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5月1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从领跑中国经济到引领绿色生活方式

珠三角绿道创造新“广东模式”

本报记者 吴晓东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19日   11 版)

    (图)人们骑自行车穿行在绿道上。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广东人竭尽所能一路狂奔了30年。今天,他们希望放慢脚步,看看路边的风景和自己曾经创造的一切。

    放眼广州、肇庆、东莞、深圳等城市的绿道,它们或穿梭于郊野青山绿水间,或游走于都市钢筋水泥丛林中,或绿野仙踪,或滨海风情,或湖光山色,各具特色,风情万种。

    骑自行车、吃农家菜、观生态美景,绿道旅游正成为广东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广东省有关部门预测,珠三角绿道网的建成,能增加约30万个就业机会,带动社会消费约450亿元。

    漫步水岸、绿地,遍览岭南美景;骑自行车便捷地穿越市区,既不受汽车拥堵之苦,又能在上下班途中兼顾健身。城市不再是“只长楼、不长树”的“水泥森林”,农村也不再是道路坑洼泥泞的“穷乡僻壤”……

    随着一张全国最大的区域绿道网的全线贯通,这一“奢望”正在珠三角变成现实。

    从“四个轮子”回到“两个轮子”

    “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这句古老的印第安谚语描述的尴尬状态,如今正在我们的身边不断上演。

    头顶“世界工厂”的桂冠,却被日益严重的“城市病”所困扰,土地稀缺、能源枯竭、产业密集、人口膨胀、环境恶化,领跑中国经济几十年的珠三角,就这样在GDP和生活质量之间纠结着。

    要突破发展瓶颈,珠三角必须迈出改变命运的关键一步。

    喊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广东人竭尽所能、不计体力地一路狂奔了30年。今天,他们希望放慢脚步,看看路边的风景和自己曾经创造的一切。

    在广东“十二五”的规划蓝图上,和轨道建设摆在同等重要位置的,还有绿道的兴建。有了“两道”工程,广东就可以游刃自如,既快得起来,也慢得下去。

    决策不到一年半,动工不到一年,经过200多天的日夜奋战,长达2372公里的绿色之路在今年春节前全线贯通,再一次让世人见识了“广东速度”。

    这就是承载着广东人民的幸福指数与生活理想的珠三角绿道网,它宛如一条环绕珠三角的绿丝带,串起了9个城市的200多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海岸河堤、文化古迹,并且用6条主线、4条连接线、15条支线编织成一张绿道网。

    5月的广东,绿意浓浓。漫步在广州国际生物岛,身边不时有“全副武装”的骑行者擦肩而过,色彩鲜艳的山地车、专业的运动头盔,一边健身一边亲近自然。几位老人边走边说笑,相约到附近的绿道驿站休息。

    从外观上看,绿道与其他绿化景观不同的重要一点,是它有自己独特的身份标识。广州在绿道沿线投入使用的99个驿站,均配置了休憩、补给等设施,而“免费”两个字在这里随处可见,单车充气、手机充电、电脑上网,甚至长途电话。“绿道不是拿来赚钱的,而是让市民享受的。”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说,如今广州开通的绿道已有1066公里,“在广州骑单车,每天8小时要骑14天半”,要真正了解广州,最好租辆自行车,沿着绿道慢慢体会。

    通过智能电子系统实现的“通租通还”,更是让租车人感到便利。据广东旭日公共单车租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梓旭介绍,在广州,无论在哪个站点租车,都可以在任何站点还车。如果有会员卡,一辆自行车租用一天仅需七毛多钱。因为一小时内免费租用,很多市民上班的交通费都省了。

    每天早晨,如何躲开拥堵的马路,快速便捷地到达公司,是困扰都市上班族的难题。自从串联百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名企绿道”建成开通后,每天上下班时间,上万名企业员工骑车穿行在绿道上,成了广州萝岗颇为壮观的一景。

    “几年以前,开车是身份和时尚的象征,但是现在,骑车、跑步重新回到都市人的生活中,成了新的时尚。”56岁的大学教师谢昆是增城荔江仙境绿道的常客,尽管对于他这样有着30多年骑行经验的超级发烧友来说,这种都市路面并不具有挑战性,但这里的百年乌榄树、浓郁的乡村风情还是很有吸引力。

    “我们现在骑在自行车上的时间,远比坐在汽车里的时间长,骑着自行车,亲近大自然,才更贴近生活。”谢昆说。

    让人们从容地从“四个轮子”上下来,踏上“两个轮子”,走到哪里吃到哪里、住到哪里,是绿道网建设的一大初衷。

    放眼广州、肇庆、东莞、深圳等城市的绿道,它们或穿梭于郊野青山绿水间,或游走于都市钢筋水泥丛林中,或绿野仙踪,或滨海风情,或湖光山色,各具特色,风情万种。对于被绿道网罩住的2565万珠三角人而言,纵横交错的绿道意味着一种更加方便、健康、低碳的生活。

    “绿道网是加快广东转型升级与建设幸福广东的结合点。”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

    从拼速度、拼总量到拼生活质量、拼幸福指数,从“富民”到“宜民”,珠三角又一次让世人大吃一惊。今天,“幸福广东”、“宜居城乡”成了广东人挂在嘴边的关键词。

    “珠三角经济发展如一列快速奔跑的列车,如果不用慢的元素去中和,这趟列车注定是难以持续奔跑的。”分管珠三角绿道网的广东省副省长林木声认为,一张一弛谓之道,有快有慢,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绿道网就是要让珠三角慢下来,获得自身的平衡与和谐,保障今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广东绿道,我爱死你了!”一位家住深圳宝安的“菜鸟骑行者”在天涯杂谈上发帖,呼朋唤友,力荐自己最中意的绿道。

    在机动车将自行车挤到无路可走的城市里,以绿道为核心的慢行系统不仅提供了自行车休闲运动的可能,也迎合了当下低碳环保的社会趋势。“白天可以晒太阳,晚上可以‘晒’月亮”,这是广州市市长万庆良对绿道带来的新生活的浪漫描述。

    2372公里的绿道,蕴含政府“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

    所谓城市慢行系统,并不是什么新概念。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就有这样的道路供行人和自行车通行。但到了80年代中后期,随着骑自行车的人数锐减,有些城市干脆取消了慢行道。

    林木声希望能借建设绿道网之机来恢复城市慢行系统。“城市交通不仅能让汽车风驰电掣,也要让老爷爷牵小孙子可以安安心心地上街。”林木声说。

    21世纪是人类由褐色工业走向绿色文明的新世纪。2010年年初,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战略决策,决定从2010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织成一张绿道网,要求“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

    绿道概念,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增添了新内涵的珠三角绿道,指的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等。

    “作为城市规划人,我们一直对城市的发展有一些困惑。”曾参与2009年绿道网建设提议的广东省住建厅副厅长蔡瀛分析说,在国内的很多城市中,规划图上漂亮的规划绿地始终难落实,要么被楼宇挤占,要么被一些机关和大企业圈占,普通市民很难享受到绿地。在他看来,城市无序扩张的前景堪忧,堵车、污染等大城市病的全面蔓延,令城市管理者措手不及,也向城市的规划者和决策者提出了严峻挑战。

    记者了解到,珠三角绿道网的建设并没有大兴土木,而是尊重自然、因形就势、逢树绕路、遇水搭桥,充分利用水边、田边、山边这些在城市规划中不起眼的“边角料”,没有占用农田或者征地,而驿站基本上由旧厂房、废弃建筑翻建而成。

    “绿道本身是生态工程,切忌用反生态的手段来建设。”林木声一再强调建设绿道之初广东省就已确定的三条原则:首先,要因地制宜,利用原有的便道系统,按照技术指引来建设;其次,少搞大开大挖,规避征地难题;还有,用生态绿地花园取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

    据吴敏介绍,广州的所有绿道驿站,一律不设餐饮服务,为的是避免中国人煎炒烹炸的烹饪方式给周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对良好环境的渴求是政府和百姓的共识。为了追求绿道的低碳理念,绿道建造者想方设法废物利用。在深圳梅林坳-长岭陂绿道,很多“城市垃圾”大显身手:驿站全部利用废旧集装箱组合安装,绿道标志牌用回收的废旧枕木、自行车轮胎等制作,新建照明系统也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天然能源,而路边岩壁上的朴拙墙画,都是市内涂鸦爱好者热心参与的杰作。

    根据一项对广州增城绿道沿线居民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九成的居民表示空气环境明显改善,三成多居民表示水环境得到改善,两成左右的居民表示噪音有所减小,光和其他条件得到改善。

    2372公里的绿道,不仅提升了珠三角城乡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数,也蕴含着广东各级政府“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

    不仅不是“赔钱路”,反而成了“摇钱树”

    要想富,先修路。以往修公路更多地是要将本地农产品运输出去,而现在的建绿道则是将城里游客吸引进来。

    在广州市官洲绿道的小洲村驿站,具有岭南特色的仿古建筑让人眼前一亮,而从资料照片上发现,去年,这里还是一家环境脏乱的驾校。在说服村民将其改造为绿道驿站后,这里的水果特产销量大增,农家乐火爆,2010年村民增收300万元,2011年元旦仅3天就狂赚30万元。

    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观,以自行车健身绿道为“藤”,以沿线村庄为“瓜”, 作为自行车绿道的探路者,广州增城的经验是“以藤结瓜、造瓜连藤”。

    增城北部山区的小楼镇,虽然风景如画,却是有名的贫困镇。在小楼镇西境村,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沿着绿道赶来“回归自然”,这里迅速变身“生态旅游村”。村民赖锦霞说,她的农家乐菜馆曾经一个中午接待了来自深圳、香港5个旅游团的400多位客人。因为外地游客的蜂拥而至,沿线乡村的菜心、红薯、鸡蛋等农产品屡屡脱销。

    “绿道修到哪里,哪里就变成了旅游区。”据广州增城市副市长邬卫东介绍,根据评估,绿道沿线村集体经济增长速度比非沿线村快53.6%,“游客来了,自然会把我们的菜心、土鸡带回去,我们称之为‘车尾箱工程’。”邬卫东说。

    而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星湖的肇庆,则猛打“山水牌”,围绕“山、湖、城、江”大做文章。

    据肇庆市旅游局统计,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黄金周,该市主要景区接待游客达156万人次,同比增长29.6%,其中星湖绿道更成了旅游新热点,单车出租常常供不应求。

    骑自行车、吃农家菜、观生态美景,绿道旅游正成为广东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广东省有关部门预测,珠三角绿道网的建成,能增加约30万个就业机会,带动社会消费约450亿元。

    绿道不仅不是“赔钱路”,反而成了“摇钱树”。

    2372公里的珠三角绿道网,一年时间就建成贯通,当时很多人心里不免打鼓:这到底得花多少钱?

    其实广东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对修建绿道的成本、收益,早就心中有数。作为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的主要负责人,林木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珠三角建设2000多公里绿道,共花了30个亿,平均每公里绿道花费约为150万元。而建设1公里市政道路的成本是1500万元左右,高速公路呢,每公里造价少则三五千万,高则近亿元。

    “30亿元仅能用来建设几十公里的高速路,但我们用这几十公里的高速路换来了2000多公里的绿道。”用林木声的话说,这是花小钱办了大事。

    对于财力相对富足的广东来说,筹集绿道建设资金并非难事,能否把有限的土地资源用在改善民生上,才是对各级决策者的考验。随着绿道建设的推进,广东各地党政干部的政绩观也在悄然转变。

    “如果我们把七星岩公园的黄金地块拿来搞房地产,一亩能卖到800万元到1000万元,但为了修绿道,政府拿出了3个多亿,把最好的环境留给了更多的老百姓。”肇庆市副市长郑剑戈说。

    对此,广东省住建厅副厅长蔡瀛颇有感触:“这些绿地虽然当时没有被用于楼盘开发,却给城市带来了永久的红利。不仅改善了环境,给市民带来宜居家园,同时也阻止了城市的盲目蔓延。”

    绿道,不但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珠三角的生态环境,而且正在成为广东人眼中的“幸福之路”、“财富之路”。

    2010年11月15日,温家宝总理视察珠三角省立绿道1号线珠海段时,称赞建设珠三角绿道网“这件事情办得好”。

    “从来没有哪个工程像绿道网这样受到老百姓的热捧。”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这样感慨。

    没有市场化的管理模式,绿道网就没有活力

    珠三角绿道网全线开通后,曾有外省相关人员前来“取经”,结果被告知,绿道网是广东全省各级政府部门总动员的成果,没有省里统筹部署、上下协调,这绝对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对于寸土寸金的东莞来说,做绿道最难的就是土地问题。”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绿道办副主任黄宇东说,如果从一个市的层面来推动,会遇到很多部门的阻力,包括各部门对用地的理解与安排,“比如农业局以后可能要划农保地;水利局说要划水源保护区;国土部门会让你办两证一书等等。”

    “建绿道不难,难的是它如何为民所用。”肇庆市副市长郑剑戈介绍说,绿道建成后,肇庆以前受冷落的单车生意变得最吃香,“现在街上的单车店多过米铺”。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房庆方描述了绿道网的明天:“未来,我们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与港澳连通,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二是向粤东西北延伸,到‘十二五’末,绿道网将贯穿全省。”

    除了省里的总体规划,珠三角各个城市也有自己的时间表。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只是一个骨架,绿道网要真正发挥作用,最重要的还是其末梢——也就是更接近居民居住点的社区绿道。”黄宇东介绍说。在东莞,总长两千公里的城市和社区绿道建设已列入规划,这些城市与社区绿道将成为绿道网的“细胞”和“微循环组织”。到2015年,东莞市民从市内任何一点出发,基本上可以在10分钟内进入绿道网,实现从家到车站的“最后一公里”的无缝衔接。

    走在广州二沙岛绿道上,一个节点公园内赫然立着一块石碑,上刻“传祺公园”。原来该园由广汽集团自愿出资1100万建成,回报是以其子品牌“传祺”命名。

    尽管是公益性的政府工程,但没有市场化的管理模式,绿道网就没有活力,完全依附在政府身上,就会没有动力,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市场化运作建设绿道是广东公共设施规划者的新思路。

    “很多企业都积极主动参与绿道网建设,有的出资兴建换得驿站的经营权,有的则是无偿提供各种服务设施。”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说,“因为绿道网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大家都会到绿道来休闲。哪里有人气,哪里自然就有商机。”

    据林木声介绍,目前,广东绿道立法已经在深圳和珠海试点,“地方性法规不行,先立一个行政规章也行”。在他看来,绿道的管理比建设更重要。

    “广东省能够在一年时间内以攻坚的速度建设起2372公里绿道,就一定能管好。”林木声表示,今后要探索管理方式的多元化,可以由政府、企业、市场多方参与管理,在绿道产业的经营上探索多种模式,“绿道是政府为民众提供的公益性的公共设施,政府愿意花钱建,也愿意花钱管”。

珠三角绿道创造新“广东模式”
“举牌哥”反对地铁统一化改造终获成效
严格执行“醉驾入刑”方可彰显法律权威
李永辉:公共外交要学会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