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丹麦女子冰壶世锦赛上获得铜牌的中国女子冰壶队,于今天上午8点55分飞抵北京。夹杂在熙熙攘攘的旅客群中,中国队的4名队员并不显眼,但在国际到达大厅出口,当接机的记者将她们团团围住时,不少同机的乘客恍然大悟,纷纷回过头来找队员合影、签名。
两年前夺得世界冠军,去年世锦赛上陷入低谷,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女子冰壶队尝尽了成败荣辱,但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起大落中,队员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冰壶运动的关系。
“我们在心态上有了很大变化,这也是我们这次能够取得铜牌的一个关键因素。”队长王冰玉表示,“我们正学着不去在意外界的评价,无论成绩是好是坏。”
王冰玉形象地比喻这种心态是“把自己屏蔽在泡泡里”。的确,对于只有不到10年的国家队建队历史,且刚刚在世界冰坛崭露头角的中国女子冰壶运动而言,王冰玉和3名队友组成的小团队几乎就代表着这个项目在中国的全部。起初只是单纯为取得好成绩而努力的4名姑娘,很快就发现自己承担着太多的责任和期望,曾经为比赛中的任何一点失误都无法原谅自己的王冰玉,也很难排解身上的这份重压,对比外国对手的放松和豁达心境,这种心灵上的煎熬也成了中国冰壶姑娘必须经过的成长历程。如今,这道坎终于被姑娘们迈过去了,在王冰玉看来,本次比赛就是她和队友们在心理上走向成熟的里程碑,“去享受冰壶,而不为成绩得失所左右。”
做到真正理解“享受”二字,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王冰玉过去10个月的赴美留学经历。
作为北京体育大学冠军班成员,王冰玉在去年7月获得了赴美留学的机会。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王冰玉像一名普通大学生一样学习、生活,每天打冰壶的时间被限制在两小时以内。
“一方面是上冰时间的缩短,使得自己十分珍惜每天仅有的两小时训练时间;另一方面,则是我在与外国同学和冰壶运动员的交往中看到,她们是如何理解这项运动的。她们从冰壶运动中得到的快乐和完全享受这项运动的心态,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王冰玉把自己的心得和队友分享,并鼓励她们抓住冠军班第二批学员赴美留学的机会。
在新的精神状态下,王冰玉和队友们可以站在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同一个问题。比如,对比中外冰壶运动员肩上所承担的责任。过去,这可能会被中国运动员视为一种负担,现在,她们将其看作是自己的荣幸,“在冰壶运动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我们对自己能有这样的机会,感到非常幸运和自豪。”
短时间内,中国冰壶要改变现有的发展基础薄弱的局面还很难,王冰玉也知道,她与队友承担现有的责任和压力还要很长时间,不过,从刚刚结束的世锦赛开始,王冰玉和队友已经开始以新的心态去面对比赛。
“我们对比赛更能放得开,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有一点失误都不能放过自己、拼得那么狠。”王冰玉说,“具备这样较为放松的心态,可能也是我们能取得小组巡回赛第一名的原因。”
不过,在当前的中国,人们能否理解王冰玉和队友对享受冰壶运动的感悟还是一个疑问,来自外界的、以比赛成绩为衡量标准的评价体系依然存在,这或许也是王冰玉把自己“屏蔽在一个泡泡里”的原因所在。
但至少在王冰玉和队友看来,自身心态的成熟将使她们对未来更有信心,“我们不仅希望能参加2014年索契冬奥会,还希望能参加2018年,甚至2022年冬奥会,我们对理想和目标的信心更坚定了。”
本报北京3月29日
本报记者 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