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我大一。《思想道德与修养》老师布置期中论文,题目及材料参见《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生活需不需要技巧》一文。如今,大学毕业10年,我还是青春热线的读者;我们变了,它没有变,继续关心、关注、关怀一些严肃的又与人们生活相近的话题;也许,关心、关注、关怀它的我们也有一些东西始终没变。
——专栏作家 林特特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儿子放学回来后,兴奋地抱住我说:“妈妈,我的作文得了58分,60分满分!我引用的事例都是《中国青年报》上的。”《中国青年报》给了我儿子灵感和启迪,而今,儿子已考入了理想的大学,我们母子通话中总还是忘不了提及《中国青年报》。
昨天,《中国青年报》让我从年轻中长大;今天,她又让我从长大中找回年轻。有了《中国青年报》,我们永远不会老,因为她在我们心中植下了一方永远不枯萎的绿地。
——吉林银行重庆路支行 刘立萍
我所接触的中国青年报人,有一个共同特点:爱谈业务。一个爱谈,两个爱谈,三个也爱谈,说明有风气和氛围,说明有职业理想——起码没当一活儿干。再看稿件,下笔讲究,章法布局转合有度。爱这个的看着喜欢。
——《人民日报》总编室社会版副主任 李智勇
1987年读高一的时候,我们用班费订了《中国青年报》,从此我就几乎没有间断阅读这张报纸。至今我能记起的栏目(版面)有:绿地、小辣椒、求实篇、经济蓝讯、冰点、思想者、青春热线……这是一份有热情有血性有胆气的报纸。谢谢中青报、中青报人。祝道路越走越宽,永葆荣耀!
——微博网友 愤怒的酸葡萄
《中国青年报》是我大学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她,我的知识面拓宽了许多;有了她,我不再落伍;有了她,我建立并完善了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她让我有了更深刻的思辨能力,让我有了更加充实给力的人生!谢谢你!中青报!
——微博网友 今夜明月
针砭时弊,人民心声。社会旗帜,青年向导。热烈祝贺中国青年报创刊60周年。
——《山西青年报》 马骏
作为普通人,我希望报道的文字更加质朴细致,多关注那些生活在角落的普通人,鼓励在生存压力下摸爬滚打的青年人。愿《中国青年报》如阳光一样明媚,常葆青春。
——云南大学 黄涛
有幸与你结伴走过青春岁月。1996年,我是班上的团支部书记,《中国青年报》是我们学习的第二课堂,也直接催生了我的报国从军梦。现在,我是一名兼职团干部,依然学报用报,《中国青年报》2011年1月29日头版头条也报道了我们的做法。谢谢你们,青春伴侣!
——共青团湖南衡阳县委驻深圳市工作委员会书记 王继斌
中青报给了校媒同学成长的机会,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炽热的新闻理想。翻开《冰点合集》、《开掘真相》、《报之道》、《用新闻影响今天》,以及其他中青报人写的书,会读到一种一以贯之的文化,让人看了想去冲去喊。虽然只是学生,但我也期待业界同路人越来越多,好的文章越来越多,青年成长的机会越来越多。
——福建师范大学 卢义杰
永远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驱散黑暗,温暖人间。贺中国青年报创刊60周年。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徐泓
感谢中青报自始至终的关怀,少说官话套话,多办实事正事,这样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就少了些许惆怅与无助,多了一份温暖和期待。
——微博网友 荷兰那么橙
希望《中国青年报》成为公众的望远镜、显微镜和扩音器。
——新疆石河子市农科院中学 潘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