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的大小纠纷在社区人民调解庭就能解决,志愿者帮助社区矫正人员重新回归社会,法院定期向群众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努力消除“官民矛盾”……
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的湖南省长沙市,近年来探索用法治化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特别是天心区率先在全市启动“法治天心”建设,让全民参与到解决矛盾中来,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社会活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让小矛盾不拖成大问题。
人民调解庭,大小纠纷不出社区
“邻里之争、婆媳矛盾、继承纠纷……别看事情小,如果处理不好,一地鸡毛也会成为一团乱麻。如今,邻里的麻烦事少了,我这个‘灭火队员’都快下岗了。”被社区居民亲切称为“阿庆嫂”的湖南长沙天心区长坡社区人民调解员张文华笑着说。
2003年以前,长坡社区是有名的“闹事窝”。作为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的贫困户拆迁居民安置小区,由于历史原因,打架滋事、偷盗抢劫、邻里纠纷不断。“2003年,社区一天最高曾发案27起,每当有居民来社区要求调解,我们还没来得及劝说,周边看热闹的居民就已经互为阵营‘开火’,场面异常混乱。”社区主任李昱南说。
针对社区居民纠纷多且旁观者多的特点,长坡社区于2003年成立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两支“灭火”队:一支是由社区主任和工作人员组成的专职调解员队伍,另一支是由党员、楼栋组长、德高望重的退休干部和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组成的义务调解员队伍。两支队伍经常进出社区居民家中,及时了解居民矛盾,并实行20分钟内限时到达纠纷现场。2004年,长坡社区还在湖南省率先建立首个社区人民调解庭,实行庭审式调解,并制定了《调解纠纷程序》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老百姓间的矛盾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楼上漏水、宠物太吵、房租纠纷,这样的小矛盾,根本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地把民警叫来,或是闹到法院上去。”张文华说,邻家大姐、退休人员组成的人民调解员,来评判邻里纠纷,大家觉得很亲切。
走进调解庭,整个布局按照法庭模式,设置了调解员、书记员、双方当事人、委托代理人、证人及旁听人坐席。调解按照法院审理模式进行,法、情、理兼容并蓄。
李昱南说,调解庭的设立,有效地减少了诉讼案件,使大量民事纠纷解决在社区,也极大方便了当事人。而且,人民调解庭对调解过的案子还要进行回访,督促当事人履行自己的义务,这种调解方式既方便快捷,又不用交费;既有人情味,又贴近百姓,居民都十分认同。同时,一些适合公开调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纠纷,比如债权债务纠纷、继承纠纷、家庭财产纠纷,会有意识地邀请居民参与,从而起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
据了解,自2003年以来,长坡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民间纠纷850起,调解成功率为98%,未出现一起因调解不当而转变成群体上访或刑事案件,真正做到纠纷不出社区。
专业社工,让社区矫正更具人情味
在天心区狮子山社区居委会的二楼,有一间颇具人情味的社区矫正工作室——新芽工作室。
拾级而上,楼道两旁是绿色的标语,上书“当归来的不是曾经的你时,我会报以美好的微笑”。在这间15平方米的房间里,屋内是淡绿的色调,一个屏风将房间隔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一套精致的桌椅,一张舒适的沙发,在柔和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比较温馨。
新芽工作室自2009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已有20多名矫正对象顺利“毕业”,他们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不会受到居民的歧视。
狮子山社区主任苏信群说,参与社区矫正的大多是迷途青少年,新芽工作室的专业社工,可以指导帮助这些迷途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让他们在感化中顺利回归社会,从而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立。
2009年从长沙民政学院毕业的王鹏平时就在新芽工作室里约见服务对象。作为专职社区矫正社工,他的日程每天都安排得很满,上门走访矫正对象、进行志愿者培训、找教授讨论矫正方案……常常要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1点。
“很多人以为我们干的都是社区大妈的活,家长里短,其实这中间有很多学问。”王鹏说,“每接收一个矫正对象,都要进行前期调查,了解他的性格、家庭状况、心理状况等,有针对性地制订矫正方案。”
每个月,王鹏都要与矫正对象进行至少10次谈心,经常去矫正对象家走访。现在,王鹏手里有二十几本厚厚的资料,记录着每一次谈心的情况、矫正对象每一次的变化等,甚至详细到矫正对象说过的每一句话。
张亮(化名)就是其中一个。由于家庭原因,未满18岁的张亮因抢劫罪被判刑,从少管所回到社区接受矫正。但张亮性格孤僻,王鹏前几次见到他时,张亮都重复着同样的话,“感谢政府的关心,我一定会好好改造,重新做人……”
“这种喊口号式的话,说明我们没能走进他的内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王鹏从张亮的性格、爱好和成长经历开始,制订了一套矫正方案进行引导。如今,张亮已经成为一名厨师,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
其实,狮子山社区的社区矫正,只是天心区社区矫正帮教体系的一个缩影,三年来,天心区在适用社区矫正方式处理的589案638人中,无一起脱管漏管事件,重新犯罪率为零。
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努力消除官民矛盾
从2009年起,天心区法院每年都要向公众公布一期《行政审判白皮书》,从司法角度对该区的行政工作进行审查,分析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
天心区法院副院长邱忠献说,《行政审判白皮书》是推进“法治天心”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法院通过推行主动服务,促使行政机关更为客观地认识自己、找到差距,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这对努力消除“官民矛盾”有明显作用。
事实上,“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每年都会发生。几年前,天心区行政机关对于出庭应诉案件普遍表现得比较消极。2009年发布的《行政审判白皮书》显示,2006年到2007年,天心区法院受理的以该区行政机关为被告的案件中,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率仅为4.76%。
对此,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坦承,原来行政机关“官本位”思想严重,对行政诉讼有错误认识,认为与普通老百姓对簿公堂有失身份,更害怕败诉丢面子,不应诉、不答辩、不出庭的现象比较突出,容易出现消极对待行政诉讼的情况。
针对此类情况,天心区法院提出,“倡导行政‘一把手’出庭应诉,建立行政案件协调处理机制,努力实现‘官了民了,案结了事’”。
3年来,行政机关在经历了对行政诉讼由不习惯到习惯、由不理解到理解,由理解到认同的观念更新之后,认识到行政诉讼是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2008年,“一把手”出庭应诉率达到100%。
天心区一位曾经出庭应诉的政府官员表示,虽然行政诉讼耗费精力,但不怕当被告,通过应诉使得依法行政观念和意识不断增强,规范了行政权力运行,树立了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行政审判白皮书》还针对行政审判中暴露出的行政机关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比如,2010年发布的《行政审判白皮书》建议天心区行政机关,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和语言,提升文明执法形象,建议落实行政信息公开,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建议实施执法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等。
本报记者 文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