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生陈竹 记者周凯)近日来自复旦大学的消息说,海南仡隆人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复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海南医学院首次运用基因研究进行民族来源的识别,认为从遗传结构上,海南仡隆人应该是分布在我国西南部的仡佬族的一个分支。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人类遗传学著名期刊《人类遗传学报》上。
据介绍,仡隆人目前有8万多人,居住在海南最西部,昌化江入海口——昌化角的两岸,操着独特的语言“仡隆话”。在解放初的民族识别过程中,曾经建议把仡隆人归为黎族的一个分支,但是由于与黎族文化和语言迥异,缺乏认同感,所以最后暂时统计为汉族。
仡佬族则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一般被认为是古代夜郎人的后代,主要分布于贵州。此前,已有语言学家通过研究,认为海南仡隆人的语言与贵州仡佬族的语言比较接近,但尚无直接证据。
据此次研究的负责人、复旦大学人类学博士李辉介绍,研究团队在海南当地的仡隆人聚居区进行了充分的采样,结果发现,仡隆人的父系和母系的最主要成分都来自仡佬族,其余的遗传成分则分别来自汉族和黎族。
风俗习惯的对比研究,也对这一结果有所佐证。如海南仡隆人有着独特的葬俗——捡骨葬,对祖先的骨骸并不避讳,而是放在小石棺内,置于自家的院落中。这一风俗与贵州的仡佬族非常相似。此外,在长相、服饰上,仡隆人也与西南地区的仡佬族几乎一样,比如戴青色头巾、穿青色袍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