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5月1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出名师 育英才 创一流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改革发展巡礼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12日   04 版)

    党委书记王晖

    院长王长友

    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校企合作模式多元化

    陕铁院测绘教学实训基地

    社会服务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德国职业教育专家来学院举办教育教学能力专题培训

    “两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院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中铁专家型技术工人窦铁成来院做先进事迹报告会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铁道部渭南铁路工程学校,创办于1973年,2002年由铁道部划归陕西省人民政府,2003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现隶属陕西省教育厅。学院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铁路工程类高职院校,培养铁路、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立项建设院校,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陕西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学院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首届全国高职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院地处“三秦要道,八省通衢”的渭南市,距古都西安60公里,占地999亩,建有349亩的测绘教学实训基地,164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图书馆藏书近50万册,实现了现代化管理及开架借阅;建有文体中心、乒乓球馆、400米标准橡胶跑道、田径运动场等体育场馆;学生宿舍实行标准化管理,学生食堂被省教育厅授予“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称号。

    学院设有铁道工程系、轨道工程系、道桥工程系、测绘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管理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继续教育部等7系3部,开设铁道工程技术、高速铁道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材料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物流管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铁道通信信号、建筑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等18个专业,形成了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成人教育、短期培训为辅的办学格局。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毕业生实行“双证书”制度。

    学院拥有一支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60多人,兼职教师及客座教授234人,省级教学名师及职教名师8人。学院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专业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方针 和“以学生为本,教、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学院精神,以“德修身,技立业”为校训,以“博爱、诚信、和谐、创新”为校风,突出铁路工程办学特色,实施品牌战略,走内涵发展之路。学院依托铁路行业,紧密结合市场,实施订单式培养,毕业生推行“就业准入制”和“召回制”。学院已与全国200多家铁路企业建立了人才供求关系,形成了稳定的就业网络体系,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

    学院现任领导班子团结有力,勤政廉洁,作风扎实,深入群众,开拓进取,富有活力,在学院教职工中威信高,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和人格魅力。党委书记王晖教授是中国高教管理研究会理事、陕西省高职高专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职业教育杰出校长、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院长王长友是陕西机电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陕西省“创业之星”、陕西省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班子成员近几年均分别到德国、新加坡、香港等职业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交流和培训,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学院领导班子有敏锐的发展眼光,能够抓住重大发展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促进学院发展。办学理念先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很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和创造力。

    一、人才培养结硕果

    1. 专业建设突出铁路工程特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各高校“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以“特色”求发展,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学院坚持“强化铁路工程特色,围绕工程办专业,做大铁路工程类专业,做精地下工程与隧道类专业,做优道路桥梁工程类专业,发展建筑工程类专业,做强工程管理及材料试验类专业,拓展铁道机电类专业,走特色取胜的发展道路”的专业建设思路,保持了“铁”色长存,形成了“校园文化传承铁路文化,开设专业突出铁路工程,实践教学强化铁路技能,工学结合依托铁路企业,毕业生安心铁路建设”的鲜明办学特色,为我国铁路建设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2. 校企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学院是一所因铁路而生、倚铁路而长、随铁路的延伸而不断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与中国中铁同根而生,与共和国的铁道建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学院虽然已经移交陕西省人民政府,但与中国中铁紧密的“血缘关系”没有丝毫改变,仍延续了“同根共生、分而不离、气脉相连、相存相依”的紧密合作的办学关系,一直是中国中铁稳固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初步形成了政府协调、行业主导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管理上联合共建,双向共管;投入上地方为主,行业资助;服务上面向行业,服务地方;利益上成果共享,多方受益;文化上校企融通,合作育人。

    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校企合作处,制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和资金保障措施;落实了院领导、系(部)和教师联系企业的责任,院领导每年至少带队到10个以上施工企业进行调研,每年安排20名以上的青年教师脱产到合作企业进行不少于半年的顶岗实践锻炼,所有专任教师利用寒暑假必须深入到学生顶岗实习单位不少于1个月,完成指导学生实习和联系企业任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指导顶岗实习学生完成学习和生产任务,做到双向管理和双向考核;专门购置顶岗实习管理软件并投入使用,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并建立了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制度;学院每年召开一次校企合作研讨会,定期召开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

    合作模式多元化。具体有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学交替、顶岗就业一体化、科研攻关、联合共建等模式。如:先后与济南试金集团等公司共建实训室4个;西安铁路局为学院无偿提供铁道线路、养护设备以及技术支持,无偿建设轨道实训中心;中铁一局、中铁七局、中铁建二十三局向学院提供高速铁路建设技术资料和仪器设备;中铁一局、中铁四局等企业纷纷到学院下人才培养订单;每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毕业生在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等企业顶岗实习,平均时间达8个月以上。

    3. 人才培养模式彰显工学结合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院逐步形成了强化校企合作、基于工学结合的“两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两段”是指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按照培养时间和学习内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4学期和第5学期的前10周,以在校教育为主,渗透企业文化,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参加校内实训,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做合一。第二阶段是第5学期第11周到毕业,以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主,毕业生在就业单位或意向就业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三结合”:一是专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二是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相结合,三是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三结合”在各阶段相互渗透,其核心是“工学结合”。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2009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4. 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近三年,招聘、引进教师61人,聘任兼职教师及客座教授234人,聘请18名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0%以上,出资支持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147人。组织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2人分别赴同济大学、武汉大学进行学术访问,赴新加坡、德国等学习国外先进高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邀请高职教育专家来学院进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与改革培训970人次。邀请德国职业教育专家来学院举办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专题培训3期,共计培训516人次。

    自2006年起,每年安排20名以上的青年教师脱产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锻炼至少半年。截至2010年7月底,已有118人次在武广客专、郑西客专、京沪高铁等施工工地进行了不少于半年的顶岗实践锻炼;同时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下到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服务,特别是2010年暑假,学院加大了教师下现场锻炼的力度,有98%以上的专业教师下现场进行技术服务、毕业生回访及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做到了“下一次现场,做一个项目;服务一家企业,锻炼一批人才”。

    二、科学研究再腾飞

    近年来,学院建成省级重点专业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4个。“十一五”期间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569篇,其中被Elsevier收录4篇,被SCI、EI收录20篇。参与编写并公开出版的高职教材、专著78部,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0种。承担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和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9项。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陕西省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2项,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陕西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项,获陕西省厅局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4个多媒体课件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奖。近年来,我院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奖项32项,在文艺、体育比赛中获得省级奖项42项。

    三、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职业培训效益明显。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计算机高新技术培训考试点和陕西省建设厅职业资格培训站、渭南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近三年,为行业、地方累计开展职业资格鉴定1562人次,为中铁一局、中铁七局、中铁二十局、铁一院、广州地铁集团公司等企业培训员工21251人次,为渭南地方培训1236人次。

    科技服务能力增强。学院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近几年学院先后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18项,其中承担企业横向课题22项,先后有58名教师挂职参加铁路、地铁等工程建设项目,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施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先后承担中南通道重载铁路60km控制网测设,京石客专、沪昆高铁、沪杭客专施工测量,渭南市明泽公司小区数字测图,渭南职院新校区控制测量等测量技术服务。承担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兰新二线桥涵工程设计项目约4000座桥涵工程数量统计任务。2名教师担任西平铁路监理站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为期一年的技术服务。为中铁二局大西客专项目部、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部举办职工培训班。与渭南市临渭区劳动服务局签订创业培训合作意向书。2009年、2010年学院为合作企业技术服务到款额分别为102.5万元、105.46万元。

    辐射作用发挥良好。学院在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增强适应力、扩大受益面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三年学院对口支援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合肥铁路工程学校等职业院校,共培训教师252人次,培训管理干部153人次。

    四、文化继承与创新

    陕铁院前身隶属于铁道部。学院由铁道部划转陕西省管理后,校园文化建设仍坚持依托铁路行业、服务铁路行业的初衷不改,进一步加强高校文化与铁路文化的融通,确定具有鲜明铁路特色的校徽和校歌,凝练“德修身、技立业”的校训。通过在全院师生中开展青藏铁路精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学习活动后,形成“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陕铁院精神。经过对就业市场的广泛调研,结合高职教育理念和铁路施工企业的特点,总结形成“勤学、勤练、勤思考”的学风和“严肃、严谨、严要求”的教风。 

    “严字当头,铁的纪律”是铁路人的优良传统,学院一直坚持把半军事化管理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学生实行依法、严格、科学管理,培养政治合格、作风过硬的铁路建设者,做到步调统一、严格守时、令行禁止。每年新生入校为期3周的军训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意识,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他们每周一坚持升国旗活动,每天坚持做早操、上晚自习,每晚坚持查寝查铺。 

    学院每年聘请铁路企业专家学者、劳动模范、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技能型专家以及历届校友定期为广大师生作报告。2008年,中国中铁专家型技术工人窦铁成来院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全院掀起“铁成精神进校园”学习活动热潮,并形成长效学习机制。 

    成才先做人,做人德为先。陕铁院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学生的信念与准则。同时,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素质培养相结合,加强校企文化的融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做到共性和个性、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 

    多年来,学院坚持“校园文化传承铁路文化,开办专业突出铁路工程,实践教学强化铁路技能,工学结合依托铁路企业,毕业生安心铁路建设”的办学特色,围绕培养铁路工程建设人才的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着力传承铁路精神、融通校企文化、让铁路文化渗透到学院每个师生心中。成功打造出具有鲜明铁路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大大提升。

    五、精神文明建设强信念

    陕铁院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全院工作的先导地位,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中心工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为载体,把精神文明建设同学院的改革和发展工作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全院掀起了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精神文明建设热潮,为推进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过程中,陕铁院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为目的,以学习型校园建设为载体,构建起学习的长效机制。学院党委中心组坚持定期学习制度,形成了“分散自学、集中讨论、中心发言、辅导报告”的学习新模式。通过实施“五个一”的学习机制,即每个月不少于一次集中理论学习,每个月听一次学习报告(讲座),每位党员每学期读一本有关党的理论书籍、每学期看一部党建或党员先进典型的电影(电视片)、每学年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使党员干部的学习形成长效机制,全院上下形成了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党员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陕铁院以“高扬党旗塑陕铁院品牌,突出特色创国家级骨干”为载体,在全院上下掀起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热潮。在开展活动中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骨干院校建设相结合,推动学院科学发展再上台阶;二是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相结合,提高党员队伍质量;三是与转变工作作风相结合,推动工作有效落实;四是与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相结合,推动学院文化内涵提升。通过开展党性教育、“岗位奉献”活动、“服务群众”活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育典型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广大教师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头提升教学水平,带头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争当“教学标兵”;管理岗位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办事效率,争当“服务标兵”;学生党员努力学习,带动班级学风,争当“学习标兵”。

    当前,陕铁院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面对学院未来的发展,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员工信心百倍,意气风发、昂扬向上,将进一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服务行业企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学院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实现行业企业与学院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学院和谐发展,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和陕西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出名师 育英才 创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