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3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笑逐“盐”开,国民理性何时回归

朱述古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22日   02 版)

    碘盐抢购风潮刚刚过去,与盐有关的段子就漫天飞舞:“核出此盐”、“妖盐惑众”、“盐而无信”、“相顾无盐,惟有泪千行”、“谣盐止于智者”、“无盐的结局”、“日本地震真的让我们无盐以对”……

    国人确实擅于无情自嘲,而且自嘲得非常艺术,只不过习惯于自嘲,却不习惯于反省。自嘲能抚慰创伤,却不能开启理性之门。非典时期抢购板兰根的情景恍若昨日,一听说日本核泄漏,抢购碘盐的男男女女又排起长龙。当然,这一情景并非中国独有,整体科学素养比我们高很多的美国人,也抢起了碘片。只是,相比对他人指手画脚,自我反省更显重要。

    不知那些热衷于段子创作与传播的人中,有多少原本就是抢购碘盐的生力军。也不知道,一场闹剧的收场总以段子的流行为尾声,这种现象是否可以视为精神胜利,但可以肯定,不少人再一次借助段子的搞笑功能,完成了思想的麻醉和对苦痛的健忘。

    如果将时间短暂却影响广泛的抢盐风潮,上升到国民性之类的宏大命题,或许会被认为是小题大做。但以此为契机,反省一下国民理性,却很容易令人紧皱眉头。抢盐风潮一夜之间风行大江南北,总有人习惯性地辩称,灾难如何突然,个体如何渺小,专家话语又如何捉弄人之类,这些貌似无奈的辩解,其实对理性的培养并无益处。

    固然,那些抢盐的人多是穷人且文化程度不高,他们无论经济资源还是文化资源的占有量都少得可怜。一方面,弱者抗风险能力本来就低,在大灾面前缺乏安全感以至病急乱投医,这可以理解。但并不是所有穷人和文化水平低的人都参与了抢购,甚至经济和文化状况,并不是是否参与食盐抢购风潮的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在于,这个人是不是有独立的品格和思考的习惯。姑且不论碘盐无法抵抗辐射的科学常识,只要稍稍关心资讯并借此把握真相,就不会去抢购碘盐。

    也不能责怪同胞过于惜命,无论哪国国民,也无论高低贵贱,生命原来平等,但为了自己活命而疯抢赖以生存的物资,哪怕愿意给出数倍的高价,也是自私的表现。那些为了抢购一袋食盐而不择手段的人,一旦真遇上巨灾,很难指望他们会把紧缺食物分给老弱病残,更不要说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3·11”地震不仅考验了日本国民,也考验着国人。不少同胞在这场灾难中表现出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但碘盐抢购风潮也像一面镜子,照出部分人灵魂中的“小”。

    这是一个需要崇高但崇高往往被消解的时代。面对“3·11”地震中日本国民的种种表现,不少国人一方面为其坚韧、镇静和守秩序而慨叹,另一方面却不由自主加入囤盐风潮,甚至事后因抢盐过多而发生退货纠纷。当谣言与谎言被戳穿,便编写和传播段子以自娱自乐。缺乏理性的人,虽然也不缺乏笑声,但这种笑声并不代表自我解剖,只是为了死要面子而打圆场的自我解嘲。俄国作家果戈里在《钦差大臣》里的那句话多像是为他们准备的:你们笑什么?你们笑的是自己!

公祭之下“礼多神不怪”?
不要放大官员录制现场的"发飙"
人人有权享受公平社保
笑逐“盐”开,国民理性何时回归
大学生保姆拍卖会,看上去很美
谁主宰了南京梧桐的命运
摆脱GDP崇拜不容易
火车票打折 持续10年应有进步
吃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