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4月2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美欧军事打击利比亚的几点国际影响

杨 光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4月22日   09 版)

    自美欧开始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以来,这个地中海沿岸国家立刻超过日本的地震海啸和核泄漏危机,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目前,利比亚战事的前景仍然扑朔迷离,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分析它所产生的一些国际影响。尤其是以下几点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形成一定程度牵制,但这种作用不宜夸大

    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到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再到当前的利比亚冲突,美国几乎每隔十年左右就会在中东大动干戈一次。尤其是“9·11”后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军事行动,让其投入了极大的战略精力,直至今日尚无法全然脱身。

    人们一致认为,正是“9·11”牵制了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奥巴马执政后,面对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的现实,开始逐步收缩战线,加大对东亚的战略关注。

    而这次军事打击利比亚,可以说美欧是为应对“意外事故”而仓促开战,不是预先设计的塑造中东的战略步骤。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打乱了美国的战略调整计划,使北非和中东再次成为美国决策者眼中的焦点。

    目前,利比亚局势的复杂性远远超出美欧的预料,战事正陷入僵局,政治解决看似遥遥无期。美国虽然有意转到幕后,但既然战端已启,必须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要投入一定精力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因此,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步伐可能会因此放慢。

    但是,此次利比亚冲突,不会像“9·11”事件那样对美国的战略调整造成长期的、重大的掣肘。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美国已经充分吸取伊战、阿战教训,在军事行动一开始,就树立了力避军事陷入的意识,让法国冲在前台,并将指挥权移交给北约,目前美国只执行支援性任务。

    二是奥巴马十分清楚美国没有塑造中东的能力,其减少在该地区军事介入的倾向非常明显。美国未来将主要使用外交资源来处理利比亚和中东的乱局,不会增加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因此并不会对美国加强西太地区军事部署造成明显影响。

    三是利比亚冲突和“9·11”事件有本质的区别。利比亚并非美国重点关注的中东国家,利比亚国内骚乱对美国的利益尤其是安全利益没有多大影响,美国民众不会愿意为这类民主价值观方面的利益付出太大代价,不会支持政府大规模使用军力,对利比亚实施伊拉克式的政权更迭。

    目前看来,美国决策层的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因此,我们不能高估这次冲突对美国的牵制效果。

    促使中东国家与新兴国家走近

    中东国家虽然普遍不喜欢卡扎菲,但是对美欧联军超规格使用军事力量支持其反对派的行动更是胆战心惊。尤其是在中东多国出现动荡后,美国毅然抛弃“美国人民的老朋友”穆巴拉克之举,更让中东国家看到,关键时刻,平时的战略盟友明显抗不过美欧推广西式民主价值观的冲动。

    战斧导弹不仅炸毁了卡扎菲的坦克,也摧毁了中东其他集权国家对美国的信任。美国显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国防部长盖茨等高官数次到沙特等国做安抚工作。

    但是压制反对派、稳固政权是这些国家统治者们头脑中考虑的首要事项。美欧超出联合国授权肆意使用武力,对这些中东国家统治者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他们清楚,如果自己国内的反对派打着民主旗号制造骚乱,美国人翻脸肯定会比翻书还快,根本不会站在自己一方。这种裂痕不是几次高官访问能够消除得了的。

    在这种情况下,中东国家很可能会奉行更加独立、更加均衡的全方位的对外政策,尤其会重视与一贯反对军事干涉的新兴国家发展关系。此外,埃及、突尼斯等国的新政府即使不反美,但也很难做到像穆巴拉克一样亲美。在这个与基督教国家历史宿怨较深、反美情绪有一定市场的伊斯兰世界,民主政体可能并不利于维护美国的利益。

    俄罗斯将直接受益,但不利于俄经济健康发展

    几乎历次中东动荡,都会成为能源生产大国俄罗斯的福音。油气输出占到俄罗斯出口总额的70%,卖能源所得的收入占到俄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俄副总理库德林去年年初曾表示,如果国际油价维持在每桶65美元以上,俄罗斯全年经济增长可达3%,如果油价接近80美元,俄经济增幅就可达到5%。

    目前受中东局势影响,国际油价不断飙升。俄罗斯现在石油产量已经超出沙特,正在享受着高油价带来的巨额经济效益。俄主要出口的乌拉尔原油油价已较年初上涨24%。

    然而,高油价能维持多久还是个未知数。而且,高油价对俄罗斯来讲也是双刃剑,短期的可观效益会严重削弱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动力,会使其沉迷于这种省事的赚钱方式中,从长远来讲并不利于俄经济的健康发展。 

    伊朗、朝鲜弃核希望更加渺茫,核扩散趋势更难遏制

    2003年,美国挟伊战之威,以经济和政治利益作为补偿,通过威逼利诱,迫使利比亚主动放弃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成为美国反扩散努力中的成功案例,一度被称为“利比亚模式”。

    这种和平的弃核方式让不少人曾对反扩散的前景充满信心,认为可以将此作为说服其他国家放弃发展核武器的样板。然而,美国现在又用炸弹将这个由其亲自培养起来的样板亲手砸了个粉碎。也正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卡扎菲已经是只没牙的老虎,所以才敢一拥而上。

    这件事再次“教育”了伊朗、朝鲜等国家,让他们看清了听信西方而“自废武功”的可怕后果。在以后的核问题谈判中,美国任何保证和说辞都会变得更加苍白无力。此外,伊朗暂时也因美欧整治利比亚而获得喘息之机,这恐怕是伊朗拥核道路上难得的战略机遇。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指挥集成 方显信息化之威
空军预警机部队成长写真
美欧军事打击利比亚的几点国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