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1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影音书画

当虚拟变成现实

实习生 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1月19日   11 版)

    为了寻找失踪的父亲,萨姆·弗林走进父亲的研究室,打开落满灰尘的计算机。

    机器运转起来,一片黑暗。接着,世界整个改变了:这里没有昼夜交替和四季更迭,数据的色彩线条构成流畅的几何图案,在永恒的黑暗中闪烁着。

    在科幻电影《创:战记》中,萨姆就这样闯入了父亲创造的电子世界。原来,父亲凯文被他自己制造的数字化身克鲁困在虚拟空间已长达20年。这是一个迥异于人类世界的数码世界,父子俩必须想办法离开这里。 

    这些情节并不是编剧的胡思乱想。虚拟现实早已不只是一个科幻名词,而成为广泛应用在城市建设、医学、军事等多个领域的新技术。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的虚拟世界,使用虚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系统,通过捕捉、扫描人的真实姿态,使人获得身临其境的逼真体验,这对医学、军事与航天工业中的模拟训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虚拟的训练系统中,使用者不必担心任何操作失误,可以不断地练习,直到自己能够熟练掌握技能。弗林父子进入的正是这样一个电子游戏世界,虚拟和现实几乎无法区分。

    在现实中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人体的触觉感知系统非常复杂,作用于人体的传感器不得不遍布全身,并且需要精确模拟触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觉。

    东京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许有望成功。他们发明了一台设备,由324个超声波发生器组成,能够使人感受到触碰般的压力。2009年3月,英国约克大学和华威大学的虚拟现实研究者发布了他们的新成果:一台名为“虚拟茧”的设备。在这台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体验系统中,使用者可以感受到5种自己并没有真实品尝到的味道。

    按照《创:战记》的前传《电子世界争霸战》中的主人公——萨姆的父亲凯文——的想法,虚拟现实更进一步,就是将思维数字化。这种数字化意味着人的整个身体都将进入电子计算机状态。人类将从有机生物变成无机生物,人的感知器官所接收的一切外部信息,都将是数字信息,神经信号如同电脑数据般运行。

    这是一个与人工智能相反的命题——前者是人类获得电脑的信息传递速度、后者是电脑拥有人类的情感。大脑会像电子计算机一样,接受信息、处理信息、最后输出信息。这或许意味着感性的消失,意味着人类思维纯粹理性化。

    听起来,更像是一种生命形式的倒退——绝对完美的理性,意味着绝对的僵化。一个没有缺陷的乌托邦,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缺陷。

    退一步来看,思维数字化或许可以不进行得那么彻底。比起将整个有机的躯体数字处理成无机,还是把人的思维植入计算机载体中更有实现的可能。最大程度地放大虚拟现实,通过传感装置,大脑接口,让人类在电子世界中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甚至做到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做到的一切。

    上个世纪70年代,已经有研究者开始尝试利用脑电图直接将大脑思考的结果输出为计算机指令,不依赖于人体肌肉和神经组织,直接控制机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一直在进行脑电波作用模式的研究,试图将脑电波通过计算机扫描翻译之后,直接传递给接受者。

    弗诺·文奇在小说《真名实姓》中描述过这样一种境界:思维进入了电脑网络,在数据流中任意穿行,意识层面上达到最大程度的自由,思维无比广阔。那真是一个诱人的境界,全知全能,无所不在。

    除了,躯体还在某个地方孤零零地躺着。

    虚拟现实,乃至思维的数字化,的确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这种发展很可能出现另一种结局,正如电影中,萨姆不得不阻止虚拟世界的主程序克鲁闯入现实世界一样。

    无论是虚拟还是现实,故事都远远没有结束。

实习生 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1月19日 11 版

为野生大熊猫留下影像
“水记忆”闹剧
理智压倒一切
当虚拟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