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3月1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施泰德:2011年奥迪中国要卖28万辆

本报记者 黄少华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17日   10 版)

    尽管早在去年的“100万辆下线仪式”上,奥迪中国就宣布要在接下来的3年里再造一个100万辆的目标,然而,对于2011年的具体销售目标,奥迪中国迟迟没有公布。在3月初举办的日内瓦车展上,奥迪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明确告诉记者,2011年奥迪在中国市场的目标是28万辆。

    奥迪刚刚发布的年报显示:2010财年,奥迪共销售109万辆,销售额354亿欧元,增长率达18.8%。税后利润为26.3亿欧元,同比增长达95.2%。

    “现在,奥迪品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凭借从全新A1到新一代A8各个细分市场产品的成功,我们在世界许多地区都实现了显著增长,并且增速超过了当地整体市场的增长水平,在中国和美国尤其如此。”施泰德表示,过去的一年里,奥迪利润持续攀升,企业实现全面增长。2011年,奥迪全球的销售目标是突破120万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奥迪将在全球各工厂投产16款新车。

    众所周知,奥迪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在中国市场的成功。2010年,奥迪在中国市场共销售汽车22.5万辆,同比增长43.5%,仅以微弱差距逊于奥迪在德国本土的22.9万辆。“中国市场什么时候能超过德国市场,成为奥迪全球的第一大市场?我想,我们只需要再等10个月。”施泰德对中国市场信心满满,他表示,为进一步增强奥迪在小型豪华车市场的影响力,奥迪A1将于今年年底前引入中国市场。

    “我们在华的发展战略,和我们的核心竞争对手宝马、奔驰截然不同。宝马、奔驰开始的时候主要靠进口,我们很早就开始本土化生产,比如A6L、A4L和Q5都是在中国生产的。本土化生产是我们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生产新的产品,如A7、新一代A6L等,进一步提升我们产品的吸引力。”施泰德认为,奥迪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这也是奥迪今后继续领先豪华车市场的基础。

    然而,奥迪的本土化策略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产能不足。一汽大众奥迪工厂在部分三班倒的情况下,目前在华产能仅为20万辆,无法满足疯狂增长的市场需求。“限制奥迪销量增长的核心问题是产能,这不仅是奥迪中国的问题,也是奥迪全球的问题。”2月28日,奥迪A8L在广州宣布上市,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薄石坦言,产能问题有望于下半年得到逐步缓解。

    由于包括Q5、A6L等在内的国产车型均存在排队等车甚至加价销售等情况,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广东南海新工厂2013年投产之前,奥迪将不会再导入任何国产车型。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产能问题不能尽快解决的话,或将影响奥迪“3年100万辆”目标的实现。

    “今后几年里,奥迪要在不同的技术领域里面投入116亿欧元,其中80%的金额要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这个数字是奥迪在经营历史中最大的项目。”施泰德透露,奥迪的目标是到2018年要成为高档豪华轿车的领先者。“为了完成这项目标,我们会投放更多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

比亚迪惨遭维基解密 民族品牌廉价有理?
刮骨疗伤 丰田破解“后召回门”困局
施泰德:2011年奥迪中国要卖28万辆
核心优势是“三同” 广本理念S1主攻三四线城市
赵福全:安全已成为吉利汽车第一卖点
奥迪A8L:将探索进行到底
走个性路线的高端微车
起步价低于16万元 K5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