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是福建南安市乐峰镇湖内村一年中人流量最多的一天。附近乡村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往这里赶,他们不是去烧香拜佛,而是找省城来的名医潘明继看病。
今年80岁的潘明继是福州市第一医院肿瘤科的主任医师,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每年春节,他都要携家眷回老家湖内村为乡亲们义诊。今年,是他的第53次春节义诊。
1958年春节,潘明继带着同是医务工作者的新婚妻子施增英回家探亲,“到了家,行李还没放下,喜糖还没来得及分发,乡亲们就把病人抬进家门来了。我和妻子马上投入紧张的义诊,3天看了300多名病人。”潘明继回忆说,看到农村缺医少药,他和妻子商定,今后每年春节回乡义诊。
这条“家规”一直坚持到现在,半个多世纪来从未间断过。如今,潘明继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义诊队伍不断扩充,整个家族的20名医务工作者参与其中,包括其儿子、女儿、侄子、侄女、儿媳、侄媳、侄女婿、外甥、堂侄、侄孙等,其中有5位主任医师、教授。每年正月初二,这支“潘家军”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家参加义诊。
邻村的农民潘某自11年前得了食道癌后,就一直到福州找潘明继看病,每年正月初二的义诊他自然不会放过。今年2月4日一大早,潘某就让儿子开车送他到湖内村等候义诊。按照发号的顺序,潘某第一个就诊。潘明继对他进行视诊、触诊、扣诊、听诊后,给他开了自己研发的中西医结合药“志苓胶囊”。潘某拿着药方满意而归,他上车前对记者说:“要不是潘医生,我这个癌症病人早就不在了。”
另一位患恶性淋巴瘤的年轻人林某,则是乘坐父亲骑的摩托车从20公里外的向阳乡赶来。正在候诊的小林告诉记者,10天前,他到福州找潘医生诊断病情,才知道潘家每年春节都会回老家义诊,所以今天8点多就过来找潘医生复诊,没想到已经有几十号人排在自己的前面。
罗东镇潭溪村的黄秀莹也是第一次来看义诊,不过她是和同村的8名年轻人骑着4辆摩托车一起来的。她说,自己的胃病老看不好,听说这里有名医义诊,就来看一看。而其他年轻人则患有鼻炎、胆结石等疾病。
见潘明继被病人里三层外三层围着,小黄担心自己“等到下午可能都轮不上”。反正也不是什么大病,她就到隔壁房间找潘明继的侄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潘敬新教授看。潘敬新的儿子、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五年级学生潘宏达在一旁帮忙。在父亲给小黄开完处方之后,潘宏达耐心地给她分析胃病的成因和注意事项。
这一天,“潘家军”诊断过的病人有300多人次。其中有的病人在找其他医生看过后,还要找潘明继再看一看才放心,因而当天潘明继一个人看过的病人就有近百名。
本报福州2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