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连续十多年,农牧民人均收入位列新疆首位;
■没有显赫的GDP数据,财政收入徘徊不前,甚至是财政弱县之一;
■“率先跨越、富民强县”,“富民”在“强县”之前,暗合不唯GDP发展的思路;
让百姓得实惠的政绩观
连续十多年,玛纳斯县农牧民人均收入位列新疆首位,这里的农民被称为新疆“最富裕的农民”。
2010年,玛纳斯县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1178元,是4000元左右的新疆农民年平均收入两倍多,甚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农区10个乡镇场(园艺场)人均纯收入全部过万元,并且,这样的“万元村”达到100个。
然而,玛纳斯县的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新疆却只能算是中游水平,甚至一度成为新疆的“财政弱县”。
当地官员说:“18年来,农牧民人均收入位列新疆前茅,说明我们的‘民生财政’不是作秀,我们的GDP不仅仅是给领导看的,更是让老百姓感受的。”
玛纳斯县的“富民”思路,甚至早于“十一五”。一座边远县城“还富于民”的发展思路,可能不是一个孤本,但绝对可以是一个样本。
“其实,连续18年农民人均收入全疆第一并不准确。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们落后于若羌县,是第二。”玛纳斯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令狐彦俊说,当年若羌县的主打农产品红枣创造了价格奇迹,打破了玛纳斯县连续17年农牧民人均收入全疆第一的记录。“仅此一次!”
“我们的农牧民腰包最鼓,但县里却没有显赫的GDP数据,财政收入一直徘徊不前,甚至是全疆的财政弱县之一。”中共玛纳斯县委书记王久忠笑言,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政绩指标”。
“老百姓看经济发展,主要看自己的腰包而不是GDP。”王久忠说,“多数老百姓甚至不知道GDP是什么东西,如果要让我在GDP和老百姓腰包之间选择,我宁愿追求人均收入第一。实际上,在很多地方,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能完全同步,已经逐渐成为谋求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重要瓶颈。”
王久忠的看法是,目前很多地方的经济发展成就,是通过数字显示的,是“总体”小康、“平均”小康、“片面”小康。玛纳斯县尝试用“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老百姓认可”来定位县城的发展指标。实际上远远早于“十二五”的政策调整,他们在新疆率先尝试用“居民幸福感”考量经济发展成果,把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捆绑一起,作为衡量全面小康的核心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把富民作为最过硬的政绩。
玛纳斯,是怎样做到的?
最后一座破旧建筑
2010年12月28日,小雪。玛纳斯县委县政府大楼内,除了门卫和寥寥几名留守人员,其他人员皆不见踪影。
“都去开会了,县委县政府没有自己的大会议室,每次开会都要借人家企业的用。”一名留守工作人员发牢骚说,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县委大楼已被划定为“危楼”,这座四层的小楼“挤着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是整个县城最后一座破旧的建筑了”。
工作人员的牢骚自有理由——仅2010年,玛纳斯县用于“十大民生工程”和市政建设的资金就达数亿元,破旧的县政府大楼,与高楼林立、日新月异的县城有些格格不入。
玛纳斯县委宣传部一名干部说,因为办公场地紧张,县委县政府“几个科级干部挤在一间办公室办公,是很正常的事情”,“大楼的楼顶每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楼内下小雨,尽管维修了很多次,但问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
一位县委领导说,关于新建办公楼的问题,前几届班子就有人不断反映,但都被一一否决,“这是个传统吧,别看我们县的农牧民是最富裕的,县里财政却一直比较紧,钱还是应该花在刀刃上。”
玛纳斯县委一名干部说,“县委王书记总喜欢给我们举例,说人家法国一个市政府因为市政大楼内的卫生纸太硬,需要更换,论证了30年,依然没有换。再看看国外很多城市,最破旧的都是市政大楼”,“这很正常,政府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要精打细算,现在国内很多城市,最豪华最新的楼都是政府大楼,这就是财富过度集中在政府手中的结果。”
由于经常借用玛纳斯县内一家企业的会议室使用,玛纳斯县委外宣办主任泥前进已经和这家企业人员很熟,他说:“人家企业一个文员的办公室,比县委书记的办公室还要大。”
目前,玛纳斯县县委、县政府公务用车也非常务实,除了两辆主要用于接待的进口越野车外,其余基本都是实用便宜的车。县里一个职能部门负责人笑言:“有时去昌吉州(玛纳斯县隶属昌吉回族自治州)或者乌鲁木齐开会,先要吩咐司机把车藏在会场附近,太寒酸了……”
玛纳斯县穷吗?
从2005年开始,玛纳斯工业经济的增速已经连续5年超过30%。作为农业大县的玛纳斯,第二产业正以强劲的势头超越第一产业,并逐步占据县域经济主导地位。2006年至2009年,县级地方财政收入从1.58亿跃升至3亿元,增幅达90%,一般预算收入从1.53亿元跃升至2.63亿元,增幅达72%。
财政日益丰厚的同时,玛纳斯县早已将财政“蛋糕”的一半以上投入民生保障。累计实施了城市路网、园林绿化、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市政维修、环境整治等多项城建重点工程。
农牧民鼓鼓的腰包、日新月异的市容市貌,以及破旧寒酸的县委大楼,在纷飞的小雪中,意味深长地切换着长短镜头……
王久忠说,发展的意义在于让民众充分、合理、及时地分享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玛纳斯的钱,多数都流向老百姓的口袋
2011年1月的一天,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兰州湾村一场普通的婚礼正在进行,新娘孙婉(化名)来自玛纳斯相邻的一座城市,这座城市的招商引资成果引人瞩目,经济增长远高于玛纳斯,但近年来却有越来越多的姑娘选择嫁到玛纳斯县,原因是“这里的农民经济条件比我们那里好很多”。
王久忠说,这也许就是老百姓对“富裕”最单纯的认识。
玛纳斯县六户地镇鸭洼坑村村民王选民去年也娶了邻近城市里的女孩,“我们的女娃娃很少外嫁,倒是娶了不少外县的,主要原因就是这里的农民富裕”。2010年,六户地镇鸭洼坑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6000元,达到1.7万元。在玛纳斯县,像鸭洼坑村一样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村今年达到100个,占到全县农村总数的80%。
农民的腰包,是怎样鼓起来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玛纳斯县抓住国家发展粮食生产的机遇,建设和完善了一批农业基础设施,粮食总产量一举达到8.75万吨,5年增长47%,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1990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9元,比自治区平均水平高出545元,成为新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县。
上世纪90年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提出“一黑一白”发展战略后,玛纳斯县大幅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棉花产业,被确定为国家“商品棉基地县”。
2008年,玛纳斯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02元;2009年达到9678元,当年,全县125个村中有76个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在新疆名列前茅。
2010年,玛纳斯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1500元,达到11178元。突破万元大关除了与棉花、加工番茄、制种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因素有关外,还与其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特色林果业、苗木花卉产业等密切相关。
“这些年玛纳斯农民的收入节节攀升,县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其实是落后于人均收入增长的”,玛纳斯县统计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说,玛纳斯县的钱,多数都流向了老百姓的口袋里。
值得注意的是,玛纳斯县委提出的“率先跨越、富民强县”的发展主题,“富民”在“强县”之前,暗合了其“不唯GDP发展”的思路。王久忠解释说,“强县”与“富民”的差别不仅仅是词序的先后,更标志着地方政府在发展指导思想和施政理念上,顺应了人民群众过上富裕、美好生活的期待。
幸福并不仅仅是腰包鼓那么简单
“老百姓腰包鼓了,就幸福了?我看不完全是。”王久忠说,“我们看重的是他们的幸福感,有钱可能会感到幸福,但幸福并不仅仅是腰包鼓那么简单。”
玛纳斯县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新疆第一个推出这一举措的地方。参保对象只须缴纳人均收入的5%作为参保费,县财政每月再补助60元,一同打入个人社保专用账户。
目前,全县6.2万名符合条件,并自愿参保的农牧民已经建立养老保险账户,正在逐步实现农村养老金覆盖全县农村人口。
据了解,玛纳斯县城乡人均收入水平目前基本持平,实现了贫富无差距,并在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城乡共享。“这是很多经济强县都不敢尝试的事情,但我们在做,你可以理解为我们在作秀,但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却真的是一个地区百姓幸福感的最大来源。”令狐彦俊说。
近年来,玛纳斯县以玛河片区安全饮水工程、牧民定居等民生项目为代表的14个项目投入上亿元资金,着力打造新疆社会保障首善区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城市的发展,似乎总摆脱不了拆迁的困扰。2010年玛纳斯县城市建设中拆迁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其中公共事业拆迁56户,拆迁面积1万平方米;商业性质开发拆迁77户,拆迁面积1.2万平方米。
让人难以相信的是,在这些折迁的背后是零投诉、零冲突、零强拆、零上访。
怎么做到的?
“如何妥善处理好政府与拆迁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是一门科学。我们在拆迁中,力争做到以情拆迁、和谐拆迁,通过阳光操作,让公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拆迁工作并不难做。”县委领导这样说。
去年4月,县政府确定在兰州湾镇大疙瘩村建设煤炭交易市场,这个村一片占地近50亩的墓区需要整体拆迁,涉及拆迁户600多人。为了确保墓区拆迁顺利进行,当地政府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征求群众对拆迁安置项目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耐心宣传解释墓区拆迁政策,挨家挨户上门调查了解情况,让被拆迁户理解、关心和支持拆迁安置工作。县民政局和有关部门多次到该村协商,征求被拆迁人对补偿安置的意见和要求,并给每位拆迁户补偿800元,最终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当地群众的配合支持下,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120多个需要拆迁的墓已全部安置到指定位置,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今年,玛纳斯首次明确提出“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要与人均GDP增幅基本保持同步,不再将GDP作为考核的约束性指标”。同时,社保、扶贫、饮水、医疗、环保和法律援助等21项被列为政绩考核的“民生指标”。
县委领导强调,弱化GDP指标,并不是不重视GDP,而是要在关注GDP的同时,把更多的注意力和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改善民生上来,真正让百姓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工业化强县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看着县里的统计数据,玛纳斯县委书记王久忠喜忧参半:喜的是农牧民人均收入居新疆前列,忧的是招商引资计划距离理想尚远。
“人均收入位居全疆前列,但综合经济实力却缺乏竞争力,玛纳斯应该从人均收入一流县向全疆综合经济实力强县跨越。”县委一班人的理念是,没有强大的、可持续发展的财政经济支持,“民生经济”只能是空中楼阁。
为此,玛纳斯县提出“率先跨越、富民强县”的总体发展思路,目标是“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变,率先在全疆实现新型工业化建设”。
和中国所有县市一样,工业化兴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必经之路。玛纳斯是否能绕过工业化进程中那些挥之不去的副作用?
事实上,在探索工业化的道路上,玛纳斯县也曾有过波折。多年前玛纳斯招商引资来的一家纺织企业,曾因偷排未经处理制浆黑液而被列入新疆上报原国家环保总局的10大非法排污企业案之列,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
“这是一个教训,工业化强县绝对不等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县委领导说,“经济起来了,却没有了生存的环境,也许表面上看GDP是上去了,但却害了百姓,你说这是富民了还是强县了?”
玛纳斯实现工业化的目标是,到2015年,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疆县市前列,形成混纺、能源、煤化工三个百亿产业集群,建成新疆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和统筹发展先行区。
“混纺、能源、煤化工三个百亿产业集群,这个发展目标绝不是坐而论道和纸上谈兵,玛纳斯县完全具备发展三大产业的各种条件。”玛纳斯县长苏建国对此信心十足,玛纳斯县棉花、煤炭、水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混纺、能源和煤化工产业的优势。
曾因环境污染被通报整改的这家企业,经过几年整改,已经成为当地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典范。但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因为有过“环保污点”,这家企业至今仍难以从当地银行贷款。银行给出的理由是——“不负责任地破坏坏境,其他方面,你是否具备责任心和诚信?”
2008年以来,该县先后否决了不符合政策和环保门槛的小化工、小煤炭、小冶炼等项目8个,建议重新选址项目4个。
“短时间内看上去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受到了一些影响,但一个宜居、绿色的城市,今后将是我们招商引资工作的金字招牌。”令狐彦俊说。
打造宜居强县,玛纳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玛纳斯县被清水河、塔西河、玛纳斯河三大河流环绕,地表水资源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5亿立方米,是新疆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县市之一,有新疆“水城”之称。去年开始,玛纳斯开始将河水引入县城,打造西部首座“宜居水城”。
“玛纳斯有个俗称叫‘凤凰城’,我们就是要用水草丰茂的环境,引来更多的凤凰。”王久忠说。
2010年,该县城镇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Ⅱ级(良好)日数为90%以上,县城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