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郑州4月4日电(记者韩俊杰 实习生刘盾)“你是家里的独生子,又是研究生毕业,为啥要去下井挖煤?那活儿又危险又苦,坚决不能去!”2009年7月,西安科技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生董刚决定放弃设计院的工作去煤矿挖煤,父母和奶奶死活都不理解。
两年后的今天,董刚和其他11名大学生拿着8000多元的月薪,操作着全国首套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在全国同类条件矿井中取得工效第一的成绩。
董刚的父母和奶奶也开始慢慢地认识到,如今,先进煤矿的生产状况早已不再是人们传统想象的那样。大学生不仅可以放心下井采煤,而且,只有一流的人才“驾驶”一流的采煤设备,煤炭企业才能彻底转型升级,跃上安全生产的新台阶。
“在大多数人印象里,煤矿工人这个职业很多时候是和黑暗、危险甚至死亡画等号的,与大学生更是风马牛不相及。”董刚说,“我读研究生的班里共有30人,只有我到煤矿工作,其他同学全部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管理部门工作。”
研究生毕业时,董刚放弃中国重型机械研究设计院电控所的工作机会,决定回老家河南平顶山的中平能化集团发展,从一名井下采煤工干起。
“我去煤矿工作,不是一时的冲动。”面对同学的不解,董刚解释说,“中平能化集团和国内知名的煤矿机械制造企业联手,要在集团六矿试用全国首套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组建大学生采煤班进行操作。这种情况在煤炭企业还不多见,很多大学生轻易不会选择这里。我去那里,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当初只期望能招到本科生的中平能化集团六矿,没想到居然招到了硕士生,因此把董刚当宝贝看,并有意让他到机关工作。但董刚却主动要求到一线下井采煤。“我的愿望是‘驾驶’全国首套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
“井下工作虽然脏一些、苦一些,但这种经历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能够帮助自己成长。”调整好心态后,董刚和普通矿工一样下井、升井,很快融入了矿工的工作和生活。
心态平静下来,董刚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上班仅3个多月,董刚就对国内首套自动化设备运输机机尾的冷却系统进行了改造,解决了生产中的一个大难题。
董刚的工友王香瑞也是硕士生,戴着眼镜的他本可以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然而,2010年7月,王香瑞却“投奔”中平能化集团六矿,成为综采四队大学生采煤班的一员。
2010年12月底,正在工作的采煤机的摇臂突然无法升降,整个自动化工作面立即全部停产,检修班的职工忙活儿了半天也没能找出问题。然而,正式下井刚3个多月的王香瑞听了大伙儿的分析,很快就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确诊采煤机的先导溢流阀出了问题,迅速排除故障。
中平能化集团六矿综采四队大学生采煤班现在由两名硕士生、4名本科生和6名大专生组成。这个大学生采煤班的组建,真实地反映了现代化、信息化矿井建设对高学历人才的需要。
据记者了解,截至3月15日,这个大学生采煤班已累计安全采煤300多万吨,占同期该矿原煤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相当于该矿同期273名工人的总产量,在全国同类条件矿井中取得工效第一的成绩。同时,他们先后完成了13项技术攻关任务,实现了综采工作面“跳眼”、“搬家”一次性试车成功。现在,自动化综采工作面实际操作人员仅需两三人,日产原煤就能达6000吨以上。
对此,中平能化集团六矿党委书记郑树森感慨不已,“毋庸置疑,这些变化中,设备的更新占很大的比例。但是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大学生来操作,再好的设备也白搭。为啥?一般的工人根本操作不了!遇到问题更难以解决。”
中平能化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梁铁山,总经理杨建国等对大学生采煤班非常关心,多次到班里进行指导和慰问,并多次明确指示要在政治上、工作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梁铁山说:“六矿大学生采煤班的成功实践说明,全面推广综合自动化采煤,是煤炭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保证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