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李希光教授这两天惹了点麻烦。前几天,网络传闻“内地作家张一一以60万美元贿赂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很多人都通过微博转发了。可别人转没事,李希光转引来了马悦然的愤怒回应。马悦然已就此事给清华大学校长写了公开信,信中称:“我非常惊讶一位原来很有声誉的清华大学的教授竟然可以制造谣言,我唯一的解释是×教授兼副院长(注:“副院长”身份有误)完全缺乏道德感。”(《北京青年报》5月19日)
李教授希光可能也只是随手一转,无心之失,将转发行为归结到缺乏道德感,看来东西方文化确实有差异。据称,李教授是从网上看到这一传闻的,他不是制作者,而且也不是唯一的传播者。但其名人身份其微博的传播效,应远远不是其他微博所能望其项背的。别的微博转,可能少人关注,即使关注也不一定相信,可李希光的转发,既扩大了“谣传”的传播面,又增加了其可信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马悦然的愤怒并不是“无厘头”。而此事,不仅影响到了个人声誉,而且对清华大学乃至新闻界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这段时间名人微博频频涉伪,让我们不得不再次反思名人微博的影响与责任。
拿前些天纪连海在杭遇“乌龙”事件来说,其为公众熟知,是因为崔永元的一个微博。崔永元在微博上称:“《百家讲坛》的纪连海先生在杭州出差住在五星级酒店里,被服务员凭相貌认成通缉犯报警”。带走是真,但带走原因不真,这就给公众造成了很大误会。
真真假假、半真半假,是包括微博在内所有网络平台的共性。这些问题,不独名人微博有。但要看到,名人微博与草根微博有着很大不同,无论是关注度还是可信度都比较高。这意味着,名人微博一旦失之以真,将会形成裂变效应,导致谣言满天飞。而且,这种名人效应,也成了某些名人的生财之道,不排除有些名人为了吸引眼球,故意转发一些似是而非的传闻,以提高人气。微博并不仅仅是私人空间,它其实也是公共平台。从理论上讲,所有的微博都应该保证所发内容的真实性,但鉴于现实的复杂性,不妨退而求其次:所有名人微博,首先保证所发或者转发内容的真实性。你发的信息你得道明来源,你得求证真伪,如果不能求证,那最好慎重,不要乱发。
当然,网络毕竟是网络,信息爆炸背景下,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就一定是事实。但是误会发生后,应该有担当,勇于承认错误,承担当事人的一定损失。比如现在,李希光教授删帖了,但似乎还欠马悦然一个郑重道歉。
毛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