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2010年10月的那次相遇,彭立平的生活不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并且从心底油然而生一种对生活的敬意。
23岁的湖南小伙子彭立平,两年前从老家来到广东打工,进入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后,成了一名车间流水线工人。1988年出生的他,住4人一间的集体宿舍,每天用从墙上伸出来的一个凉水龙头冲凉,唯一的念头就是能多挣点钱回家盖房。“村子里的房子就数我家的最破旧,我必须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一切”。
除了每天上班下班,他发现厂子外面有一种小舞厅,男士3元,女士免票。“灯光昏暗、空气混浊,去过一次后就不想再去”的彭立平,很快又找到距离厂区不远的一个广场,每天都会和一些年轻人聚集在一起跳街舞。
而他的工友陈妍、韩庆,两个80后女孩,都有着出门打工2到3年的经历,逐渐觉得“外面似乎没有那么好混,把从家里带出来的棱角都磨平了”。生活变成了上班、挣钱、偶尔逛逛街、跳跳舞,有时候想想盖房子的钱何时能够挣够,或者,在东莞的闹市繁华区开一个蛋糕店。
也许,有一个这样的人生理想,对于年轻的他们来说,生活无非就是如此了吧。一直到有一天,工作的同一条生产线上突然多了几个人。
“开始我并没有在意,以为是车间又调来几个工人。看到其中一个年纪稍微有点大,心里还在想,他能不能站下来啊。想当初,自己第一天上工时,真是撑不下来了。”韩庆一边想,一边不由得开始关注起这些陌生人。
一天的活儿干完了。听着领班逐一对每个工人的点评和注意事项的要求,韩庆突然佩服起身边这个不再陌生的年长的大哥。“居然一天完成了1000多个”。这条流水线的工作很简单,就是不停的把一个金属转轴从手机外壳插进内部。整个车间最好的熟练工,一天也最多能插3000件,何况是第一天。
第二天就和新工友熟悉了。陈妍渐渐觉得这些人“个性都很好,善谈、特别为我们着想,很好相处”。自己有一些话也开始跟他们说。
彭立平很喜欢和其中一个比自己大三岁的冰哥聊天。“他说的话就是有意思,像打开了一扇窗,知道了很多自己从不知道的东西”。碰到车间里工友因为工作难免发生不愉快的事,小彭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冰哥给他送来了《不抱怨的世界》,看了书中的话,他的心慢慢舒展了。慢慢地,冰哥变成了他的口头禅,动不动就是“冰哥说了,要怎么怎么样……”
有一天晚上,上夜班。半夜下工后,几个一起上夜班的工友都饿了。冰哥招呼大家说,一起去宵夜吧!小彭、韩庆、陈妍还有其他十几个年纪相仿的男孩女孩,在厂区外一个大排档上吃烧烤、喝啤酒、唱歌、聊天,一直到夜色渐深。
回来的路上,冰哥和小彭、韩庆、陈妍等等十几个人,并排走在路上,互相搭着肩膀,唱着《九月九的酒》、《祝福》那些歌一路回到厂区。
已经是2011年的4月,记者问到彭立平,此生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小彭突然嘴角一弯,笑意盈盈地说,一生都不会忘记,和冰哥、工友们到路边吃大排档半夜回家唱歌的事情。那真是一生难忘的青春记忆。
冰哥回广州后,还和彭立平每天通短信。知道企业的图书馆存书不多,冰哥联系了北大、清华团委发动捐书。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小彭他们才知道,冰哥叫赵冰冰,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现在是团广东省委的干部。而那个让韩庆无比佩服的年长的大哥,就是团广东省委书记陈东。
小彭说,冰哥走后,自己养成了学习、读书的习惯。街舞虽然还在继续,但已经是作为一项运动,不再沉迷其中。冰哥还带来了北大100的信息,自己如果用功努力,也可以进入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北大学习,最重要的是,小彭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初步的职业规划。
5个月后的今天,彭立平顺利升职。
本报记者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