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4月1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

秦文贵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4月11日   06 版)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记者安蓓)他将人生最美好的17年青春留在了我国海拔最高、环境最艰苦的青海油田;他拒绝国外石油公司的高薪聘请,毅然选择报效祖国的石油事业;他扎根戈壁荒原,走出了一条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在苦干、实干中锻炼成长的闪光之路。

    秦文贵1961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学科带头人”。

    秦文贵生长于河北省平山县树石村,是恢复高考后村里的第一名大学生。1982年,21岁的秦文贵从华东石油学院开发系钻井工程专业毕业后,满怀一腔热情,奔赴远在大西北的柴达木盆地,来到我国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青海油田工作。

    青海油田所在的柴达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被称为中国西部的“聚宝盆”。然而,这里平均海拔2700米以上,“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生命的禁区。

    刚刚来到柴达木盆地的秦文贵头昏脑涨、胸闷气短、鼻血不止、辗转反侧。但凭着坚定的信念,秦文贵从这里开始了由一名大学生向柴达木石油人的转变。

    秦文贵在钻井战线的长期实践中逐步锻炼成长。在实践中他深深感到,石油工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尤其是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应当义无反顾,肩负起这个重任。他刻苦钻研技术,勇于探索,顽强攻关。在秦文贵主持下,青海油田先后完成了高海拔地区油田多项科研项目,推广了数十种新技术、新工艺,破解了大量生产技术难题,使两个月在青藏高原打成一口井的梦想成为现实。

    他主持完成的钻井简化套管科研项目,成功打出4口深开发井,每口井节约技术套管2500米,节约综合钻井成本近700万元。在攻关的180多个日日夜夜里,34岁的秦文贵一头黑发竟成花白。

    他根据对油田裂缝性油藏的新认识,采用大位移定向钻井、成像测井、油层酸化、平衡压力固井等新技术,取得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裂缝性油气藏的新突破,获得高产油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上世纪90年代,经过严格考试,秦文贵成为中国石油系统唯一入选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和外经贸部联合举办的人才培养项目的专业人才,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学习。

    学业结束后,秦文贵拒绝了加拿大石油公司高薪聘请及全家定居的优厚条件,毅然选择了养育他的祖国,回到了条件异常艰苦,但急需人才的青海油田。

    1982年到1999年,秦文贵将人生最美好的17年青春留在了柴达木。17年间,狮子沟地区原油年产量由数千吨上升到5万吨,青海油田在高海拔地区创造了5630米的钻井井深最高纪录,创造了青海油田制服天然气井喷最短用时纪录。

    1997年4月,秦文贵获得了首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誉为“当代青年的榜样”。  

    2000年1月,秦文贵赴美国得州农业和机械大学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2002年6月以优异成绩完成全部学业,按期回来,报效祖国。现在,秦文贵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副总经理。

    秦文贵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主人翁精神;不图享乐、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国家的大局精神;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公而无私,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集中反映了新一代石油职工的优秀品德,他在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中忠实地实践着自己“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奋斗中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人生信条。

“三包”免费教育将惠及西藏50万学生
我国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
我国成功完成首次井下避难设施载人验证试验
不允许以“农村大拆”养“城市大建”
培育合格师资 道德养成至上
江上青
秦文贵
美好新玉树正在废墟上崛起
每年1/5美国人成犯罪行为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