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消费”迈向透明
3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6月把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公务接待“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网民对此普遍给予肯定和期待。
人民网强国论坛网友“猫地湾”说:“真正接受人民监督的政府,绝对是个公开透明的政府!人民举双手欢迎!但愿这样的公开透明能上行下效,风靡全国!”另一位网友“我糊涂你明白”叮嘱:“只要有决心做了,而且是实实在在地去做,就一定会取得成果,老百姓看着呢。”
网友“失效光盘”不无担心:“现在盛钱的麻袋千疮百孔,漏掉多少,已经难以计清啦。”网友“早餐只有水果”恳切进言:国务院完全有权规定全国统一动作,唯一忧虑的是,有人做假账咋办?对此,社会和百姓是没法核查的。”腾讯深圳网友建议:“不要仅仅公布一个毫无意义的数字,应该把每一笔资金的去向说清楚,像香港那样,连买菜的老太太都能看懂。”
网友“余青山”感叹:政府及其官员必须时刻牢记,“三公消费”,消费的是人民的血汗!流着道德血液的官员,是不会大手大脚地“三公消费”的。网友“立新无悔”断言:“三公消费”是权力的赘生物!不从“限权”入手,奢谈治理“三公”,岂不是空谈?网友“大步永向前”呼吁:公开是良药,用药需彻底!
跪访有回音,政府有希望
3月20日,在河南淮阳县举行的中部六省非遗展演闭幕式上,一名叫张艳辉的女子越过警戒线,跪着向台上的县委书记反映问题,随即被强行带走,仪式照旧,水波不惊。这是近年来一些基层政府常见的情景。
在舆论的压力下,这次出现了令人欣慰的变化。3月22日上午,该县县委书记亲自接待了张艳辉的上访,并召集县委群众工作部、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长等部门负责人,联合办公处理其申诉的问题。虽有网民怀疑这是政府的“事后公共手段”,但基层官场面对民众冤情不再“淡定”,急于亡羊补牢,也是一种不小的进步。百度贴吧网友发帖:“给河南人丢脸的,肯定不是那个女人,希望也不是我们的七品芝麻官。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人民日报评论部文章这样告诫基层官场:如何让社会高度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解铃还须系铃人,不断作出适应新利益格局的安排调节,充分利用“利益杠杆”撬解社会矛盾,这是协调社会关系的主要抓手,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
“随手拍”转向政府办公大楼
网民“随手拍”活动,从乞讨儿童、大龄女青年,转向政府大楼。在人民网“图说中国”贴图社区,由网友发起,一座座地方政府办公大楼照片尽显眼前,不一样的造型和风格,差不多的富丽堂皇,令网民百感交集。
某省会城市办公楼,北面是平原,南面是群山环绕,据说里面走廊周长为1公里,有40多部电梯,光电话和电脑信息点插座就有4.5万个,号称“亚洲第一市政厅”。网友留言:看看纳税人的血汗钱,都花到什么“光明”的地方去了!另一位网友“大漠红柳林”议论说:我觉得政府办公处搞好点没什么,只要不过分奢华;但一定要让人民“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现在一个区县政府门前都保安挺立,市政府更是武警把门,防人民像防强盗,拿人民的钱建的,人民不能轻易进,这中间的意味是应该深思的。政府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是什么!”
而四川广元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属于“5·12大地震”危房,灾后重建近3年,经维修加固仍在继续使用,受到网友赞许,同时也叹息,如此自律的基层政府能有多少?
北大将会商“思想偏激”学生
据报载,北京大学将在今年5月以后,推广实施对“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制度。在面临会商的十类学生中,学业困难、经济贫困、就业困难等情形并无争议,分歧出现在“思想偏激”和“生活独立”。北大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解释说,关注一些思想偏激的学生,主要是因为有一些学生经常夸大学校工作的一些细微漏洞,“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
有网友认为:先不论会商的内容,“会商”制度本身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学生工作思路”;“思想偏激”的提法虽有不妥,但对“言行偏激”的学生会商,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但更多的网民闻声骇然。
新浪微博网友质疑:就冲“思想偏激”这个定义,就背离了北大的老传统,无非想制造更多只会顺从、不会思考反驳的机器人么?网友陈贤湘反驳说:“年轻人思想偏激是很正常的,不偏激才不正常了。关键看他的偏激是用力在哪个方向上?为了升官发财,为了讨好某人,还是为了追求智慧和真理。”网友穆良玉提醒:“会商若是能引起另一场辩论倒是好事,真理越辩越明嘛。不过北大别忘了,您在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那么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当年蔡元培开创的学术自由之风啊,请对所谓的‘诋毁’多一些思辨和大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