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4月2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青春道路上我们不会缺席

探索新媒体 吸引新青年

何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4月27日   07 版)

    60年来,《中国青年报》始终坚持“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办报理念,与青年同呼吸、共命运,在青年读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样,《中国青年报》也面临着新课题。 

    在我们的采访中,许多“60后”、“70后”的读者回忆,在他们的学生年代,几乎每个班级都订阅《中国青年报》。在某种意义上,《中国青年报》是那个年代年轻人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总有同学会把好看的文章剪下来,每天的报纸最后都会变得千疮百孔。”一位读者回忆说。

    但这样的场景如今在一些中学已不复存在。与“60后”、“70后”相比,新一代青年已经习惯了“网络化生存”。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广播、电视,而是电脑、手机。他们被视为“弃报上网”的主力军。几乎所有的平面媒体都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中国青年报》也不例外。

    将年轻人重新拉回报纸跟前已不现实,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中国青年报》如何集聚青年读者的目光?中青在线、手机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应运而生。

    2008年5月,中国青年报社携手63所国内知名高校,发起成立了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将近3年的时间里,全国两百多所高校、近千家校园媒体的年轻人在这里“疯狂成长”。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汶川地震三周年、中欧青年交流年……各种事件、活动中遍布大学生记者的身影。

    熟练运用新媒体的校园媒体人成了《中国青年报》在年轻人群中的自然延伸,通过微博、SNS等新的传播形式,《中国青年报》依然牢牢吸引着青年读者的关注目光。

    4月25日上午,在《中国青年报》创刊60周年座谈会上,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执行主席戴英说:“《中国青年报》是青年自己的报纸,因为她在每一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从未缺席。60年来,《中国青年报》宛如一位睿智的导师,更是一位亲切的朋友。”

    “历史不会隔过任何一代人。今天,接下青春的接力棒,与《中国青年报》同行的是我们。下一个60年,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必然会成为《中国青年报》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戴英说。

何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4月27日 07 版

60年,我们一同走过
有担当的报纸才是好报纸
找到知音的感觉,写普通文章换不来
青春道路上我们不会缺席
读者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