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的政协大会发言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梁季阳揭示房价高居不下的原因,认为地方政府责任不可推卸,短短发言曾赢得掌声5次。8日,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主席朱振中在政协大会上痛斥官员不正之风,8分钟发言响起9次掌声,发言结束,掌声持续25秒。(《广州日报》3月9日)
两位委员的发言,之所以能够赢得如此密集的掌声,一是由于他们发言的身份,二是由于他们发言的场合。同样的话,由政协委员或者人大代表在两会上讲出来,分量要重很多。
掌声代表着认可和鼓励。从近年来两会的情况看,越来越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敢于讲真话,针砭时弊时毫不留情,这样的代表委员见证和推动了两会的进步,也受到包括其他代表委员在内的大多数人的追捧。在肯定这些直言不讳的代表委员发言的积极作用的时候,我不希望,掌声成为批评的“休止符”。
代表委员慷慨激昂的陈词,的确很容易激起我们的共鸣,可转念一想,一些地方、一些官员,究竟是哪些地方、哪些官员?如果批评的指向性不明确,不仅会减弱批评的力度,也会使批评无的放矢。要知道,“一些”这样虚指的集体概念,是很容易让有责任的主体,找到躲避批评和责任的巨大空间。
两会上每个代表委员都应该是参政议政的主体,不能只对精彩发言鼓掌喝彩。对一些公众关注的话题,应该深入明晰地进行讨论,进而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不仅仅是对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起码要求,也是两会时代表委员齐聚一堂的目的所在。
为了保证人大代表在会议上更好地表达观点,尤其是表达批评意见,我们的法律明确规定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上的发言不受法律责任追究。而且,在此次两会开幕前,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赵启正也对媒体表示,“政协会议上没有话题禁区”,这些都是为了让代表委员更好地参政议政。
温家宝总理早就说过,没有一个肯听取意见的政府会垮台。同样的道理,会议上出现批评声音,并不意味着不和谐。事实上,对于两会来说,恰恰就是为了听取代表委员对社会发展各方面问题的批评建议,这些批评会让我们的社会发展多一些健康因素、少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对每一个代表委员来说,带来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是履行参政议政职责的需要,更是对选民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贺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