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相关统计显示,2003年我国拥有各类体育场地85万余个,到2010年年底,这一数字增加到108万余个,增加了约23万,但这其中,有超过20万个体育场地是因为国家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而建设在农村地区的,城市体育场地仅增加了不到3万个,老百姓身边的体育设施严重缺乏的现象几乎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但与此同时,不少地方政府却在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但投入和产出比极不相称的大型体育设施建设上不惜代价。
正当淮南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规划高调问世的时候,紧邻淮南的合肥市长丰县也公布了总投资达30亿元的县奥体中心建设计划。
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以来,除去北京为举办奥运会新建了以“鸟巢”、“水立方”为中心的奥林匹克公园外,还有南京、济南、合肥、沈阳、天津、武汉、广州和深圳等十几个国内大中城市新建了高标准的体育中心或奥林匹克公园。近两年,像淮南这样的中小城市,甚至像长丰县这样的县城也开始加入到兴建奥体中心的行列中。
但规模巨大的城市体育中心必须以丰富的赛事资源做支撑才能维持运转,否则,年维护费用高达数千万元,且维护费用将随场馆折旧而不断攀升的大型体育中心,必将成为拖累城市经济的沉重负担。记者曾采访过意大利米兰的圣西罗体育场,该体育场作为国际米兰和AC米兰两支意甲球队共同使用的主场,尚且每年还要举办不少于30场大型演唱会或文艺活动,才能保持收支平衡,可见,维持大型体育中心的正常运转绝非易事。
然而,在职业体育尚不发达、赛事资源严重匮乏的中国,大中小城市却纷纷以新建奢华的大型体育中心为荣,这些光鲜亮丽的体育中心在给城市增色的同时,也将成为这些城市在未来很长时期里难以摆脱的经济包袱。
从职业体育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看,大型体育中心的建设往往是以赛事对场馆的需求为前提,比如圣西罗体育场的建造正是在AC米兰队建立之后,而且也是历经70多年不断扩建至目前的8万人规模。像国内很多城市这样,先建好体育中心,再想办法为体育中心寻找赛事的做法十分罕见且违背常理。
本报淮南4月2日电
本报记者 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