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电视连续剧有所谓“大结局”,其实就是最后一集,故事讲完了,悬念没有了,所有人物和线索都做了交代。大清帝国到辛亥革命,就算是演完了大结局,以后的故事清史不载,便是电视连续剧也不再戏说。而新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最后的皇族》则别具一格,讲述大清宗室的故事,跨越辛亥革命,从清王朝讲到中华民国乃至新中国、“文革”时期乃至改革开放时期。这不奇怪,清朝灭亡了,清宗室成员却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清代历史结束了,他们的命运还将继续。
当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他们已退出历史舞台,不再为历史所关注,直至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但消失不了的,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传统价值观。皇帝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整整一百年了,但好像从来就没有从人们的意识中消失,时至今日,广告中动辄以“皇家”相标榜,电视节目中辫子戏充斥,就是明证。
人们对别人的生活,尤其是特殊群体的生活有了解的兴趣。大清宗室正是特殊的一群,他们特殊的经历,特别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大清灭亡后即大结局以后的故事,也许更加吸引人们阅读的兴趣。已经过去了一百年,岁月给出了答案,称得上“最后的皇族”者各自都有了结局,他们的故事因而更加完整,也才更加值得讲述。由于他们曾经阔过,由于他们从高处跌落,经历了从贵族到平民的嬗变,并且由于他们在沧桑巨变中的表现迥然不同,因而恰恰是这“大结局”以后的故事,更加令人感慨。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红楼梦》中形容四大家族凋残衰败的这两句词,同样适用于大清宗室。大有大的难处,一旦失去了稳定财源,各王府之“大”难以为继,趋于破败就是必然的。于是,典当祖传珍宝古玩字画古书善本者有之;手持御赐金印到银行兑换现金者有之;卖了花园卖王府、卖了王府卖祖坟者有之,甚至连同祖坟地上的碑石树木和地下的楠木棺椁一卖了之……卖完这一切,坐吃山空挥霍一空穷困僚倒贫病交加者有之,投资血本无归债务缠身者有之……
“大结局”以后的故事给人的一个深刻启示,是做人不能没有立身之本。待到身外之物丧失殆尽,方显出自身素质何其重要。像溥雪斋、溥毅斋、溥心畲等,以书画知名当时,可以在南纸店挂笔单,可以进画院当画师、进大学当教授,当时足以谋生,倘在今日更加不愁生计;像载涛、溥侗、金仲仁等,以戏剧知名当时,或充当“堂会提调”给人帮忙,或在专业机构任职,或进大学讲学,或从事剧本创作;或者像金默玉,既经营得了餐馆,又能当外文编译,若非赶上特殊年代,生活定无问题。怕只怕像末代睿亲王中铨那样,除了会糟蹋钱外什么也不会,又不肯像末代克勤郡王晏森那样放下身子去拉洋车,就只能贫病而死了。
焦 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