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英法多国部队连续3天实施对利比亚的空袭,国际社会的态度也从观望转变为质疑或反对。俄罗斯总理普京抨击美国动不动就诉诸武力。从对前南联盟、阿富汗和伊拉克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到在利比亚进行禁飞区执法,欧美强国不断在全球进行的军事干预会否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危机的“趋势”?就相关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
记者:安理会通过设立禁飞区的决议后,利比亚政府随即表示接受安理会决议,并宣布停火,这为何仍未阻止多国部队的军事干预?
殷罡:卡扎菲曾面对过安理会的禁飞区决议,也遭受过美军轰炸,因而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建立禁飞区的决议后,他立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随即宣布两点:第一,立即停火,让多国部队没有“动武”的理由;第二,遵守禁飞决议,同时宣布对本国实行禁空令,禁止国内所有民用和军用飞机起飞。
不过,从本月18日起,卡扎菲的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都有“违规”动作。虽然政府军的战机没有起飞,但其地面部队并未停止战斗,仍向班加西挺进;而反政府武装的飞机也未遵守禁飞决议,仍有战机升空,这就给多国部队提供了“动武”的理由。虽然卡扎菲和反对派都没有遵守决议,但多国部队在军事干预中“拉偏手”,只轰炸卡扎菲政府军的军事目标。
至于多国部队的军事干预为何由法国挑头,一是美国忙于伊拉克、阿富汗战局而无暇顾及,且美国在利比亚利益有限不愿过深介入,乐见法国“当头”;二是萨科齐希望通过利比亚危机展现其处理危机的强硬一面,为明年大选加分、铺路。
记者:虽然联合国安理会17日通过了设立禁飞区的决议,但19日以来美英法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实施三轮空袭,美英法的军事干预是否超越了安理会的授权?
殷罡:美英法连日来对利比亚实施的军事行动应当说是“过度使用了安理会的授权”,而不是“越权”进行军事干预。针对利比亚局势,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1970号和1973号决议。其中联合国安理会3月17日通过的1973号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以及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反对派遭卡扎菲政府暴力镇压等。在国际惯例中,采取必要措施就包括了军事干预,这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安理会对国际社会在必要的时候对利比亚“动武”的授权。
然而,这个必要时候是指“利比亚爆发人道主义危机”或“安理会在实施禁飞区执法遭受威胁之时”,也就是说,如果多国部队的飞机在禁飞区执法时发现卡扎菲的防空力量将要发动攻击,那这时它就可以轰炸防空阵地给予回击。但现在的问题是,美英法多国部队通过预先摧毁卡扎菲的防空力量和地面部队来建立禁飞区,保障自己战机的安全,这就“过度使用了安理会的授权”。
如果说安理会的授权是要遏制利比亚军队违反禁飞区决议的能力,那么,多国部队的军事轰炸就是预先摧毁了利比亚军队违反决议的能力,属于过度执法。我们认为应该严格执法,绝不应过度执法。
记者:安理会应如何防止决议被过度使用,防止某些国家动不动就诉诸武力?
殷罡:就目前局势来看,安理会应就利比亚问题召开新的会议,通过新的决议,来防止禁飞区决议授权被进一步过度滥用。
记者:这种“利比亚模式”会否成为日后大国处理国际危机的一种趋势?
殷罡:观察此次美英法多国部队军事干预利比亚局势,要注意两个特殊点。其一,利比亚正处于内战。多国部队此次之所以在安理会通过禁飞区决议两天后就对利比亚动手,是因为利比亚的内战状况为多国部队“动武”提供了机会。通常说,安理会通过的决议多为制裁措施,但由于眼下利比亚正处于内战,西方国家认为新的制裁手段很可能不能有效阻止“人道主义危机的发生”,有必要立即采取军事干预。这是此次利比亚危机的一个特殊方面,不能将它作为一种模式笼统来讲。
其二,此次利比亚危机是由内部因素——政府军镇压反对派引发的国际军事干预。这在国际政治生活中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尤其值得关注。以往国际社会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军事干预都是源于外部因素,比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或是一国入侵他国等。美英等国2003年推翻萨达姆政权和1991年把伊拉克赶出科威特都是属于外部因素引发的军事干预。此次利比亚危机是由政府军镇压反对派引发的,本属于利比亚的内部危机,但多国部队随即进行军事干预。这一军事介入使很多国家尤其是没有有效报复手段的国家开始担心,一旦本国出现类似的内部危机,“利比亚模式”会否也降临到自己头上。这就很可能迫使他们想出一些超常规办法来防范外国的干涉,甚至“以毒攻毒”,而这将引发更多的危机。
此次多国部队军事干预利比亚局势也表明,目前在面对一些无有效报复手段的国家内部所发生的危机时,国际社会采取“人权高于主权”的主张越来越普遍。利比亚的人权危机可能很严重,但试想一下,如果利比亚的防空力量足以对敌对目标形成威慑,那么西方国家还敢如此大规模进行轰炸吗?
本报北京3月22日电
本报记者 陈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