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几天,藏族学生唐珺瑶怎么也没有想到,校长会和她们一起在食堂共进晚餐,共度五四青年节。
“猜猜咱们校长是干什么专业的?”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都没有猜中。学生“校长助理”张巍笑着揭开了谜底:“我们校长是甘肃音乐界的领军人才。”
气氛一下子活跃了不少。5月4日这天,兰州城市学院校长孔庆浩的行程被各种学生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晚饭后,他又走进女生宿舍,和同学们拉起了家常,分享学习心得。走到哪里,这位大学校长总是不忘“推介”身边的几位学生“校长助理”。
创意来自校长和学生的火花碰撞
“头衔是虚的,但是做起事情来底气更足了。不当学生官,而要当学生友。”孟文英说。孟文英是兰州城市学院大四学生。去年12月,她和其余4名同学一道被学校聘为学生“校长助理”,校长亲自为他们颁发了聘书。校方期待学生“校长助理”能肩负起搭建学校与学生沟通交流、畅通信息新平台的使命。
创意来自一次火花的碰撞。时任学生会主席的孟文英走进了校长办公室,这位大四学生的一席话令校长对她刮目相看。
她直言自己的切身感受:大学几年间,身为学生干部的她看到了学校行政部门为学校发展所做的努力,但身边同学更多的还是抱怨。同学对学校缺乏认同感,和学校管理部门有距离感。
孟文英的一句话触动了校长:“有个别学生进校是啥样儿,出校还是啥样儿。”
师生之间不谋而合。不久,学生“校长助理”酝酿出炉了。
孟文英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初次“亮相”时的紧张与刺激。五位新任学生“校长助理”的对面,教务处、后勤管理处、图书馆等涉及学生工作的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悉数到场,“面对面”听取意见,当面解疑释惑。
当天,这五位学生“校长助理”“分头出击”,直接对各部门工作“挑刺儿”。语气和态度很和缓,但问题都很“尖锐”。
其实,几位新任学生“校长助理”早在事先做足了功课,通过公开面向全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了有关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2000多条。
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从学分、教学、学生管理到助学金、饮食、图书借阅、校园设施,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问题都得了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耐心解释和答复。
孟文英对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说,有些问题很具体,小到图书馆应该多增加一些饮水机、学生宿舍的供电等,“尽管都是小问题,但和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令这些学生“校长助理”没想到的是,很多问题在几天内就得到了落实。更出乎意料的是,从这些问题单子中遴选出的有关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建议,后来还写入了兰州城市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沟通学生和校方的“绿色通道”
“突然有了一种力量。”孟文英说。
学生“校长助理”甫一公开亮相,便在兰州城市学院校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学生“校长助理”注意到:会后便有学校职能部门的处长主动向学生“校长助理”留联系方式,欢迎他们对部门工作的监督。
“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欣慰。”兰州城市学院团委书记石虹不无感慨地说,“学生终于从幕后到了台前。”
回顾学生“校长助理”在兰州城市学院诞生的历程,这位高校团委书记表示,学生“校长助理”是学校民主管理水平的提升与学生自身成长需求相碰撞的产物。
半年下来,石虹最切身的感受是,她这个团委书记开始“跟着学生转”,高校团委的工作也打破了以往对学生事务事无巨细的被动管理局面。她开玩笑地说,自己成了高校学生“校长助理”的“勤务兵”、“服务员”。
学生“校长助理”的名头越叫越响。电子工程系的大二学生王增全对身边的“校长助理”很认可:“为了学生的利益,做了不少力所能及的实事,架起了我们学生和学校领导之间的桥梁。”
一些学校职能部门的处长也给予了正面评价。“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工作落得更实、更人性化,赢得了不少学生的好评。”兰州城市学院学生处处长高小飞说。
石虹观察到,学生“校长助理”已经在兰州城市学院深入人心,日益成为大学生利益诉求、情感表达的代言人。同时,她还满怀期待:有一天,学生“校长助理”能真正成为大学生全方位的代言人。
“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如何实现‘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学生‘校长助理’制度让学校团委找到了一个抓手,通过学生‘校长助理’们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学生们参与学校发展建设的愿望高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普遍提高。”石虹说。
她进一步阐释说:“这项制度已经成为反映青年学生呼声最便捷、最真实的渠道,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沟通学生和校方的绿色通道。”
对于这项制度创新,兰州城市学院校长孔庆浩大力支持。为此,他还专门为学生“校长助理”配备了办公室和专项工作经费。好评如潮的学生“校长助理”制度创新也引发了孔庆浩的思考:过去,高校往往“重管理,轻服务”,大学生和学校行政管理团队信息不对称,有时候甚至容易走向对峙状态。
“不怕有问题,就怕利益诉求得不到表达。”孔庆浩认为,“大学的发展,学生是其中的一分子,学生是主体。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就要离青年学生近些、更近些,就要广开言路,充分尊重学生的表达权。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学校发展建设,才能赢得大学生的信任。”
他欣喜地看到,半年来,学生“校长助理”制度激活了全校学生全面参与学校发展的“参政细胞”。
下一步,兰州城市学院校团委的创意仍在“持续升级”——他们计划创建学生“校长助理”工作室,进一步完善学生“校长助理”的相关工作制度和选拔机制,邀请学生“校长助理”定期列席学校相关党政、行政会议,通过建立接待日、见面会、定期调研、微博等一系列崭新的交流方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学生“校长助理”这一制度能够真正规范、高效、持续运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