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4月17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60年来,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中国航空展翅飞向世界

本报记者 李新玲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4月17日   01 版)

    3月26日,首架“中国造”新型涡桨支线客机“新舟”600飞机,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接替运七100飞机,担当民航高级教练机的历史使命。与此同时,15架“新舟”60飞机全部交付给一年前订购的印尼鸽记航空公司。“新舟”——这个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系列飞机累计获得订单196架,出口到13个国家,在国内外上百条航线上运营。

    其实,“新舟”只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众多航空产品中的一个系列。目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已出口歼6系列、歼7系列、K8系列、运8系列、运12系列等十多种型号的飞机和发动机以及大批机载设备,向巴基斯坦、埃及转让了飞机生产和设计技术,出口地域包括亚洲、非洲以及美洲和大洋洲。

    2011年4月17日,新中国航空工业迎来60岁生日。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这就是新中国航空工业走过的奋斗历程,60年来,累计生产了几十种飞机和直升机两万多架,发动机近6万台,导弹两万多枚。

    “航空工业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航空工业近些年发展速度加快,一是与国家综合国力提升有密切关系;二是因为中航工业本身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改革,向国际化企业迈进。”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用这两点来解释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条件。

    林左鸣说,上世纪50年代,我国组建了一批航空高等院校和13个重点骨干企业,实现了由修理到制造的跨越,1954年我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试制成功;1959年,我国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歼6试制成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航空工业进入了独立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完善了航空工业布局,提高了航空科研能力。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航空工业快速发展,掌握了第三代战斗机和发动机、涡扇支线客机、先进直升机研发技术,使我国跻身于能够系列化、信息化、体系化发展航空装备的国家行列。其中,以歼10飞机为代表,实现了我国军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跨越;以“太行”发动机为代表,实现了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从中等推力向大推力的跨越;以预警机等特种飞机装备为代表,实现了我国航空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

    作为国际上少数几个能够多型号研制生产航空武器装备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歼7系列飞机、K8系列飞机、国际合作研制的“枭龙”飞机均批量出口,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国家推进大飞机项目后,我们取得了许多突破。技术上为大飞机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同时也推动我们向现代企业转型,加快国际战略合作。”据林左鸣介绍,目前正在运营的波音、空客干线飞机一半以上有我国配套的零部件。 

    60年中,一个接一个飞向蓝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发达国家在役航空装备性能相当的航空器,让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白手起家”到“比翼世界”、从“跟踪学步”到“同台竞技”、从“打工者”到“对等合作”的历史性转变,站在了与EADS、波音公司等世界级航空军工企业同台竞技的新起点上。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已经反复证明,航空工业的核心技术是用金钱买不来、用市场换不来的,一定要走自主创新之路,这也是世界航空工业强者的成功之路。”林左鸣介绍说,长期以来,航空高技术及其相关的关键设备、零部件、系统等,一直是西方国家对我国高科技禁运的重要内容。所以,建设航空工业强国,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始终引领世界航空科技进步和航空产业的发展潮流。

    1909年9月21日,中国人冯如成功试飞了由他自行设计制造的飞机“冯如一号”。这是中国人研制的第一架飞机,之后航空救国成为几代人的理想,当新中国的航空事业走过60年之际,航空报国仍然是今天航空人的理想之志。

    “我认为,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将来再到航空强国,我们要发展大航空、强航空,机遇和挑战都源于国民航空意识的确立和不断成熟,这是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航空工业的掌门人,林左鸣希望通过中航人的努力,有一天,国人能以乘坐我国自己研制生产的飞机为荣。  

    本报北京4月16日电

胡锦涛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
京沪高铁降速降价 能否赢得市场
中国航空展翅飞向世界
深圳处罚保障房申请弄虚作假者
鼓励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
我随战士走边关
新疆百万城乡居民实现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