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3月3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民调:72.8%受访者承认患上“拖延症”

91.3%的人认为社会各领域都存在不少拖延现象

本报记者 肖舒楠 实习生 刘诗旖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31日   07 版)

    漫画:沉  石

    面对无穷无尽的家务,总安慰自己“已经很累了,先休息一下”;牙齿上的龋洞总不愿马上去补,直到疼得要命才奔往医院;给自己定下远大理想,又总是“明天再说”……日常生活中,你有类似的拖延行为吗?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225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72.8%的人坦言自己患上了“拖延症”。其中,14.0%的人感觉自己的拖延行为“非常明显”,41.5%的人“比较明显”。仅7.3%的人感觉自己没有“拖延症”。 

    72.0%的受访者坦言身边“拖延症”患者很多

    每当眼前的工作堆得像山一样高,成都市某地产公司策划师冯露都会给自己一个拖延的理由——“考虑到事情实在太多,我还是先上会儿网吧……”

    冯露说,自己从不因“雪球”越滚越大而烦恼,因为她发现,体内的“小宇宙”总会在“最后关头”突然爆发,产生巨大能量促使自己以最高的效率,将所有琐事一网打尽。于是,冯露对自己的拖延心安理得。

    “工作,就是一件件小事儿的组合,时不时来骚扰你一下。如果面对琐事你每次都无比抓狂,反而给自己太大压力。”冯露认为,偶尔拖延一下,可以缓解压力。

    但本次调查发现,更多人面对自己的拖延行为,没有冯露那么乐观。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指出:“大部分人之所以拖延,是因为预计到做事的过程与结果会令人讨厌,于是逃避,不愿立即去做。另外,有些人期望太多、定的目标太高,觉得做眼前的‘小事儿’不能满足自己的价值感。”

    调查显示,72.0%的受访者坦言身边患上“拖延症”的人很多,其中14.6%的人觉得“非常多”。

    那么多人患上“拖延症”,60.8%的人认为原因是“懒惰,觉得时间还很多”;57.1%的人觉得是“为了逃避困难”;50.7%的人选择“事情太多,不知如何下手”。

    心理咨询师王铭认为,产生拖延行为的根本原因是恐惧情绪。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大家容易处于同时处理许多事情的境地。而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很多人极为重视成败,就会有巨大的“评价压力”。

    “人们倾向于将自我价值感和能力挂钩,能力又与自己在具体事情的表现挂钩。面临压力时,一些人会恐惧自己没能力面对,于是选择拖延,因为拖延会给人‘掌控感’——即使最后失败,也可以给自己和他人一个合理的解释。”王铭说。

    上海某大学研究生张超告诉记者,身边有不少同学总是将老师一周前甚至一个月前布置的作业,拖到最后两天来做,考试也总喜欢临时抱佛脚,“这是因为作业质量、是否及时复习,其实都不影响最终的科目成绩。”

    据《新闻晚报》报道,为了抵抗自己的拖延症,一些白领开始热衷一款“小黑屋强制码字软件”。该软件在运行时,可先设定时间或字数,在达到已设定的时间或字数前,用户只能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无法打开网页、运行游戏,甚至不能强制关机,再资深的“拖延症患者”也只能乖乖码字。有网友留言,通过软件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拖延症”仍难以根治。

    调查显示,95.6%的人认为应杜绝拖延行为。70.4%的受访者建议,可以把大任务分成小任务,不要总想一步到位;69.4%的人认为,人们应学会对工作进行分类;58.5%的人建议脚踏实地,别把目标定得太高。

    93.0%的受访者曾经“被拖延”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张杨波,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除了个人的拖延行为,还有一种“社会拖延”现象值得关注。

    张杨波说,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去一些公共服务部门办事。一些人可能发现,本来3天就能办好的事,却被告知需要10天甚至更长时间。

    本次调查中,91.3%的人对这一说法表示认同,认为除了个人的拖延行为,我们社会很多领域都患上了“拖延症”,存在不少拖延现象。

    不久前,安徽合肥市市民袁寒枝从一家企业离职,工资却一直拖欠。企业各部门总是互相推诿,1个月过去了,事情始终没办下来。近日,在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敦促下,她才最终拿到了未发的工资。

    “为什么明摆着的事儿,非要‘踢皮球’,弄得大家都不好看、伤了和气呢?”袁寒枝说,类似的“拖延”情况,她经历过不少,“现在大家办事儿的成本太高了。”

    调查显示,93.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历“被拖延”的情况。其中,39.4%的人“经常”遇到类似情况。

    “这说明,我们的社会风气和体制出了一些问题。”张杨波说,在一些公共服务领域,很多部门在独立处理问题时,责任的落实非常到位。但如果涉及需要多部门合作处理的事儿,就可能在组织协调上出现问题,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拖延情况,影响办事效率。因此,在各公共服务领域,我们应建立起一套长效机制,监督和促进部门间及时有效的协调合作。

    张杨波指出,在一些领域,还存在部分工作人员“看人办事”的情况,也导致一些拖延现象。他建议,各领域都应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惩罚监督机制,对存在拖延行为的办事人员进行严厉惩罚。

    哪些领域或行业的拖延现象比较严重?调查中,90.1%的受访者指出是“政府机关”,75.2%的人认为是“垄断行业”,55.6%的人选择“事业单位”,45.2%的人表示是“国企”。

63.4%的人担心中小学教师走穴影响义务教育质量
民调:72.8%受访者承认患上“拖延症”
大学生不去二三线城市是因为地区间就业信息沟通不畅
如果普通工作人员就能解决问题谁还需要领导电话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