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4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各地大力推进驻外团组织建设

务工青年异乡找到“家里人”

本报记者 陈凤莉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4月20日   07 版)

    河南省驻江苏团工委举办“温暖冬天·爱心大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

    在最近的大半年时间里,在广州打工的湖南青年唐亚军业余时间联系最多的不是工友,也不是同学,而是一个对他来说新鲜却又亲切的组织——团湖南省委驻广东工委,在过去的半年里,这个组织让他感觉到了许多温暖。青年交友活动、教育培训活动、文艺活动……每个周末,团工委组织的各种活动都让唐亚军感觉到充实、快乐。

    2010年8月,团湖南省委驻广东工委成立,团工委成为唐亚军和其他湘籍青年在广东的一个大本营。

    去年6月,团中央在团河南省委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团推广了驻外团工委建设模式。各地团组织按照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先后开展了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农民工流出地、流入地团组织加强协调合作,依托政府驻外机构、商会、非公有制企业等建立驻外团组织,在联系、帮助外出务工青年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各地的实践充分证明,以乡情为纽带建立驻外团组织,能够广泛联系外出务工青年群体,有效地实现对外出务工青年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各种途径联系务工青年

    作为广东省河南商会珠海分会总干事,张以山有一张特殊的名片,在这张名片上,他不仅是商会负责人,还是团河南省委驻广东工委的副书记和团河南信阳市委驻珠海工委常务副书记,上面有他的手机号、地址,还专门列出了团工委的各个部门,每个部门能为珠海的豫籍青年做些什么。这个名片,他印了一万余张。

    张以山平时喜欢到珠海的各个工厂、工地“转悠”,每到一个地方,发现有老家的青年,他都会把自己的名片递过去。慢慢地,他的手机也成了“热线”。

    “都是找我们团工委帮忙的老家青年。”张以山说。

    通过这样的方式,张以山凝聚起了一批河南青年。不仅如此,张以山还通过商会,广泛联系在珠海的河南籍企业老板以此来寻找凝聚河南籍外出务工青年。

    作为团湖南省委驻广东工委筹建工作组组长,周建武来到广东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人”,千方百计寻找在粤的湘籍青年。

    在过去的半年多,筹建组利用乡情、亲情,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拜访了292名企业家、329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25名青年创业者和1580名外出务工青年。筹建组把“找人”的过程当作调研和对接的过程,在对湘籍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知名劳务品牌、专业市场、产业园区、行业协会等作了比较深入的调研了解之后,大致掌握了湘籍在粤务工创业青年的基本情况。

    团重庆市委积极进行全面调查摸底,走访外出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地区、企业,准确掌握当地外出务工青年的数量、分布情况,并在北京、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筹建一批市级驻外团工委。一年来,团重庆市委在各地成立驻外团组织123个,覆盖近9000名外出务工团员青年。

    陕西驻北京团工委成立后,大胆创新工作方式,坚持先找人、再联络、再服务引导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乡音、乡情联络、凝聚在京陕籍务工青年。他们同北京秦腔青年研习社建立合作机制,坚持每周日在通州区西海子公园进行秦腔排练和演出,遇节日还送秦腔上舞台、进工地,深受陕籍务工青年欢迎,凝聚了一大批陕西在京务工青年。

    目前,已有11个务工青年流出省份建立60个省级驻外团工委,各地共建立269个地市级驻外团工委和695个县级驻外团工委。驻外团组织正在成为联系、服务务工青年的一个新平台。

    在异乡找到“家里人”

    春节前夕,广东东莞市的各个汽车站及镇区汽车站,贵州驻广东团工委书记宋庆萍、副书记唐堃等团工委班子成员将一封《致广大在粤黔籍团员青年的新春慰问信》递到一个个贵州籍青年手中,信中希望为青年提供帮助的表述让很多人在异乡感到少有的温馨。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原本并没有被团组织发现的众多务工青年开始知道,在自己打工的地方,还有一个叫做“团贵州省委驻广东工委”的组织,在他们心里,他们称之为“家里人”。

    第一次参加团工委组织的活动——新市民、新生活融城报告会时,唐亚军既紧张又兴奋,为了在众多家乡人面前发好言,他认真地准备了好几天,那一次发言让他终生难忘。此后,唐亚军成为了团工委的“铁杆粉丝”,有什么活动都会积极参加。

    而衡阳籍务工青年王继斌,一开始对驻外团工委并不“感冒”,经过几次活动以后,他不仅热衷于参加团工委的活动,还成为团湖南省委驻深圳工委委员,现在的他基本上每个周末都要在网上组织青年参加交友活动,并且亮出团的旗帜,目前至少组织了超过500名青年参加各种活动。

    不仅是贵州和湖南,各地的驻外团组织都在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在联系务工青年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慰问演出、青年联谊、各种关爱活动等都成为吸引务工青年的方式。

    在广东,四川驻粤团工委在家乡遭遇洪灾时,向在粤川籍青年群发短信,邀请他们参加为灾区青少年儿童献爱心捐款捐书活动,吸引了各界务工青年的积极参与。

    在福建,重庆驻闽团工委通过组织留守务工青年吃团圆饭,开联欢会,让务工青年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暖;江西驻闽团工委邀请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务工青年参加联谊活动,增进了务工青年对团组织的了解。

    竭尽全力为务工青年提供帮助

    来自湖南岳阳的罗益兵没有想到,自己在广州无业游荡了一段时间之后,通过湖南驻粤团工委那么容易就找到了工作。在团工委的推荐下,他到了广州市一家建筑装饰公司上班。

    像罗益兵这样的青年在广东并不少见。目前,湖南驻粤团工委已经通过湖南商会的会员企业为50多位务工青年找到了工作。

    “我们团工委依托商会,毕竟有很多企业资源。”湖南驻广东团工委书记周蓉说。“他们许多人从家乡来到这里时很茫然,找不到工作,举目无亲,紧张、落魄,没有什么学历,也没什么经验,如果在社会上碰到什么不好的事情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河南省信阳市务工青年王涛,南下广州、北上北京,历经10余年艰辛为患尿毒症去世的哥哥还清了20余万元债务,是有口皆碑的诚信模范。然而,他本人却积劳成疾,与哥哥一样患上了尿毒症,生活陷入困境。得知这一消息后,河南信阳驻北京团工委联合驻京党组织和一些社会组织举行“让诚信的生命再次怒放”为主题的捐赠活动,共为王涛募得捐款4.1万元。

    去年春节前的几天,张以山奔波于老家河南光山县和珠海两地,带着几台电脑,他在光山和珠海分别设立了几个视频点。“我们希望长期为珠海的光山农民工提供免费与亲人的视频通话。”在他看来,这样一个小措施,解决的虽是一少部分人的小问题,却能让他们真切感受到驻外团组织的存在。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的青年员工易元定春节后刚刚参加了由团广东省委组织的名为“圆梦计划·北大100”的活动选拔,通过这个选拔,他能有机会入读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成绩合格后将获得北大远程教育文凭。去年6月份,安徽驻广东团工委在拥有大量皖籍青年的劲胜股份有限公司挂牌,这带动了劲胜公司的团建工作。随后,15个团支部在劲胜成立,各种针对务工青年需求的活动不断开展。

    河南周口驻北京团工委成立后,把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作为主线。团工委书记朱玉华带头在青年夜校指导务工青年就业创业。2010年12月,朱玉华参与管理的占地800亩的北京朝阳区新发地双桥农产品批发市场正式运转,为务工青年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各地驻外团组织自成立以来,积极探求服务务工青年的方式,解决在外务工青年的实际需求。

    四川驻广东团工委春节前开设了“青春快线”客车,专门应对广大在粤川籍务工人员回乡乘车难问题,有4000多名川籍在粤务工人员搭乘“青春快线”专车安全返乡,有50位在深圳工作的贫困人员免费乘车回家。

    贵州驻福建团工委依托贵州农村信用联社,为在闽创业青年提供小额贷款,共协调帮助26名务工青年获得创业贷款,带动180余名务工青年就业。

    重庆驻福建团工委开展农民工援助行动,多次为重庆籍农民工进行法律维权,并对困难农民工及其子女进行帮扶、救助。

    湖南驻广东团工委积极帮助外出务工青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解决实际困难,并开展“新市民新能力新发展”教育培训,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增强新市民意识,提高城市生活能力、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

    共建机制让驻外团组织多了新后盾

    去年9月是杨雪辉工作的一个重要节点,作为江西省新干县驻福建省南安市团工委书记,他被推选为团福建南安市委候补委员。从务工青年中择优向泉州各级团组织推荐团委委员、青联委员、青企青商会会员等,是泉州各级团组织与驻泉州团工委共建共管工作的重要内容。

    其他地方也都在探索务工青年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共建机制。

    团福建省委城工部干事侯培坤与贵州农村信用联社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福建服务点主任李雪松本是两个没有交集的人,但自从贵州驻福建团工委成立以后,两人在很短时间就成了密友,电话、短信联系不断。两人都是贵州驻福建团工委的副书记,一个是团贵州省委选出来做团工委工作的,一个是团福建省委指派来支援团工委工作的,来历不同,目的相同:服务广大在闽的贵州籍青年。

    对于没有做过团的工作的李雪松来说,专业的团组织工作者侯培坤可谓他的良师益友,团工委计划什么活动,他都会征求侯培坤的建议。

    团福建省委为推进驻闽团工委建设,明确提出了多项共建措施:从团省委机关选派7名年轻干部分别兼任各省驻闽团工委副书记,每月一次召开驻闽团工委工作联席会议,此外,还为每个省级驻闽团组织配备5万元活动经费、组建驻闽团工委联合工作QQ群、把七省市驻闽团工委按直属团委进行管理……

    在广东,团省委为各省驻粤团组织提供政策、项目、经费和场地等支持,并在干部教育培训、团内评选表彰等工作中,将各省驻粤团组织纳入自身工作体系。

    在北京,团市委按照“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人员共管、工作共促”的思路支持驻外团工委建设。团市委在大力推动各地驻京团工委组建,建立层层对接关系的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工作项目和活动阵地支持驻京团组织工作,选派专门工作人员充实驻京团工委工作力量,并先后对180余名驻京团工委干部、2300余名外来务工团员进行了培训。

    在上海,团市委邀请五省驻沪团工委书记列席团市委有关会议,同时还在干部培训、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已共计为五省驻沪团工委提供工作经费15万元。

务工青年异乡找到“家里人”
正是江南好风景
驻外团组织“嫩肩扛大事”
陕西驻京团工委慰问陕籍进京务工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