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本版刊发报道《124个尘肺病患者的冬日童话》。现在,童话有了看上去很美的结果。
上回说到,去年年末,网友“北京厨子”带着志愿者团队赶到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希望通过一场元旦慈善午宴,表达对124名尘肺病矿工的尊重。同时,他希望借助微博这个平台,吸引公众和媒体的关注,继而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然而就在元旦那天夜里,“北京厨子”和他的团队曾经一度悲观地认为,他们拯救尘肺病患者的行动已经彻底失败了。
在那之后,“北京厨子”并没有放弃希望。1月11日上午,带着近20万元的网络爱心救治款,“北京厨子”与首批4名尘肺病患者周俊山、李发海、马俊山、杨德兴,踏上了前往北戴河尘肺病康复中心洗肺的征途。
与此同时,曾经“开胸验肺”的河南尘肺病工人张海超和几名律师,专程飞赴古浪,为矿工们无偿提供法律援助。1月14日,古浪尘肺病自救小组成立,7名尘肺病患者代表前往西安、郑州等地,寻求省外媒体和公众的支持。
民间救助如火如荼,相关部门开始行动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是央视一套的《看见》栏目。1月20日、21日,该栏目连续两天播出《古浪,一个冬天的童话》纪实节目。就在1月20日节目播出当天,甘肃省武威市拨出100万元专款,并向全市发出倡议,对古浪尘肺病患者进行捐款。截至23日,累计捐款总额超过500万元。
古浪的尘肺病矿工们总算看到了一丝希望。此时,距当地第一位尘肺病矿工死亡已有5年之久,距《中国经济时报》公开披露这个尘肺病群体已经过了整整1年。仅这1年中,就有3名患者相继去世。这让人不免想起死难者家属银月儿对“北京厨子”的哭诉:“你们来得太晚了,我的天已经塌了。”
这个姗姗来迟的捐助看上去解决了医疗资金问题,却并不值得称道。本质上,这只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及其人民的自救行为,而远在千里之外的矿主并没有承担其赔偿责任和义务。
有关部门似乎已经习惯了用“特事特办”来解决尘肺病问题。张海超“开胸验肺”之后,有关部门在省委书记批示下“特事特办”。湖南耒阳、张家界的风钻工人们赴深圳维权,最终得到的也只是深圳市政府“出于人道主义的善款”。
据统计,中国目前仅国有大型煤矿确诊的尘肺病工人就超过30万,算上未经统计的和疑似病例有百万之众。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媒体、公众和社会的帮扶能力。面对不愿承担责任的矿主和用人单位,尘肺病工人最多的疑问就是:“谁来替我们做主?”
按说中国在防治尘肺病方面已经有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工商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都是新修订不久。如果有关部门能依法执行,不单患者维权无忧,甚至连尘肺病本身也是可以预防的。然而就古浪尘肺病矿工的情况来看,他们至今连一份劳动合同都拿不出。
在北戴河尘肺病康复中心,专家们告诉“北京厨子”,尘肺病人几乎都是跪着死的。在死亡之前,他们要一连跪好几个月,包括睡觉在内。因为一旦平躺,很快就会因窒息而休克。为此,原煤炭工业部部长高扬文一说到尘肺病就哭。离任后,他曾上书两任国务院总理,最终推动有关部门于2003年设立了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
前辈官员的情怀,相关部门的官员们或可为鉴。
2009年,美国《时代》周刊把“中国工人”列为年度人物,一年后,美国知名财经杂志《财智》评选201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国工人”再次作为一个群体榜上有名。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工人”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代表。
在北大社会学系副教授卢晖临看来,这是因为中国工人是这个国家经济复苏的动力来源。然而中国工人,特别是农民工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公平的对待。在卢晖临看来,这些人就像是一个国家的肺,国家依靠他们前进、腾飞,可是这些人自身的机能正在衰竭。尘肺病是一种隐喻,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创伤。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为他们,也为这个时代“疗伤”。
冬日的北戴河,没有游客,也没有疗养的人群。在洗肺手术之前,“北京厨子”带着展露出笑容的患者们去看海鸥。在海边,三期尘肺病患者杨德兴说:“活了四十多,终于看见大海了。”李发海正忙着在给媳妇儿拍照片。
但愿如“北京厨子”和所有善良的人们所期待的那样,童话的结尾总该是美好的——“他们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很多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