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底色
一则“余秋雨或将成亿万富豪”的新闻,又将沉寂多时的余老师拉回我们的视线。
叫他老师,是因为10多年前,我们曾用他的作品,装点着我们瘦弱的文学青春。在汹涌而来的膜拜中,他也渐以大师的姿态,屹立于我们纯情的心中。
尽管后来他的作品被人讽为“文化口红”,我们依旧不离不弃,用这支口红,粉饰着自己惨淡的面容,虔诚期待这苍白的底色,能生发出万紫千红。
如今,余老师却两手拎着真金白银,依旧光彩照人。而我们早已不见当年的纯情,底色苍白而两手空空。
这感觉,除了酸,还有心酸。
黄祖模:落幕
在一个禁锢的年代,他让沉睡的爱情从银幕上醒来。作为导演,他用一部《庐山恋》,让饱受桎梏的一代中国人,在1980年意识到爱情这种美好的情感,并逐渐回归正常状态。
带着这份情感,我们跨越了30年的时间。只是,在记住银幕上这部经典影片的同时,人们大多忘了影片背后,这位曾为爱情正名的导演。2月19日,在上海华山医院,90岁的黄祖模因心力衰竭落寞离世。
无论是黄导,还是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爱情,都已经落幕。而这个时代的爱情,依旧以不同形式在银幕上上演。只不过影片的插曲,已不再是《恋歌》,大概应该是《爱情买卖》。
洛根:棱镜
能身处大新闻的现场,是记者的幸运,却是一个女人的不幸。
2月11日,美国知名女记者洛根带病在埃及采访,她在暴徒推挤下与团队走散,继而被暴徒包围,并不断遭到“残忍的性侵犯”和殴打,其后才被一群女子和约20名士兵救出。
那些包围她的人,或许前一刻还在为正义振臂高呼,下一刻,却选择了粗暴对待一个女人。
在那个喧闹的广场上,洛根就是一个见证历史的棱镜。虽然投射进来的是同一束光芒,但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来的是不同的。有些让人看到光亮,有些却刺得人眼睛生痛。而对于洛根,这剧变中所有的光芒,留给她的可能只是一道阴影。
西格弗里德:毕业
高中毕业证书,对西格弗里德来说本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1946年,他从纽约的蒙顿高中离校从军,中断了学业。而复员后,他一直从事卡车运输工作,这份工作也不需要学历证书。
然而不久前,政府相关部门提议向那些因参加二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而离开学校的人颁发毕业证书。81岁的美国老人于是动了获得高中毕业证书的念头。
他的请求最终得到重视,蒙顿高中和当地的教育部门迅速开展相关工作,最终在2月14日那天,为西格弗里德举行了毕业证书授予仪式。
那些不幸被历史剥夺的东西,就这样在60多年后的今天,为现实所弥补。因此,这不仅是一个老人的毕业仪式,也是那个国家对待历史的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