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中国水利集团职员陈宝,被派往非洲撒哈拉沙漠西部国家毛里塔尼亚,负责对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工作。毛里塔尼亚国土面积约为103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320万,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中国青年报:听说毛里塔尼亚有全世界最长的火车,你见过吗?
陈宝:我曾亲眼看见这列长达220节的火车经过,它开得非常缓慢,只有几节客运车厢。毛里塔尼亚全国只有一条长600公里的铁路,它是北部非德里克铁矿至第二大城市努瓦迪布矿石港的运输线。
因为火车票便宜,所以坐火车是当地人出行首选。在努瓦迪布市设有条件简陋的车站,但是没有站台,因为火车开得很慢,人们下车就直接从火车上跳下去。
中国青年报:那里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吧?
陈宝:毛里塔尼亚国民经济以矿业和渔业为主,基础设施比较差。不过,毛里塔尼亚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当地人的食物以法式面包为主。在那里,50岁的人算老年人,60岁的人就是高寿了。
我住在毛里塔尼亚的经济之都努瓦迪布,当地最高的建筑是靠近海边的一座5层的政府办公楼。城市东边是别墅区,西边是穷人的窝棚区,靠近海边就是小渔港。当地人习惯了撒哈拉沙漠的风沙和干旱,他们不喜欢下雨,城市里没有排水设施,居民家里也没有防漏屋顶。
努瓦迪布有一个商业区,所卖的日常用品多来自中国。街上的超市主要卖食品和饮料,当地的富人才买得起,比如才1.25L的可乐售价相当于人民币12.5元。
中国青年报:当地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陈宝:20多岁的年轻人到处打工,比如去捕鱼、去外资公司工作等。他们喜欢闯荡世界,因为西非四国来往是不用签证的,所以年轻人去摩洛哥、马里、塞内加尔打工很常见。
年轻人通常认为工作是为了生活,不必那么累。有的人刚上一天班,就要请假,或者拿到工资就不来上班了,把工资花完才会再找工作。除了每天定时礼拜,对于其他时间,他们就不那么注意了。如果一个当地人答应10分钟后到,那么你就得做好他一个小时后出现的准备。
毛里塔尼亚女性以胖为美,因此未婚女子为了能嫁一个好人家,要多吃奶油之类的东西增肥。如果一家的女主人长得胖,她的老公会很高兴,出去也很有面子。
我们项目部聘请了一位当地人协助工作。上世纪90年代他来过中国,在武汉船舶学院留学,起了一个中国古代诗人的名字叫王维。王维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有些武汉口音,还记得热干面。他开着二手奔驰(很多欧洲报废的名牌汽车在当地非常便宜),用中国的山寨手机。他很满足现在的生活状态,他说虽然自己去过很多国家,但还是更喜欢家乡,更喜欢这里矮矮的房子、没有噪音和污染、天空瓦蓝瓦蓝的安静生活。
中国青年报:你跟当地人怎么交流?
陈宝:毛里塔尼亚上层社会的人讲法语,普通老百姓讲阿拉伯语。毛里塔尼亚教育比较落后,穷人上不起学。他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出国工作的经历让他们学到多种语言。给我们开车的一个司机就会说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他对汉语也非常感兴趣,整天拿个小本子记汉语的发音。
当地人很友好、对外来人很热情。当我们经过陌生的人家,他们也会主动打招呼,邀请我们去做客。如果有困难,大家都会伸手帮忙。在马路边上招手拦车,就会有车子停下来载你,没人担心安全问题,这是一种既成的文化习俗。我们在风沙中迷路的时候,当地人会热情地指路,还会对我们说:“中国人,good!”
中国青年报:毛里塔尼亚人如何看待中国?
陈宝:毛里塔尼亚人对中国非常熟悉。毛里塔尼亚有很多中国人,努瓦迪布人口约6万,中国人就有1000多。那里很多商店和饭店的招牌都是中文的,当地交通管理部门还承认中国驾照。
我在那里过了中秋节,本以为远离家乡会特别寂寞。没想到中秋节那天,几个毛里塔尼亚朋友弄来了月饼,和我们一起庆祝。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毛里塔尼亚人大多知道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
实习生 张锐珏 本报记者 韩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