾害实时动态监测、精细化准确预报预警夯实了基础。

    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各种问题,河南省连续3年开展了“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服务活动,使粮食作物管理技术指导责任到人、服务到田。他们采取组织科技服务小分队、专家讲座等方式向农民宣讲管理技术,切实把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落实到农户。

    全方位的科技提升,支撑河南粮食高产增产创下一个个历史纪录:用占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全国十分之一的粮食、四分之一的小麦;不仅在全国第一个实现粮食总产超千亿斤,而且连续5年超千亿斤;不仅满足了全省1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和粮食加工企业的需求,而且每年调出300亿斤的商品粮和粮食制成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春运“一票难求” 4年后将成历史
科技支撑河南粮食连续五年超千亿斤
第三届“节庆中华奖”评选启动
泥人工匠献艺京城
科研应姓“科”不姓“官”
穿衣服如同穿上“空调”
22条政策促建云南“桥头堡”
安徽17市法律援助农民工维权
撞死一条狗 罚跪一小时
辽宁:党建带团建 “实带”更“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