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5月1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长沙志愿者工作站探索参与社会管理新模式

爱心汇聚“雷锋号”

贺芳 吴怡凡 本报记者 洪克非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12日   12 版)

    2010年以来,团湖南省长沙市委在推进基层组织格局创新的过程中发现,志愿服务工作是团组织实现广泛覆盖、发挥全面影响的有效抓手。

    在基层党组织的支持下,长沙开始实施由属地团支部牵头,以“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为阵地,以开展志愿服务为内容,促进“校地共建”、“企地共建”、“军地共建”、“楼地共建”、“驻地共建”,推动形成了党组织领导、团支部主导、驻地单位协同、社会各界参与的社区志愿者工作格局。

    在此过程中,“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积极探索参与社会管理的新模式,产生了凝聚社会爱心的强大效应,在当地形成了一个叫得响的品牌。

    志愿者成时尚身份

    “想找一个家电维修的专业人士”、“需要一个初中家教”、“周日下午可以来做交通劝导志愿者”、“周末想来社区陪伴孤寡老人”……4月下旬,记者在长沙市雨花区侯家塘街道廖家湾社区“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看到,一大摞志愿服务供需台账,详细记载了数百条需要志愿服务和想提供志愿服务的信息。

    “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站长刘映先告诉记者,工作站广泛收集了各类志愿者的供给信息,也收集了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情况。社区将志愿供给按需分配给服务对象,实现了公益求助者与公益提供者之间的无缝对接。

    社区团支部搭建的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使“雷锋号”形成了巨大的组织和凝聚效应。以廖家湾社区为例,“雷锋号”成立半年多来,社区“五老”当起巡防哨兵,大学生争做空巢老人的“贴心人”,志愿专干成为孩子们的“爱心哥哥(姐姐)”;20多家辖区门店单位以集体名义纷纷到工作站奉献力量,星巴克咖啡捐出11万元帮助贫困学生,省儿童医院专家教授成了居民的“私人医生”。

    当志愿者成为一种时尚,社区志愿者队伍由刚成立时的300多人发展到3000余人的规模。

    在一些志愿者工作站,不仅有社区人员踊跃加盟,外来务工人员也热情参与。开福区新河街道开福寺路社区流动人口较多,社区的“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成立了“新居民之家”,专门服务“新居民”的诉求。“新居民”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全部是外来务工人员。

    “在社区找到了归属感,就要为社区多做事情。”做藕煤生意的外来务工人员陈群生担任了“新居民”志愿服务队队长,社区搞外来人口登记,他积极协助,社区开展志愿者活动,他带队主动参加。很多“新居民”像他一样,积极参加社区的志愿者活动,在志愿服务中加深了与当地居民的相互了解,从而更好地融入了社会。

    服务项目不再零散无序

    团长沙市委书记侯文表示,“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一直是志愿事业发展的目标,但现实中却存在“志愿项目缺乏连续性,帮扶求助不知找谁”的难题。创建“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时,他们注重根据志愿者特点、社区实际需求,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序列,通过爱心台账实现供需对接,有效推动志愿服务经常开展。

    据悉,在团长沙市委的牵线搭桥下,7家“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与高校进行了结对,通过高校与社区共同努力,促进了志愿服务活动由以阶段性为主向以经常性为主转变。在岳麓区咸嘉湖街道咸嘉新村社区的爱心帮扶活动中,一大批充满爱心的志愿者主动和生活困难家庭结成了“爱心帮扶一对一”。住在咸嘉花园的大龄智障青年杨勇就是活动的受益者。

    杨勇与其年迈的母亲生活在一起,没有经济来源,依靠社区“雷锋超市”的物资补贴度日,生活十分困难。咸嘉花园党支部书记侯爱武主动要求和杨勇一家结成帮扶对子,经常上门照料杨勇的衣食起居,想方设法改善杨勇母子的生活。时间长了,邻居都说,她是杨勇的“爱心妈妈”。

    提起“精神病患者”,好些人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在岳麓区望城坡街道长华社区精神病患者陈国荣的身边,却有一位“阳光使者”。42岁的陈国荣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没有就业能力,一发病就跟三四岁的小孩一样,乱摔东西,甚至爬到高处往下跳。在“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开展的扶弱帮困助残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傅恒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定期上门对其关怀照顾。每当陈国荣发病时,傅恒飞总会赶过去照顾他。渐渐地,陈国荣把比自己大几岁的傅恒飞当成了亲人。

    湖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晨光爱心基金会志愿者戴岚芝说:“以前,我们到社区做志愿者,基本上是松散、临时性的工作,参与人员和时间都不固定。与‘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结对后,我们每个周末都去社区做志愿者。”

    志愿服务由协会化向社区化转变

    家住芙蓉区湘湖管理局西湖社区梦泽园小区的徐睫得知西湖社区创建了“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便带着儿子刘柯贝来到社区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得知宁乡县黄材镇有个和自己同龄的贫困孩子姜宁桑,小柯贝和他交上了朋友。每学期开学,他都把自己在学校参加比赛获得的奖金和捡废品积攒的零用钱寄给姜宁桑交学费。刘柯贝还在家长的帮助下,每月向社区“雷锋超市”捐赠一袋米、一壶油,并与社区一户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

    西湖社区还有很多像刘柯贝这样的爱心志愿者。“过去形成的志愿者工作体制内协会化的运作模式,造成了志愿服务活动零散、组织松散、供需脱钩等问题,不能很好适应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志愿服务内容日益多元的现实需要。社区作为群众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志愿服务的重要领域。我们开展‘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创建活动时,明确了有阵地、有队伍、有机构、有制度、有台账、有平台、有活动、有成效的‘八有’创建标准,建立各类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做好注册工作,提供专门场地,有序对接供求;把团支部变成了‘团结部’,把自由青年变成了组织青年,把青年的业余时间变成了文明时间,把社会的富余资源变成了爱心资源。”团长沙市委书记侯文说。

    在雨花区洞井镇丰园社区“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一沓沓分门别类的志愿者名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根据服务功能不同,我们将志愿者队伍分为10支小分队,有治安巡逻、扶贫帮困、绿色环保、未成年人教育、交通劝导、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工作站站长彭涛介绍说,“随着社会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志愿者服务的内容也在日趋多元化。”

    家住天心区书院路街道青山祠社区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退休教授黄露生想发挥余热,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社区的孩子义务讲解文化和历史。4月15日,72岁的黄露生老人来到社区志愿者工作站,在申请表上工工整整地填下基本信息、特长、服务意向等,并签订了注册协议。

    据悉,青山祠社区在成立“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后,严把志愿者“入口关”,对志愿者的注册申报进行严格审查。在保护志愿者权益的基础上,社区详细记录了志愿者提供服务的时间、次数,累积到一定数之后,志愿者可以享受特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以此不断激励他们用爱心奉献社会。

    记者了解到,作为团长沙市委联合长沙市文明办在全市基层推行的一项文明风尚创新项目,“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创新基层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模式的尝试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4月2日,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在雨花区廖家湾社区志愿者工作站调研时指出:“‘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深受群众喜爱,形成了很好的品牌。”

贺芳 吴怡凡 本报记者 洪克非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5月12日 12 版

大海深,浙江情更深
可爱的人 感恩的心
爱心汇聚“雷锋号”
重归常态才有未来
山村成景区 村民为何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