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5月2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古宅的命运

吴志轩文 黄若菲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20日   12 版)

    凡事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古宅亦是如此。在江西婺源听见许多古宅的悲情故事,不胜唏嘘。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多少显赫一时的家族,花费巨资,历经数年乃至十数年才建好、屹立数百年的宅第,如今沦落得荒烟蔓草,残墙断壁。

    如今在婺源,老宅不下千座,其命运不外如下几种:善之善者,挂上某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名人故居的牌子,一般都由政府花钱修缮,富丽堂皇,傲然屹立。其内游人如织,评头品足,匆匆而过。次者,后人将古宅修旧如新或如旧,改造成客栈,按目前的行情,一般三五十元一个床位,一年也有不错的收益。又次者,如今尚有后人居住,因时间久远,人口繁衍,一栋宅子里住七八户人家并不鲜见。古宅显出破败景象,共有之物,无人愿意自己掏钱服务他人,而可败的东西也基本都败光了。更次者,主人搬进新家,任由老宅荒废,或是将可卖的卖掉,只留下门头和围墙,内中破败不堪,甚至夷为平地,原地建新楼。即使保存尚完整的,如无人居住,一般三四年也就倒塌,长不过八九年。在这些老宅当中,前两者属于幸运的,其生命之延续几无疑义。后两者,则只能慨叹命途多舛,等着尘归尘、土归土了。

    这些宅子的价值在哪里?毫无疑问,建筑美学是重要的,包括结构、材料、雕刻乃至风水等。所以很多外地人将古宅买了去,另择地址复原,我在浙江龙游便见过不少这种做法。许多人乐此不疲,四处搜购,装点门庭。但我却对此感到一种悲哀。

    宅子是有生命力的,他承载了家族的梦想、地方的文化和乡土的历史。倘若离开了故土,离开了家族,那只不过是一具标本,泥胎木塑而已。在婺源看了许多老宅,感觉最舒服、最充实的就是坐在老宅里,听主人讲家族的故事、老宅的历史,那时你会觉得这个宅子是有生命的,会呼吸的,是可以和人交流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沧桑、厚重、智慧、豁达、宁静、和谐等诸多情感。而我在龙游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十几栋明清老宅,保存得非常好,但却是僵硬、死板、冷漠的,我和它们没有交流,我只是一个标本展览馆里匆匆一瞥的过客。所以,古宅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建筑美,更重要的是依附于人、依附于地方的人文之美!

    古宅代表的是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严谨、雅致、诗意、和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艺术,我们可以想象在这些古宅里,曾经有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淳朴生活,也曾经有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融洽交往;曾经有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雅集文会,也曾经有过“十年寒窗,一朝金榜”的孜孜不倦生生不息;曾经有过“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宗族伦理,也曾经有过“红袖添香,琴瑟和鸣”的爱情故事;曾经有过“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闲情逸致,也曾经有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忧思……

    一栋古宅可能承载了太多太多这样的故事,如果将这些全部抛弃,转而只关注建筑本身,难道不是本末倒置吗?

    弄清楚了古宅的价值所在,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便容易思考了。倘有意于此,可将古宅或租或买,然后改造,维持其原有风貌,但在使用功能上注重生活舒适性和文化体验感。除卧室外,大部分面积可以作为书房、茶室、禅室、棋室等,如有院落,还可建一座琴台,可以弹古琴,阅金经,也是一处好所在。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宅子不只是用来住的,更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生活的。它不仅是一个展示空间,一个居住空间,更是一个生活空间。

    在这样一个宅子里,可以将地方的美(包括人、艺、宅、村、境、文)整合于此,让自己,让他人在这里静净心境,体味一种雅致诗意、自在无碍的闲适生活方式和生活艺术,这正是诸多奔忙于大城市中的人们所需要的。

    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延请古宅的主人,对客人讲讲这座宅子和这个家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很多,可以让我们看到传统中国走向现代中国的足迹。尽管这只是如恒河沙数的家族中的一个,但却同样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的烙印。

    相信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古宅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我们的未来也会更加美好。从这个目的来说,古宅是具有极高价值的,它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其契机便在于此。

    希望它们不再背井离乡,更不要轰然坍塌。因为,它们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更代表着那些迷茫焦虑无奈的芸芸众生的精神家园。

吴志轩文 黄若菲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5月20日 12 版

科尔多瓦 满城花香
古宅的命运
天下烧饼数黄桥
在孩子最初记忆中留下尽可能多的美
旅行家从不逃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