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5月0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伤痛中重建心灵世界

——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现场回访

本报记者 杨 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06日   01 版)

    2011年4月28日,康复的地震伤员相聚汶川水磨镇。这天上午,坐着轮椅的曾远兵早早等候在水磨镇的广场上,迎接他邀请的朋友。

    这是一次特殊的聚会,用曾远兵的话说,既是感恩,也是重逢。曾远兵要等的客人是四川省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同在康复中心治疗的伤员龚桂林、代国宏、李应霞、夏凤婷。他们曾共同走过最艰难的日子。

    CFP供图

    关键词:重建(下)

    房子倒了,可以重建;工作丢了,可以重找;那么亲人离世、家庭破碎……这些心理上的巨大空洞,又该怎样弥补?重建不仅仅是修复现实中的一砖一瓦,还包括愈合心灵上的累累创伤。从物质到精神,从外部环境到内心世界,从残缺到完整,这才是系统的重建工程。

    不同于其他教室,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八一中学的这个房间,没有硬邦邦的课桌,也没有画红叉的作业本。恰恰相反,房间一角摆着鹅黄色的沙发,地上铺着淡粉色的地板革,窗户上挂着嫩绿色的窗帘。就连黑板上,也没有数学公式或者语文考题之类,而是在一片红心的衬托下,用黄色粉笔勾出“欢迎回家”4个大字。

    对于那些曾经因地震遭受心理创伤的学生们来说,这个名叫“心理驿站”的房间,的确是他们的心灵家园。擂鼓镇所在的北川,在地震中老城区80%的房屋、新城区60%的房屋倒塌,整个县城只有4成人生还。心理辅导员雍国丽说,当有同学想念去世的亲友,或是怀念地震前的生活时,都会到这间温馨的小屋里寻找慰藉。

    相比之下,家住绵竹市汉旺镇的邱丽,可以选择到附近的乡镇卫生院寻求帮助。按照震后规定,乡镇一级的卫生院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的精神卫生服务人员。这名在地震中失去右臂的年轻人,如今在一家公司担任材料管理员。她通过恢复正常工作重新找回了自信。坐在自家开办的小卖部,邱丽开朗地大笑:“我觉得现在挺好的,也不会刻意回避过去。”

    按照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的说法,发生在3年前的那场灾难,不仅“让昔日的美丽家园顿成废墟”,“最让人揪心的是骨肉分离、生离死别的伤痛,无数同胞在危楼破墙之中亟待救援,上千万群众痛失祖祖辈辈辛勤经营的家园”。

    四川骤临大难,震裂的是每个灾民的心。地震发生半年后四川省卫生厅曾组织调查,对都江堰、北川、青川等极重灾区20万人口进行的访谈结果显示,大约有90%左右的灾区个体心理状态受到影响,约有25.16%的个体存在心理问题,大约4%左右的个体出现精神疾病。其中未成年人尤其严重,根据2009年卫生部组织的调查,未成年群体除了基本情况与成年人类似外,精神疾病发生的中高危人数约占20%~30%。

    这场灾难,震撼了国人乃至国际友人的心。就在地震发生后不久,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心理咨询专家组成志愿者队伍,至少有上万人来到灾区现场。他们中有来自唐山市第五医院的精神卫生科医生,也有尚未毕业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学生,还有参与过美国“9·11”心理援助的以色列心理学家。

    “有一种责任叫冲锋在前,有一种使命叫义无反顾,有一种力量使我们坚强如钢。”据说,这是在北川服务的志愿者中流传的一句话。

    这些专业人士与四川省专业人员一起,在灾难面前构筑起一道心理防御长城。这条看不见、摸不着的长城包括:建立省级灾后心理教育网页、心理康复QQ群,开通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电话、全天候提供心理治疗服务,等等。在这条防御线上,还包括落实专兼职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累计设立心理卫生服务和咨询门诊5167个,培训心理卫生服务专业人员1万多人次。不仅如此,针对伤亡人员家属、伤残者本人、“三孤”等重点人群,各级卫生组织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心理援助更受关注,这是一大进步,体现出政府的灾后救援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劲评价道。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孙学礼则更看重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他表示,地震发生后一个月内所做的心理干预,属于应急性工作,并非深入的治疗。但灾后的心理创伤一般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需要长期关注。

    或许因此,他至今难忘一个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心理老师,在北川做了两年多的志愿者。一个名叫刘猛的心理咨询师,为了做志愿者干脆辞去了大城市的工作,至今还在都江堰进行心理咨询服务。重灾区绵竹的一个年轻人钟思琦,被来自家乡的志愿者的大爱所感动,这两年主动到云南等地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这些新生的公民精神,连同四川人坚忍不拔、自力更生的精神气质,共同重建起受灾群众的心灵世界。正是依靠这种精神和气质,震后灾区“五级心理服务体系”初步建成。这一服务体系包括省、市、县、乡、村,也覆盖了企业、学校和普通门诊。孙学礼拿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四川省地震灾后精神卫生工作手册》自豪地说:“这套体系甚至可以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他还表示,随着灾难的渐行渐远,震后初期的临时救援行为,将转变为旨在提高对民众心理卫生服务水平的长期工作。雍国丽就对这一点有更深的体会。如今,这位体育老师同时兼任心理老师。她不仅要安慰因地震而一蹶不振的学生,还会遇到脸红的女孩子跑来问:“老师,我有了喜欢的人,怎么办?”

    在映秀镇漩口中学保留下的地震废墟上,一座汉白玉雕刻的纪念墙端立其中,校门上写着“深切悼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在这个遗址的南边,是卢浮宫扩建的设计者、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设计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北边是出自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之手的震中纪念馆,国家大剧院设计者保罗·安德鲁则应邀设计了附近的学术交流中心。

    这位历来以大手笔著称的法国建筑师,这次却格外节制、低调。他给当地领导写来一封信,建议学术交流中心周围的废墟,每年或者每隔几年,都用泥土覆盖一部分,及至完全覆盖。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芳草和绿树最终将掩盖掉这些土地的伤口。

    在这封题为《为了忘却的纪念》的信中,他说:“对于未来若干代的映秀人民来说,最重要的是安静而幸福地生活,而不是充当守墓人的角色,永远沉浸在灾难的阴影中。”

本报记者 杨 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5月06日 01 版

青春的旗帜在飞扬
“一门式”服务助青年投身创业大潮
伤痛中重建心灵世界
把创新和实践紧密结合
全国青少年千网联动学党史活动启动
读中青报,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招商银行
中国青年报《2011全国高等院校报考指南》近期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