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狂欢的盛宴还让人有些意犹未尽,但“拐点论”已经悄然来临。如果说去年年底刺激政策全面退出、北京限牌以及由此引发其他城市的限车争议,只是给了中国车市当头一棒的话;那么,多次上涨的油价、大幅上调的停车费、“轮胎门”引发的信任危机,以及日益糟糕的用车环境等因素,则像吗啡一样慢慢毒害整个车市,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打退堂鼓。
停车难、用车贵,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一大问题。4月1日,北京全城停车费大涨价;4月7日凌晨,发改委上调油价,成品油每升上涨0.4元,这也是今年以来的第二次上调;发改委同时表示,油价上涨并未到位,已经开始为下一轮的涨价制定预案。消息人士称,2012年,中国油价将进入“10元”时代。
“今年车市将会出现负增长。”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油价上涨、日本地震和锦湖轮胎事件等不良影响的叠加,将在4月份的车市上集中体现。另一方面,由于连续加息、发行央票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汽车消费信贷的不断下降等,也将对今后的车市产生影响。“政策退出后的第一年负增长是正常的,正增长才是反常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3月,我国汽车销售183万辆,环比增长44.3%,同比增幅仅为5.4%。其中,乘用车销售134.8万辆,环比增长39.3%,同比增长6.5%。第一季度,我国汽车累计销售498.4万辆,同比增长8%,增幅同比回落63.7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销售384.4万辆,同比增长9%。“3月一般是关键月份,但今年汽车产销并没有创新高,同比出现大幅回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朱一平如是说。
这个不好不坏的成绩,仅仅是个开始。“种种迹象表明,以2011年为界,中国轿车业在方方面面的呵护下,高歌猛进持续10年的‘井喷’式高速增长已经告一段落。”原新华社高级记者、著名汽车评论员李安定也认为,在中国汽车业第二个“甲子”来临之际,如果汽车企业仍然“直线思维”,一味盯死在无限扩充产能上,后果实在令人堪忧。“一旦环境骤变,或者市场遇冷,断了资金链,只怕强国梦未成,反倒把10年来辛辛苦苦挣来的那些家底全赔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也认为,今年可能出现部分企业效益明显下降的情况,企业要注重发展方式转变,不要盲目追求销量增长,并重新审视市场规划,要注重效率,通过加强管理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
可以说,在外部因素不利的情况下,汽车企业自身的努力就变得更加重要。市场情况好的时候,只要是个车就能热销,就能挣钱,但在市场情况不好的时候,汽车的产品品质、售后服务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而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事实上,纵观这些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走势,每年一次的上海和北京国际车展都是车市一个重要的拐点。2004年北京车展后,中国车市经历了“黑五月”,价格战此起彼伏;2005年上海车展后,车市开始吹暖风;之后2006、2007两年,车市出现快速增长;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车市没能独善其身,再次出现低迷;2009和2010年,在政策的刺激中,中国车市“风景这边独好”,2010年产销量不仅双双突破1800万辆,更是一举打破了美国车市曾创造的最高销售纪录。
正所谓“盛久必衰、衰久必盛”,中国车市就是在这样的起起伏伏中前进。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大小年”之分,但从2002年起,中国汽车销量就一直是往上走的。如果今年出现负增长的话,将是连续增长8年后首次下滑。事实上,除了行业专家,很多车企老总对今年车市也不看好。在私下交流的时候,不少人也表露出对中国车市的担忧。东风日产市场部部长叶磊甚至公开表示:“个人认为,今年车市铁定负增长,幅度是5%~10%。”
区别在于,车企老总更多的是来自于对企业自身发展以及今后中国市场消费空间的担忧。近两年来,与汽车有关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人力成本也大幅上升,而汽车的价格却呈不断下降趋势,也就是说,今后生产汽车的利润率将越来越低。
另一方面,在大城市限购、用车成本上涨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变得越来越恶劣。可以肯定的是,今后A00和A0级小车的市场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B级及以上车型的销量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甚至有可能上涨。消费者一次到位的购车理念将得到加强,“二次换购”也将成为车市的一大主力。
在这种大趋势下,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包括北京现代第八代索纳塔、东风悦达起亚K5、长安福特新蒙迪欧、东风标致508、上海大众NMS和一汽大众帕萨特B7等在内的中高级车短兵相接,成为车展的最大看点。同时,自主品牌也奋起反抗,包括荣威W5、帝豪EC6-RV等在内的车型将在车展首发。吉利汽车副总裁刘金良更是表示,只有做好品质,才是改变自主品牌弱势地位的根本。“品质不能狭隘地理解为质量,它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包括安全、质量、技术、营销服务等。只有把品质提上去,才能在困境中走出。”
不回避,不遮掩,不夸大,正视问题的所在,并努力去解决,这才是自主品牌在危机中应有的态度,也是车市在遭遇拐点的时候,所有汽车企业必须做出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