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2月1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驱赶穷人的理由为何这样冷

朱述古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2月17日   02 版)

    海南省三亚市“铁锤行动”联合执法组于春节前夕出动铲车、推土机等,强拆位于该市凤凰镇芒果村、西瓜村内最大的棚户区,致使棚户区居民无家可归。该事被网络曝光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近日回应,称此举是为了消除消防隐患、环境污染和管理难,并表示若对被强拆居民给予安置赔偿,势必“后患无穷”。(新华网2月16日)

    三亚政府的态度在文字逻辑上并无漏洞。其一,简易棚属非法占地乱搭乱建,违反了城市管理有关条例。其二,该棚户区盗窃、抢劫、非法营运、违规收购废品等行为屡见不鲜,计划生育政策执行难,治安状况长期难以改善。其三,相关政府部门此前曾对棚屋住户进行劝导、教育和说服,并专门找来收购商集中对棚户区所有猪进行高价回收。但强拆行为在文字逻辑上的完善,并不能掩饰强拆本身的残酷。

    三亚市有关方面指陈棚户区内存在的安全、治安、污染问题,确实不是睁眼说瞎话。一个既没钱也没本领又没文化的社群,既不可能有高层次的物质文明,也不可能有高层次的精神文明。三亚市有关方面下决心拆除这个棚户区,无论对于提升城市形象,还是改善安全和治安局面,势必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三亚市有关方面显然没有考虑到,拆除这个棚户区后,原先尚有栖身之处且能通过养猪糊口的居民,将在这个城市失去最后的安身之所。对三亚市有关方面而言,强拆之前也许面临这样那样的复杂问题,但一旦强拆,政府就没有善后的义务。

    让“最大棚户区”一夜之间灰飞烟灭,三亚市有关方面的确解释得相当“入情入理”——“虽然他们是困难群体,很值得同情,但是这些外来户是长期在三亚违规搭建简易棚,政府没有义务给予安置或赔偿,否则,将助长这种风气。”不错,那些穷人确实有着自己的“经济学”:一旦乱搭乱建的棚户可以获得与合法建筑物同等标准的补偿,乱搭乱建自然层出不穷,城市管理将会混乱无序。这些浅显道理肯定不是问题的关键。三亚市有关方面趁这些居民春节返家时强拆“最大棚户区”,决定性因素在于那些从外地涌入城市的农民,虽然可以在道义上表示同情,却没必要施与关怀,所以根本谈不上安置补偿。

    那些与猪混居的来自农村的棚户区居民,宁愿在城市边缘过着劳碌、艰辛、缺少尊严的生活,也不愿回到家乡种地,仍然是基于经济学意义的选择。报道中透露,这些农民家里都是盐碱地,到棚户区养猪远比在家种地强。也就是说,尽管他们在农村没有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但并没有获得农村政府的积极救助。到城市谋生,却又遭到城市政府无情的驱赶。不仅城市政府对他们是无情的,农村政府对他们也是无情的。

    那些进入棚户区“与猪共存亡”的农民,与其说是对城市的热爱,不如说是生存的无奈。农民愿意背井离乡到城市过最卑贱的生活,也不愿重回土地,折射的是靠个人力量根本无力填补的巨大的城乡差距。这种“城乡分治,一国两策”(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语)的治理模式,不仅席卷了农村的优质资源,人为降低了农民的社会地位,甚至也淡化了行政伦理。在一些农村基层政府看来,因为自身条件的落后和财力的薄弱,无力关爱农民。而在一些城市基层政府看来,农民特别是那些既无知识又无能力却冀图在城市谋生的农民,素来不是他们服务的对象。

    所以,城市政府驱赶棚户区居民(实质是希望融入城市的农民)的理由堂皇而冰冷,根本在于城乡分割的治理模式至今未能转变。一种畸形的治理模式,不仅会固化并加剧社会不公,也会使官员的价值取向扭曲,这不得不警惕。

别用“民工荒”放大“留守儿童”问题
CPI“坐4望5” 呼唤民生警戒指数
农民工不愿过来,企业不妨“过去”
高物价高房价不只会吓跑港人
驱赶穷人的理由为何这样冷
预算透明,公开只是第一步
假如“李鬼”陈永明真是“李逵”
课堂与春晚是两码事
两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