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本报记者王雪迎在“欠发达的贵州如何实现历史性的跨越”记者会上提问。
本报记者 郑萍萍摄
欠发达的贵州来了,带着跨越发展的梦。
今天上午10时45分,梅地亚新闻中心,贵州省代表团有史以来首次通过全国人大新闻中心,公开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在媒体与社会的检阅中亮相。
此时,距离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和省长赵克志履职贵州恰好200天。
栗战书的开场白中透出谦虚,“我们对贵州情况了解得还不够全面、深刻,但会用心、坦诚地回答提问。我们一定会尽心的!”
“欠发达”与“历史性跨越”的极大反差,无疑是在宣告“蝶变”,原本难找新闻点的贵州,竟意外地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连通道处都站满了记者。
这场约70分钟的记者会,栗战书始终面色微红,伏案端坐主席台,认真倾听记者与代表的问答,不记录时,就来回环视会场,似乎要从媒体的聚焦中汲取认同。
赵克志并不回避媒体提出的贵州GDP定得过高的问题,“‘十二五’末,贵州地区生产总值要力争翻一番,突破1万亿。”他不断引用“慢”和“快”的发展思路,“慢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一个主要矛盾,我们强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快,努力做到加快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同步!”
“我们既要赶又要转。我说的赶,不是盲目攀比追求高速度,追快经济指标,而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栗战书说。
他用实例论证:国家统计局在2008年发布了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涉及6大类、23个具体项目,包括经济发展、生活质量、住房、教育程度等等,按2009年底的考核情况,全国实现程度是77.1%,而贵州则比全国低了17.7个百分点,我们贵州要说实现历史性跨越,要赶上这一段差距。
“贵州实施‘工业强省’会不会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现场很多媒体关注的问题。
赵克志说,“很多同志都担心加快发展会不会破坏了贵州的绿水青山,戴上了富裕的帽子再戴上一个污染的帽子。”
他说,“我们会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坚持走有贵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坚持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
主政贵州前,他们一个来自黑龙江,一个来自江苏,如今,他们已成为贵州人。
多数时候,栗战书始终面带微笑,偶尔,他也会补充其他代表的发言,其中有几秒钟时间,因过于激动而声音嘶哑。
“贵州虽然在海拔上处在相对高度,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依然是一块洼地。我们不想总是垫底,我们也要奋力爬高!”栗战书说。
本报北京3月9日电
本报记者 王雪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