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2月2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记者来信

高考捷径艺术特长也“拥堵”

不少考生被老师当成赚钱工具

本报记者 樊未晨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2月28日   03 版)

    “生活如此美好,你却如此烦恼。”北京的家长李煜,这个寒假里听女儿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我没法儿不烦恼,怎么会有这么多孩子学小提琴呀?!”李煜的女儿从小就学小提琴,现在上高三,大大小小的奖项没少拿。

    女儿是李煜的骄傲,也是她快乐的源泉。在小升初、中考等关键环节上,因为女儿有小提琴特长,李煜省了不少心。但是,从去年年底参加高校特长生招生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报考进程的一步步推进,李煜越来越烦恼、郁闷、失落:“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特长生?竞争怎么这么激烈?若是最后没有学校跟我们签约,我们十几年的辛苦不是白费了!”

    各高校每年都会招收艺术类特长生,一般都是在12月报名,寒假期间测试。得到高校认可的艺术特长生在高考录取时可享受20分甚至更多的优惠,因而成为上大学的“捷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

    140把小提琴争夺5个席位 “捷径”竞争也惨烈

    自2009年以来,北京市的高考报名人数连年下降,有报道称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可能会降到8万以下。虽然高考报名人数连年下降,但是,艺术特长生的人数却一直稳定在3000人左右。

    在这降与不降之间,可以看出艺术特长生在考生中所占的比例实际呈增长态势。

    “在我看来,这个比例的增加则是实实在在的140把小提琴。” 李煜说,她无法忘记带女儿去天津一重点高校参加测试的经历。

    那天,她和女儿乘坐高铁很早就到了天津,可到了才发现,学校里已经聚集了几百人。学生测试顺序是抽签决定的,非常不巧,她们抽到了120号,测试结束后赶最后一班高铁回到北京。

    让母女俩郁闷的是:测试之后,学校并没有选择跟她们签约。“那天大概有140多把‘小提琴’来参加测试,但是学校只招5把。”

    让她们更为郁闷的是:先后报了5所学校,签约的只有1所,其他学校没有任何音信。

    对于特长生来说,签约是跟学校签订一个高考分数的协定:有的学生签的是只要高考成绩够“一本线”,学校就肯定接收;有的学生签的是学校录取分数线下20分接收。

    考生和家长四处赶场、测试,要的就是这个优惠政策。

    “去年,女儿所在乐团不少孩子都签的挺好的,很多孩子都签的是‘一本线’,可是今年就变得特别难,别说‘一本线’了,连签上都很难。”李煜说,“现在学小提琴的人太多了,人家高校乐团前两年已经招够了,现在不缺小提琴手。”

    翻看今年的特长生招生简章发现,北京5所招收特长生的市属高校中,有3所都不招收小提琴特长生。

    郭杰是李煜的同事,郭杰的孩子跟李煜女儿在同一所中学,也在同一乐团。

    郭杰跟李煜的感觉不太一样,“我们没报几个学校,现在基本都跟我们签了,我们最后就在这几个学校中定一个。”

    郭杰的女儿学的是贝司,跟小提琴相比是冷门。

    特长可以按照考试市场的冷暖阴晴变化

    其实,李煜所遭遇的竞争还不算最激烈的,像北大、清华这样的重点大学,特长生的录取比例能达到几百比一。

    艺术特长生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考生艺术素养的竞争,其实说到底还是应试竞争。

    “这几年,学校里的艺术特长生真是多了,可是进来以后真的喜欢艺术的,真的踏踏实实学艺术的比以前少了好多。”首都师范大学一位已经退休的王姓声乐老师说,以前的学生下了课就往琴房跑,练琴、练声,现在的学生下了课就往外跑,忙着去教琴、忙着去赶场。“艺术现在就成了一块‘砖’了,哪儿需要就往哪儿搬,这些孩子根本不是因为喜欢唱歌才唱歌,喜欢弹琴才弹琴,他们就是为了能进大学这个门。”

    确实如此,很多家长从小着力培养孩子的特长,但很少有人真正愿意孩子将来从事艺术工作,大多数家长看重的还是“特长”在各级考试中所带来的好处。

    蒋晶的儿子已经学了6年钢琴了,这个寒假,蒋晶却给儿子请了一个单簧管老师,“现在是个孩子就学钢琴,将来考大学的时候这个特长就不‘长’了,趁现在孩子还小赶快改个冷门,再苦练几年,省得到时候再改就来不及了。”

    特长不按孩子的兴趣而是按照考试市场的冷暖阴晴而变来变去,这样的特长还是真的特长吗?

    即使是孩子真的有艺术天赋,在参加特长生测试时家长们也无法摆脱已经习惯了的应试手段。

    “选学校的时候其实我们首先想到的还是能上大学,其次才是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郭杰说。于是,以能考上大学为主要目标,家长们一般都是“广撒网”:不管学校适合不适合自己的孩子,也不管专业孩子喜欢不喜欢,只要能报名的就全报上。

    一位高校老师曾经对愁眉不展的郭杰说:“其实,特长生就是你们这些人,换了下一个学校还是你们这些人,每个人都为了增加保险系数而盲目地扩大目标学校,你们是在自我增加竞争难度。”

    李煜认识的一个家长,一共给孩子报了14个学校,现在已经有12个跟她签了约。

    一些老师把考生当成赚钱工具

    特长与升学挂了钩,艺术也变得功利起来。

    “其实现在学什么都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能找对老师。”几年陪子学琴的经历让蒋晶“道听途说”来了不少特长生考试“真经”。

    蒋晶所指的“找对老师”并不是指老师的水平,而是指能找到将来做评委的老师来辅导孩子。“平时教你的老师做测试的评委,能不给你签吗?”

    李煜确实碰到了这样的事:几个水平差不多的孩子同时参加测试,结果成功签约的那几个孩子的指导老师就是评委。

    其实,这些年为了杜绝特长生及艺术类考生专业测试中的暗箱操作,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不少政策,比如,测试前的晚上才通知评委,再比如“拉帘”(即器乐测试时,评委老师被挡在帘子后面,只通过听声来打分,杜绝作弊)。但是,在利益驱动下,必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我就知道一个评委,他确实是考试前一天晚上10点才接到通知的,但是还没到10点半,他的电话就会被打爆。总会有人走漏点儿风声的。”李煜说。

    “拉帘”也没能达到它本来的目的。

    首都师范大学的王姓声乐老师介绍,“拉帘”的形式根本挡不住暗箱操作。以前考生只打点自己相熟的评委,现在“拉帘”了,就打点所有的评委,“考生们把这个叫‘跑圈’。”王老师说。

    看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特长生的行列,看着越来越多的“潜规则”,李煜说:“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失落过。”

    “现在不少考生和家长把艺术特长当成上大学的捷径,而一些老师把这些孩子当成赚钱的工具,真让我们这些老教师看着痛心呀。”王老师说,“其实哪有什么捷径,任何路,只要想通向成功,都要付出努力。艺术尤其如此。”

高考捷径艺术特长也“拥堵”
“订单式”培养农村中西医结合医疗卫生人才
有颗小行星名叫“威海星”
《食品安全法》颁布两年 实施效果喜忧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