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3月24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大学校长是影响校风的关键人物

本报记者 周 凯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24日   03 版)

    “一所大学的校长有时候不能做很多的事情,但是在有些事情上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校风,一所学校的校风如果风清气正的话,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学者在这里诞生。”3月20日,在纪念谢希德先生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表示,大学校长应该是影响校风的关键人物。

    谢希德是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的第三任校长,也是当时国内高校唯一的大学女校长,除了在半导体物理学和表面物理学领域的学术成就外,更令人称道的是其在担任校长期间开放民主、求真务实的态度与胸怀。身为中共中央委员的谢希德虽然有专车,但每天上班她都和其他教师一起坐学校的“长龙”班车,并把这看成一种乐趣。

    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杨玉良还是一名青年教师,“尽管当时‘文革’刚刚结束没多久,但是学校的风气是非常好的。”杨玉良说,“那时候我作为一个青年教师,对谢校长也非常敬仰,我们不是怕她,而是一种尊敬,发自内心的尊敬。”

    而现在,已经担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玉良坦言,现在高校里有种坏习惯,“领导讲话好像总是高屋建瓴,或者高瞻远瞩,或者想要做一个总结。”

    在杨玉良看来,谢希德虽然身为校长,身为中央委员,但始终坚持一个学者的姿态,而“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校长开始跟行政挂上了一定的联系,所以使得我们身上若隐若现出现了一定官气”,杨玉良说,自己在和谢希德有限的接触中,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她身上的官气。

    杨玉良说,全校的学者,尤其是学校的各级干部来学习谢希德校长的这种精神,“现在有人开玩笑说‘官不大,官气大’,个别人官并不大,但是官气可能要比当时的校长大得多。”

    谢希德在学术方面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谢希德的学生、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教授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谢希德开的课,“及格等于不及格,来年继续考”,一定要考到“中”以上才行。

    但另一方面,谢希德对学生又非常尊重,沈丁立读书期间发表了21篇论文,其中4篇是SCI论文,“每一篇文章都是谢老师亲自指导,上面有很多的批语”。一开始的几篇论文,沈丁立是把谢希德的名字放在论文作者名单里的,谢希德并没有提出什么意见,沈丁立以为是默认,但到了第四篇论文时,谢希德主动把自己的名字划掉了,“她说我可以独立发表了,这就是一个导师的风格。我觉得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杨玉良也认为,全校教师更应该学习谢希德的是对待学生、对待学术的严谨态度,“相比较以前的话,我们是有所淡漠,学术精神是有所消减的。”杨玉良强调,不管是一个学者,还是一个干部,乃至是一个校领导,都应该用一种严谨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待学术。他提到,早在1991年的时候,有一次教育部在复旦开了一个会,当时讨论的主题是“年轻教授已经不进图书馆了”,“当时就有这样的情况了,尽管引起了注意,但是注意得不够。这种情况出来之后,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导师本身在学术上不严谨,导师对学生的论文批改等各方面不认真,如果学生发表论文,导师只知道在上面署个名的话,那危险的后果是不难想象的。”

笑脸迎“名门” 冷脸对“二本”
大学校长是影响校风的关键人物
2012年上海公办高中不再招收择校生
“海峡两岸招生服务中心”成立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青年社科工作者协会成立
“长大我也要当共青团员”
瘦肉精:何以十年难禁绝
离青年近些近些再近些
为中职生量身打造“青春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