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5月1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中国编剧能否改写“编剧人生”

本报记者 张黎姣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10日   09 版)

    5月6日晚,一个特别的仪式在北京举行。

    这个仪式是为了表彰一些影视工作者,但却不见大牌导演、娱乐明星的影子。舞台全部留给了一直在幕后耕耘的编剧们。

    在此次视协杯2011首都“十佳编剧”暨“新秀编剧”颁奖典礼上,不仅有魏晓霞、王伊、梁振华等编剧新秀出席,更有高满堂、姜伟、张永琛、王宛平、邹静之等“金牌编剧”前来坐镇。

    这是自4月30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编剧们第一次集体亮相。编剧权益保护问题也再次引起关注。

    在本次活动上,新任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会长的著名编剧高满堂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一部质量不高的剧本,如果匆忙上马,有可能造成2000万至5000万元的损失。因此,剧本决定了一部影视作品的命运。但是,近两年大家才意识到编剧地位应该提升,有点儿晚了,我感到遗憾。”

    权益受损,该沉默、该奋起还是该普法

    自1905年电影《定军山》诞生,中国电影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中国电视剧也从1958年的《一口菜饼子》开始,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

    在早期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马路天使》等经典之作中,演职人员表都会在片头呈现,编剧的名字更是紧挨着导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如今,编剧的名字离导演远了,有的甚至只能在片尾出现,更有一些影视剧只打上某导演作品的名号。

    “就编剧的影响和地位而言,郑正秋、夏衍、田汉这些老一代编剧的时代,的确令人怀念。影视行业走到今天,影像技术不断进步,市场也在迅速扩张,但编剧竟然被‘边缘化’了,这极不正常。”曾创作过《红处方》、《像雾像雨又像风》等作品的编剧张永琛认为,编剧不受重视,是影视圈中的一大怪。

    不仅得不到重视,编剧的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也屡次发生。

    2002年,电影《法官妈妈》获得当年的百花奖,而该作品的创作者王兴东却因编剧身份,被主办方挡在了“红地毯”之外。“我曾三次向主办方提出要走红地毯,都没有得到批准。理由是,红地毯只有导演和演员可以走。”如今,身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的王兴东提及此事,仍旧忿忿不平。

    年轻编剧王伊在2008年,走上了长达三年的维权之路。

    作为电视剧《牟氏庄园》的编剧,王伊在交给影视公司剧本全稿后,没有得到自己应得的尾款。她屡次与影视公司交涉未果,其间人身安全甚至受到威胁。最终讨薪不成,王伊反被告上法庭。此后,王伊又提出了反诉。终于,在2009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终审判决,王伊胜诉。

    然而,这场被誉为“中国影视编剧维权里程碑”的官司虽然赢了,王伊至今却没有拿到应得的稿费。“我没有拿到稿酬,甚至《牟氏庄园》在各电视台播出时,也剥夺了我作为编剧的署名权。”在王伊看来,维权不仅是在维护她做人的尊严,也在维护行业的尊严和法律的尊严。如今,执行不力,挑战的也同样是这三者的尊严。

    当编剧利益受到侵害时,有人选择抗争,也有人择了沉默。张永琛坦言:“做编剧这些年,该碰到的都碰到了,其中也包括合理的权益被侵犯。我大多数时候都选择了容忍。当然,容忍其实就是在纵容,可自己要去维权,又实在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

    对此,多年来一直在为编剧权益奔走的王兴东感慨道:“许多编剧,从入行起,就没有做好法律准备。大家应该学习《著作权法》、《合同法》、《行政许可法》这三法。因为没有保护就没有创造,没有维权就没有原创。”

    原创疲软,缺编剧、缺剧本还是缺时间

    目前,我国有两个编剧组织,1983年成立的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和上个月刚创立的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应该说,编剧组织还在建立和完善之中,“这算得上是编剧权益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却并非是编剧们抗争的结果。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重视,根本原因是人们发现现在的影视行业出现原创疲软、形象匮乏、‘精神溃疡’等问题,使得影视产业的发展能源不足。”王兴东说。

    我国每年都有三四百部影视剧无法播出,许多播出的作品也饱受诟病,不少观众将其归咎为剧本质量不高。对此,很多编剧憋了一肚子话。

    张鹏在做编剧的同时,也在高校代课,这让他对中国的编剧行业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有些畸形,缺乏以故事为先导的概念。一部影视作品一旦被确定做成大制作的商业片,制片方的工作重心和关注点,只放在寻找什么样的导演和明星、制造什么样的绯闻上,而忽略了剧本的质量。”

    除了缺乏对剧本的关注外,创作周期短,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导致剧本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以电影为例,制片人一般希望编剧4~6个月写出一个剧本。因为制片方没有一个健康的资金流的保证,许多资金如果今天不用,明天就可能流失了。”然而,根据张鹏的创作经验,一部好的作品没有两年时间是不可能写成的。

    除此之外,年轻编剧越来越难以踏实下来花时间琢磨剧本。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周涌指出:“现在的年轻编剧基本上都受过专业训练,有一定的写作技巧。但一个很要命的问题是,他们缺乏自己的创意,没有生活的感受和理解,所以常常依赖小说,实际上就是依赖别人的创意,用自己的专业技巧去完善别人的生活。”

    “急功近利的创作心态是不可能出好作品的。”王兴东在创作《建国大业》剧本时,历时两年。他亲自走访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西柏坡、南京总统府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用脚写作是我作为一个老编剧坚持的创作原则。”

    “当前中国影视产业现状是,法制体系不完善,市场化的程度不够,导致影视剧质量不高。这是整个产业的问题,不光是编剧这一个环节出了错。当整个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各个环节都会好,每个短板都会逐渐补齐。”周涌说。

    编剧培养,重技巧、重自律还是重体验

    既然问题重重,就免不了要追本溯源,对症下药。

    编剧培养很重要的一环是编剧人才的选拔。周涌认为,目前各大高校的艺术类专业招生对象是高中毕业生,并不是培养创作人才最合适的模式,“高中生很难有明确的专业兴趣。”

    因此,编剧后期培养,对生活的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满堂说:“编剧拼到最后,不是在拼技巧,而是在拼人生体验和阅历。”

    “编剧不是教出来的,技巧很快就可以掌握,而社会才是编剧永远无法毕业的大学。”王兴东认为,年轻编剧应该多实践,去体验生活。

    据高满堂介绍,在5月7日的工作会议上,电视剧编剧委员会成员针对当前年轻编剧缺乏生活体验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决定今年秋天将办编剧论坛,开展会员培训。

    “我们将组织会员去采风、采访,增加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并且各个会长每年将至少扶植一部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提携年轻编剧,促进编剧行业的繁荣。”高满堂说。

    除了增加编剧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行业自律则是一切创作的前提。高满堂说:“现在许多人一提起电视剧编剧委员会,就自然认为维权是第一要务。这是不准确的,维权只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更重要的是加强编剧的自律。若想得到别人尊重,编剧的作品和人品都要树立起来。”

    由于原创作品不能受到保护,导致影视作品题材雷同,跟风一片,翻拍旧作成为风尚。“编剧不能用别人的生活代替自己的生活,不能用别人的发现代替自己的发现。行业内部要自律,可以做枪手,但是绝不能做扒手,抄袭别人。”王兴东提醒编剧,要遵守行业规则,尊重别人的发现,把文人相轻变为文人相重。

    编剧维权和提高自身职业素养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满堂笑称,“观众应该有耐心,让编剧们慢慢来。”

本报记者 张黎姣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5月10日 09 版

中国编剧能否改写“编剧人生”
何多苓:做一个单纯的画家
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做客中国
建银文化产业基金在京启动
金鸡百花获奖影片进校园
北京前门鲜鱼口街重新开市
中国动漫,烧钱游戏如何变成挣钱产业
两岸人士研讨《中国远征军》
麻辣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