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4月1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私人笔记

刘苏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4月12日   10 版)

    超级享受

    邢义田是台湾中国史家,师从劳榦,专治秦汉史,成绩不俗。今年,中华书局以“秦汉史论著系列”为名,出版他几十年来有关研究成果,分4辑,包括《治国安邦》、《天下一家》、《画为心声》和《地不爱宝》,总200万言,可谓皇皇巨制。辑中多为专业论文,一般读者只能望而却步。但确有若干篇什,虽以学术面目出现,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

    仅举《地不爱宝》中的一篇为例。

    《从金关、悬泉置汉简和罗马史料再探讨所谓罗马人建骊軒城的问题》——十足的学术文章题目,读通顺都不易。正是此篇,最能代表邢义田问题意识水平,和处理问题深入浅出之功力。这个问题源于中西交通史研究,就是可否断定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与罗马便有了往来,故事的核心,是一批(大约140余名)落败的罗马士兵在甘肃(今永昌县境内)建了骊軒城,并为汉帝国守护边疆。据说永昌一带草根民众多有认罗马人为祖先者,从照片看,男子的外貌,也确与汉人多有差别。

    这本来是个传说。很多人信以为真,投入人力物力,穷尽与此有关的遗址和罗马军团东进时的行军路线,最终所获无几。比较老实本分的,结论时画一个问号;胆大的,拿出证据振振有词地下肯定结论。当大众传媒介入报道,推波助澜,以讹传讹,做假成真,问题便没那么简单了。

    正是在此背景下,邢义田仔细耙梳汉简和罗马史料,运用史家十八般武艺,不厌其烦地随着坊间流传的各种版本故事的展开,一步步揭开罗马士兵建骊軒城、守边关的真相。结论倒是举重若轻——根本没发生此事。

    有意思的是,邢义田拨开罗马士兵建骊軒城迷雾的同时,也对几年前市井津津乐道的孟席斯在《1421:中国发现世界》中讲的故事,做善意的“调侃”——这样不着边际的故事,怎么传到中国,就成为热点,当真了呢?

    谁是谁非?

    秘鲁经济学家赫尔南多·德·索托的《资本的秘密》,是一本体量小却十分耐读的经济学著作。由阅读索托的书,引起我对一次谈话的记忆,所涉问题,当时令人费解,却在索托的书中寻到答案。

    某年夏季,吴思讲到“进城农民的生存状况”调查。问卷有这样一问:进城后的感受怎样,是否有被歧视的感觉,很不舒服吧?结论大出调查者意料。于是有第二、第三次调查。结论一样:被调查者只跟自己从前比,跟周边相同人群比,感觉没那么不好,甚至“还不错”。

    索托书中一段话,有助我们这些城里人理解进城农民工“日子还不错”的感受是怎样来的:

    城市另一个强大的吸引力,是大多数主要城市较低的婴儿死亡率……更高工资水平也是一个重要诱因,在拉丁美洲,离开农村,在首都城市从事半熟练工种的移民,可以获得比过去多1~2倍的月收入,而一份正式带薪工作,可能是过去收入的4倍……在城里工作两个半月,就能使一个移民挽回在农村一年造成的损失。在遥远的城市工作和生活,不仅仅是看上去更好——事实上,也的确比以前好得多。同一页索托说:因此,移民是农村居民在衡量了摆在眼前的机会以及目前的处境,并且进行了细致、理性的评价后才做出的反应。不管是对是错,他们都认为,迁移到更大的市场,只会对他们有利。

    吴思等人的结论有两点十分重要。一、跟索托的结论完全一样——农民工(索托的“移民”)只跟出来前比,跟以前比。进城好不好?好,好极了。即使城市花费大一些,吃穿用度节省一些,年终总会节余几千元钱带回去过年。是待在家里、辛苦一年下来收入的数倍甚至十数倍,哪有感觉不好的?二、是他们看城里人的视角。他们不觉得与城里人比挣的少,有什么不公平。他们只和自己比,和没出来在家的人比。关于歧视,他们的看法也很系统:他们有自己的世界,来往更多的是那个世界,更多感受来自自己的世界;他们认为,来自自己世界的歧视,远比城里人的歧视来得多而且深刻,比起家乡来自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土霸王的歧视,城里人的“歧视”简直算不上什么,等等。

    然而,最近几年,吴思和索托的结论在中国还有效吗?

刘苏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4月12日 10 版

记下丧失理智的社会
利比里亚变异谜团
男女关系里,一切真理都是纸老虎
伍尔夫:错乱的智者
私人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