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4月2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7小时的生死救援

蒋银花 本报记者 谢 洋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4月22日   07 版)

    4月17日1时20分,救援队成功救出第一名被困者。   

    黄祖华摄

    遇险

    “如果再晚一两个小时,也许我们就没救了。”

    4月20日16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病房内,田东县博物馆的考古技术人员田丰正坐在椅子上打点滴。因为一氧化碳中毒,过一会儿他还要接受高压氧舱的治疗。在他的身旁,考古专家黄超林因为中毒较深,依旧躺在病床上,脸上流露出痛苦的表情。

    对于从事文博考古工作20多年的田丰来说,跟死神这样近距离地接触还是头一遭。

    今年4月,为配合全国洞穴普查工作的开展,广西自然博物馆的黄超林和李大伟来到田东县一带的山洞对鹿化石进行实地调查。鹿化石对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生态、动物分布等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田丰和刘德高、老罗等3名熟悉地情的当地村民一同参与了此次考古发掘工作。

    4月16日是开展试掘印茶镇印茶村潭塘洞工作的第5天。上午9时,除了留在房间整理化石标本的李大伟,其余5人在山洞口集合。

    装机,入洞。小憩,开工。

    9时30分,5人在距离洞口200米的洞内各司其职。

    由于洞内氧气较少,工作时消耗体力较大,整个上午,他们约摸休息了四五次。中午吃完饭后准备开始下午的工作。谁也没有想到,危险已悄然而至。

    由于洞内环境复杂,风向发生了变化,发电机产生的一氧化碳等废气被吹向他们作业的方向。

    试图站起来的刘德高,突然感觉一阵晕眩。接着,手脚也开始发软。“不好,右脚根本使不上劲,难道是喝醉酒了?”很快,刘德高的脑中闪过一个念头,不应该啊!平常3两酒对他来说就像白开水。

    容不得他多想,眼前的景物也开始昏暗难辨。模糊中,他似乎看见田丰往洞口方向慢慢走去,费力地扭头搜寻姓黄的同伴,居然找不见了。刘德高随即失去了意识。

    出警

    16日晚21时29分,田东县消防大队值班室的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铃声,值班员何裕民一把抓起听筒。

    “印茶镇一山洞内5人被困,急需救援!”电话那头是一个女村民充满焦急的声音。

    30秒后,消防大队中队长陶文海拨通了大队长黄燕飞的电话,一边汇报接警情况,一边在脑子里整理救援思路:“一部抢险车,5名救援队员,立刻出发。”

    出警电铃响起。仅仅45秒后,抢险车驶出了消防大院。

    22时22分,消防车顺利到达潭塘山山脚。几辆救护车已停在一旁。从山脚到位于半山腰的洞口,一路都有村民用手电筒或火把为他们照明引路。而这“路”是村民赶在消防官兵到来之前,用镰刀、锄头等临时开辟的通往潭塘洞的捷径。8分钟后,沿着这条简易山道,陶文海等5人带着救援绳索、空气呼吸器等设备到达洞口。

    原来,当晚21时,田东县委、县政府便接到印茶镇政府的报告,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

    “要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的速度、最科学的方法营救被困人员。”百色市委常委、田东县委书记王西冀接到求援电话后,立即对该县公安消防大队、医院等相关部门进行部署,并在第一时间向上级部门通报情况。

    一时间,消防车、警车和7辆救护车从四面八方向印茶村潭塘洞汇集。与此同时,右江矿务局大院内,事故警铃长响,接到指示的右江矿务局矿山救援中队队长黄志莫,正组织10人小分队往现场赶来。

    入洞

    “人在里面,是死是活我们不知道,你们一定要救救他们。”守候在洞口的李大伟急切地说,“平常下午4点半大家就会收工回家,可晚上8点都过了他们还没回家,我就怀疑是出事了。”

    陶文海发现,救援地形相当复杂:山洞位于半山腰,洞外只有一条1米多宽的斜坡,斜坡下便是山崖,踩在斜坡上,脚边不时有石子和泥沙滚落山崖,作业空间十分狭窄。

    “你们先留在这儿。”说完,陶文海带领班长焦国峰率先进入洞内。借助头顶探照灯射出的光柱,陶文海看到,洞内最高处仅1.5米,大多数地方得匍匐前进。前行约30米后,在一个两米宽的小平台上,他看到考古人员使用的一台发电机还在呜呜运转。

    继续向前是一个直径仅0.6米的狭窄通道。陶文海借着光线往里看,洞内低矮曲折,“仅容一人爬行”。发电机上连接着的一条用来照明的光缆线穿过通道,往内延伸,据此可以判断,遇险人员应该在里面。

    陶文海将还在运转的发电机关闭,快速布置救援战术:“班长和陈岩固个头较小,先进去。”

    “我带你们进去。”就在两名消防队员准备动身之际,李大伟不知何时也进了洞。他根据前几日的经验告诉消防队员,洞内空气其实很好,无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陶文海递给他一条4米长的绳索,使其与两位消防员“连接”。为方便交谈,一些队员取下了呼吸器,而此时,洞内风向再次发生回流,发电机产生的一氧化碳等废气正迅速地聚集在他们所处的位置。

    “听清战术了没?”陶文海作最后一次确认。焦国峰没有回答。

    陶文海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只听到班长轻声“嗯”了一下,整个人顿时变得软绵绵的。此时的焦国峰脸色变得苍白,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

    “不好!马上出去!”大家赶紧往外撤。

    医护人员很快将中毒的焦国峰和韦仕宇接走,首次救援搁浅。陶文海的手机显示此时已是23时10分。

    “刚进去一会儿就受不了,何况进去一天!”一种不祥之兆涌上每个人的心头。

    此时,黄志莫带领的10人小分队赶到了,紧跟着到来的还有黄燕飞率领的第二批增援队。

    一番部署,黄志莫率领另外4名队员开始了新一轮入洞搜救。除了自身配置的32斤重的个人防护仪器,每人还携带了一个约7斤重的自救器,以备找到被困人员时急用。

    阻碍消防人员救援的那个狭窄入口,同样难住了黄志莫。对于这个身高1.75米、体重77.5公斤的大个子来说,要背上个人防护仪器,通过直径0.6米的入口,谈何容易。

    时间就是生命!黄志莫迅速卸下防护仪器,将仪器推进入口,然后匍匐着通过入口。其他4名队员也效仿着顺利通过了“第一道关卡”。

    由于洞内三面均是凹凸不平的岩石,有的还颇为锋利,救援队员们不得不随时提防上下左右的磕碰。坑坑洼洼的地面布满湿泥,一路爬过,粘得满身都是。

    就快深夜零时了,洞内静极了,矿井救援队队员们不停地变换着姿势,或匍匐、或半蹲地向前行进。他们耳朵听到的,是身体与地面摩擦的声音;眼前看到的,是那条一直向前延伸的光缆。

    活着

    光缆线终于到尽头了,不远处隐约传来微弱的呻吟声。

    “有人!”“有人!”一阵激动的欢呼声打破了许久的寂静。

    转过一个狭小的拐角后,黄志莫和同伴们终于看到了遇险的考古队员。

    探明灯扫过,黄志莫看到,最靠近拐角的一名中年男人趴在地上,嘴角流出口水,中毒十分严重。弯道内,其他几个人半躺在地上,手脚不自觉地并拢着。

    趴在地上者是中毒最为严重的一个,且身材较强壮,几个救援人员费了好大工夫才将其扶靠到洞内岩壁上。

    “兄弟,听见我们说话吗?”

    插氧气管、按摩、喊话……

    此时,守在洞外的人员正焦急地等待着。一张张写满焦急的脸面面相觑,默然无语。山间的夜晚,静谧得有些让人害怕。

    零时18分,突然,一声呼喊从洞内传来——“活着,都还活着”。赶出来通报情况的黄志莫还没冲出洞口,洞外已是一片沸腾。

    黄志莫赶紧向田东县县长、现场指挥部总指挥王军汇报洞内的救援情况。零时20分,王军展开进一步的救援部署。分组分批救援,每组由两名消防官兵和3名矿井救援队队员组成联合救护队,共同开展营救工作。

    由于吸入有害气体和缺氧,被困人员身体极度虚弱,无法动弹,而山洞低矮、狭窄、曲折,普通的担架根本派不上用场。现场指挥部决定,先用软担架实施救援,经过洞里狭窄处时,救援人员躺在地上充当“人船”,一点一点地将伤者挪往洞外,到宽敞处再换上硬担架。

    4月17日1时20分,身体状况最差的田丰第一个被送到了洞口。

    “出来了,快!接应。”“稳住!稳住!担架端平!端平!”诊治,包扎,输氧,医务人员立即对田丰进行救治。

    守候在洞外的1000多名群众,自觉有序地加入到救援接力中。他们排队站在崎岖的山道两侧,组成一条长约1公里的人梯。“抓好!接住!”干部群众相互呼应,通过传、送、递的接力方式把被困人员“传送”到山脚下等候的救护车上。 

    半个小时后,第二名被困人员被担架抬了出来!2时40分左右,第三名被困人员也顺利被救出!凌晨3时许,联合救护队把第四名被困人员救出后,想再次入洞营救第五名受困人员。这时,已经在山洞中来回爬了11趟的右江矿务局矿山救援中队队员廖景旺因体力不支,晕倒在洞口……

    好在,百色矿务局矿山救援大队正好赶到。凌晨4时10分,最后一名被困人员被抬出洞口。    

    本报南宁4月21日电

“造假骗官”的王亚丽受审
7小时的生死救援
新疆大学清退18名造假入学的学生
国家电网 湖南省电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