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娜老师至今清楚地记得她做“邮递员”的经历。
2010年5月8日,母亲节。石家庄市光明路小学少先队联合当地邮政公司开展了“给妈妈写封信”活动。
该校老师董娜的一名学生写的信却被邮局退了回来。在信封上,这个孩子写下了父母经营的五金摊位的详细地址:南马路地道桥头右数第四根电线杆下面的蓝色铁棚。这样的地址,邮局是无法投递的。信被退给了董娜。
董娜没有把这封信退还给学生,而是在上班路上,亲自做了回邮递员,将这份特殊的礼物送给了那位日夜辛劳的母亲。“我只是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有爱与被爱的权利。”董娜告诉记者,“无论他是城市的还是来自农村的”。
“平等地对待农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的每个细节上都维护一种平衡,使孩子们感受到集体并没有对他们另眼相看。”中国心理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中心医院注意力培训科医师赵建双对董娜的做法颇为肯定,“这种无声的关爱要强过任何单纯的说教。”
据统计,石家庄这座年轻的城市有外来务工人口约40万人,87.6%的流动人口来自农村,其中适龄入学儿童人数约6万人。在团石家庄市委看来,使每个农民工子女都有尊严地在这个城市里生活、学习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团组织义不容辞的担当。他们将赵建双所说的这种对农民工子女“无声的关爱”称之为“隐性帮扶”。
“爱在指尖”、家长学校:拉近“最遥远的距离”
在填写表格时,一名小学生在父母职业一栏中填写了“无职业”,后来老师才了解到他的父母并不是“无职业”,而是做废品回收。
“他怕说出来没面子,在同学面前丢人。”说起这件事,石家庄市十里铺小学教师孙冬梅既难过又痛心。在十里铺小学,农民工子女占到全校学生总数的近一半,“平时刻意回避父母是外来打工者身份的孩子不在少数。”
“让社会上每个人都尊重和认同农民工的工作,也许需要一个过程。” 团石家庄市委学少部负责人谢娇蕊认为,连孩子都不认同父母的职业,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为此背负心理阴影,心态何谈阳光?
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分别用一只手的食指顶住牙签两头,然后跑向教室的另一头——这是赵建双到农民工子女较多的学校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时必做的“游戏”。 “前进的过程中两个人顶着牙签的手指既不能太使劲——会被牙签扎疼,同时也不能不用力——牙签会掉下来。”赵建双告诉记者,就在从教室这头跑到那头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的心灵都被深深地触及,“孩子们会更具体地感受到平日里为生计奔忙的父母对自己的爱;而很多农民工家长则意识到,子女教育要适度,太严太松都不行。”
有专家指出,忽视或者不知该怎样和子女沟通的在农民工群体中较为普遍。“这些家长和近在身边的子女却似乎隔着‘最遥远的距离’。”为此,石家庄各级团组织正联手学校,给这些困惑的父母以具体的指导。
在农民工子女就读相对集中的石家庄市塔冢小学,班主任老师为学生建立起“心灵档案”,把孩子们平时在学校时的状态及时反馈到家长那里,同时还对家长的具体教育做法给予指导。
而塔冢小学设立的“家长学校”,更是受到很多农民工的欢迎。“家长学校”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解答家长们在教育上的各种疑难问题。而请教育专家主讲的专题讲座,更方便了家长就孩子行为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家庭教育方法等问题面对面地向专家请教。
交换生活空间:打破“城乡界限”
记者了解到,在石家庄一所小学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了全校人数的二分之一左右,于是在学生之间形成了一道泾渭分明的“分界线”。
“你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这样的‘城乡界限’就这么客观地在一些孩子间存在着。”一位老师忧虑地告诉记者,农民工子女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因为生活习惯等不同,一些城市孩子往往不愿意和他们交往,甚至拿他们的乡音开玩笑,使得这些本来身处陌生环境的孩子,更不爱说话,也越来越不合群。
“让农民工子女有尊严地在城市里生活学习,首先就要帮助他们获得身边同学的认可和尊重。”团石家庄长安区委书记孙峰认为,这些孩子身上有许多城市孩子不具备的优点,各级团组织应该帮助他们搭建起展示自己的平台。
为此,石家庄长安区在少先队员中开展了城市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手拉手结对活动,同时更进一步组织了“当一回家,干一天活”活动,让城市儿童和他“手拉手”的农民工子女一起利用周末时间,到彼此家里“互访”,共同生活、共同劳动。
在参加完这个活动后,一名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改变了对他“手拉手”小伙伴的看法。“我以前总嫌弃他穿的衣服脏。”这个孩子在他的活动体会中写道,“到了他家里,发现他家根本没有洗衣机,他的所有衣服都是自己用手洗。而我连红领巾都是妈妈帮我洗。”另一个城市孩子,到了“手拉手”小伙伴位于农村的家,跟着一起放了一次羊之后,便崇拜起自己的小伙伴来:“他太能干了!那些山羊居然都听他的指挥!”
在这样“交互”的生活空间中,来自农村的孩子也逐渐找到了自信。赵建双认为,这种同学的认可,对外来农民工子女群体很重要。“这是孩子们尽快融入城市,快乐学习生活的动力之一。”
送活动室不如送洗澡堂:变送餐为点餐
去年9月,安利石家庄分公司的志愿者本想为光明路小学捐建一个高标准的少先队活动室,为此在团市委志愿者工作部负责人李志清的带领下,前去走访。
校长赵峰得知来意后,实话实说:“孩子们的卫生习惯普遍不好,作业本时常会被沾着土的小手蹭得灰一块黑一块……”
“可这也不能怨孩子啊!”赵峰告诉大家,农民工子女占学校在校生总数的80%左右,学生家长多是附近市场的商贩,孩子们跟着父母大多租房居住,家里条件有限。
夏天还好说,孩子们可以用盆接点水冲凉。可到了冬天,有的家长们难得带孩子去洗上个热水澡。与捐建一个少先队活动室相比,孩子们更急需一个澡堂。
李志清告诉记者,正是赵峰的这番话,改变了团干部和志愿者们最初的想法。如今,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一个属于孩子们的澡堂即将在学校操场一角动工。
“这件事让大家很受触动。” 团石家庄市委副书记魏洪涛认为,团组织对孩子们的帮扶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要尊重孩子们的意愿,不要一厢情愿——“这样关爱才最贴心。”
这是“变被动的送餐式服务为孩子们掌握主动权的点餐式服务”,魏洪涛这样概括石家庄团组织帮扶理念上的转变。
去年8月,团石家庄市委和石家庄市青少年宫联手开展了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公益培训计划,科目包括美术、书法、舞蹈、武术、球类、声乐、器乐等10多个门类,而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课”。
目前,团石家庄市委已组织各类志愿者和农民工子女结对帮扶,总数达2.8万多对。但去年12月初,河北省消防总队的志愿者和栗胜路小学的一些农民工子女“手拉手”的过程却与以往有所不同。
团石家庄市委权益部部长申剑红介绍,这次“手拉手”的模式是“双项”选择的结果:志愿者能够提供的志愿服务内容和孩子们需要的帮助一致,才能“拉手”成功。“这样的‘手拉手’才更有个性也更有针对性。”她评价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广这一“手拉手”模式,目前团石家庄市委正在建立相关信息库,将志愿者能提供的特色服务、孩子们的个性需要详细记录、分类。
(王丽 李倩 闫研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报记者 樊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