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5月3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31日   24 版)
401 于进江
402 于雪梅
403 马军武
404 马海燕
405 孔祥瑞
406 文建明

    401 于进江

    于进江,男,汉族,1973年9月生,中共党员,陕西省华山气象站副站长。

    在18年的工作中,他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华山气象工作者“立高峰、测风云、比奉献、创一流”的光荣传统和优秀品质,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坚韧执着,默默无闻,忘我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华山气象站成为全国气象部门的一面旗帜,他本人成为华山气象精神的优秀传承人,新时代华山气象人的杰出代表。

    华山气象站地处西峰绝壁之巅,海拔2065米,气象条件极其恶劣。山上吃不到新鲜蔬菜,常年喝的雨雪窖水,吃的用的全靠人工肩挑背扛;冬季温度低湿度大,被褥常年不干。冬季,为保证气象仪器正常工作,他经常冒着刺骨的寒风,爬上十几米高而且紧邻万丈深渊峭壁旁的风向杆,用冻僵的双手一点一点抠掉积冰。夏季雷雨天,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按时采集第一手气象资料。1994年7月的一个夜晚,临近午夜时分,突然下雷阵雨,电线接头处让雷击得噼里啪啦直冒火花。他冒着雷击的危险,拿扫帚扑灭电线上正在燃烧的火。当要发出气象电报时,发现用以传输气象资料的发报机被雷击坏了,他立即下山,在泥泞中连滑带跑,仅用三小时走完一般人白天要用六七小时才能走完的山路;发完气象电报,领导和同志们都劝他歇歇,派其他人上山去,可他说:“山上情况其他人不熟悉,我上去比较好些!”即刻拖着疲惫的身体,背上十几斤重的设备,一瘸一拐地向山上赶去。发报设备及时背到了山上,复杂、危险天气的各项气象数据也得以传送。到了晚上洗脚,他发现一只脚大拇指的鲜血和袜子已经凝固在了一起,只好连袜子一起泡在水里;当脱掉袜子时竟发现一个脚指甲彻底地连根掉了下来。鲜血模糊了于进江脚上的皮肉,湿润了在场干部职工的双眼。

    就这样,于进江一干就是18年,中间有14个春节他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留在山上值班。他结婚时没顾上拍张结婚照,就匆匆返回山上值班。女儿10岁了,他没能回家给女儿过过一次生日。妻子操劳生病、年过七旬的老父亲患重病,他也因为工作需要没能回家看望一眼。他经常在山上一呆就是半年,头发长了就让别人帮忙剪一下,山上没有洗澡的地方就在自己宿舍简单擦洗一下,日用品没了就让挑夫帮忙捎一些。 

    多年来,于进江获得气象地面观测“百班无错情”32个和“二百五十班无错情”10个,先后被陕西省气象部门评为十佳观测员,被陕西省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厅、陕西省气象局联合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402 于雪梅

    于雪梅,女,汉族,1970年7月生,中共党员,黑龙江省大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驻大庆市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

    1992年,于雪梅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大庆市工商局企业登记窗口岗位工作,一干就是19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默默地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热忱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服务技能、优良的服务业绩,成为黑龙江工商系统的一面旗帜。

    由于工作需要,于雪梅常常在窗口前一拨儿又一拨儿接待人员,反反复复、一遍一遍地讲解法律、法规,却从不感到“腻烦”。她总是说:“假如我是前来办事的企业人员,多么希望能听到政府工作人员一句亲切的话啊!”2002年4月的一个中午,于雪梅正要去吃午饭,两个人来到窗口前,反复刁难提出许多问题,但是于雪梅百问不厌、对答如流,始终微笑服务。

    为适应工作需要和社会发展,于雪梅如饥似渴地钻研业务知识,《民法》、《公司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于雪梅都能熟知熟用。于雪梅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2004年《行政许可法》出台后,她根据工作实际,设置了新的登记流程,让受理员一看就一目了然。她创建的“小铅笔文化”也深受企业的认可。2009年,一家房地产公司董事长为阻挠股东联合罢免其职务,重金收买无效后,转为威胁施压,但于雪梅没有因此而屈服,坚持审核完4名股东提供的合法手续,给他们办理了变更登记。

    从任企业登记窗口受理员至今,于雪梅共接受电话业务咨询20多万人次,接待企业来访40多万人次,受理注册登记企业6万多户次,累计发放营业执照5万多份,从没有发生过任何失误和差错,在多次问卷调查中,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于雪梅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杰出青年卫士、十佳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工商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403 马军武

    马军武,男,汉族,中共党员,1969年4月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185团林管站职工。

    1988年以来,马军武和妻子在极端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甘于清贫,甘于寂寞,以哨所为家,23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在二十多公里长的边境线上从事巡边、守水、护林任务,走了292000多公里路,穿破了400多双胶鞋,创造了20多年未发生一起违犯边防政策和涉外事件的纪录,哨所被人们称为西北边陲“桑德克民兵夫妻哨所”、“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

    马军武所在的桑德克龙口哨所紧邻中哈边境中方32号界碑,离界河仅几米远,距团部二十公里,周围除了沙山就是树林。夏季蚊虫肆虐,冬季冰雪封路,与世隔绝。由于巡边路线较长,他们揣块干粮上路,饿了啃几口干馍,渴了喝几口河水;气温常常零下近40度,一夜之间大雪可以下到半米深,带的馍馍冻得硬邦邦,一咬一嘴冰碴子,夫妻俩就一口馒头一口雪地往下咽。春季气温回升快,山上积雪迅速消融,再加上阴雨连绵,平时看起来异常温顺的阿拉克别克河变得狂躁无比,随时都会冲毁堤岸,每天晚上他们都坚持打开门窗睡觉,一方面是为了听水情,另一方面是一旦堤坝发生险情能够及时地冲出去应对。不用命令,不用督促,他每天第一件事是升国旗,然后登瞭望塔、观察分水闸、巡视河堤、检查植被、加固铁丝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一干就是7000多个日日夜夜。

    夫妇二人最大的遗憾是对儿子的亏欠,儿子一生下来就由爷爷奶奶带着,一年中,他们和儿子见不了几次面。

    有人曾经这样问过马军武夫妇:桑德克这个地方在你们的心里是什么位置?他凝视远方很久,回答到:家!这片守卫了20多年的边关哨所,在他的心里很重很重。

    马军武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新疆兵团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404 马海燕

    马海燕,女,回族,1974年3月生,中共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民政局干部。

    从参加基层民政工作起,她18年如一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了便于与群众沟通,每次下乡宣传时,她总是将自己的手机号码主动告诉群众,并将印制医疗救助工作政策的宣传材料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为群众讲解党的各项医疗救助政策。

    2008年起,马海燕开始从事医疗救助工作。这年夏日的一个下午,马海燕正在给一名特重大疾病患者家属解释报销医疗费用程序时,一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气势汹汹地向她冲了过来,质问道:“你是在这儿上班的吗?人都快不行了,还站那儿说啥闲话呢?”遇到这种事,通常大多数人都会有点小脾气,可她不但没发火,反而微笑着、温和地向小伙子了解情况。原来小伙子的父亲因身患肝硬化,急需住院治疗,可家里贫困无钱医治,他父亲属低保对象,需要到县民政局办理手续,因为心里着急,一时冲动才那样说话。了解情况后,她向小伙子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和说服,最终使小伙子平静下来,一场可能的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每年,她都会频繁地遇到这样的事、这样的人,但她总是用心化解各种各样的矛盾,最终使一个个难题得以化解。

    3年来,她共为全县6200余名城乡困难群众办理了医疗救助手续,先后有38名救助对象通过她的主动工作,及时得到了救助,132名患者家属给县民政局和马海燕个人送来了锦旗。2009年,她创新性地建立了“一站式”即时结算实时结报制度,这样一来,困难群众住院可直接在医院报销,省去了“筹款环节”,大大方便了群众医疗救治,受到了民政部领导的高度赞扬。马海燕还具体负责制定了《海原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通过该办法的实施,海原县实现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互联互补,使城乡困难群众得到了更多的方便和实惠。

    2004年至2009年,她连续5年被评为全县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评为全区民政系统先进个人,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405 孔祥瑞

    孔祥瑞,男,汉族,1955年1月生,中共党员,天津港中煤华能煤码头公司孔祥瑞操作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

    多年来,孔祥瑞以“当代工人,只有有知识、有技能,才能有力量”为座右铭,坚持学习,坚持实践,坚持创新,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凭的码头工人,成长为一名享誉全国的“蓝领专家”。

    孔祥瑞以企业发展为己任,从设备日常“管、用、养、修”着手,挖掘现有设备潜力。他细心观察门机司机的全部操作过程,认真剖析每一个环节,经过反复实验,将门机操作杆移动轨迹由“十”字形变为“星”形,形成了“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生产效率提高了15.8%,平均每天增加作业量480吨,所负责的18台门机平均每台年作业量突破150万吨,达到全国港口最高水平,目前这一操作法被广泛运用到我国门机生产领域。他坚持每天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设备出现哪些故障、什么原因、修理过程、注意事项等都一一记录在案,日积月累,对所在岗位的各项设备了如指掌,对操作技术参数烂熟于心,并练就了“听音断病”的绝活。2010年,煤码头公司为弥补散货取料机适应作业品种单一的缺陷,开发了小皮带机配煤工艺,但该工艺存在配煤皮带与取料机发生碰撞的可能,造成取料机瘫痪的隐患。孔祥瑞就带领骨干进行攻关,最后在取料机走行门架的四个角加装了防碰拉线,有效地消除了隐患。到目前为止,孔祥瑞主持开展的技术创新项目200余项,创效过亿元,其中“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等多个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04年下半年,全国电煤告急,交通部希望天津港能为全国“迎峰度夏”电煤抢运作出贡献。作为操作队队长,孔祥瑞整个夏天没有休息,每天早来晚走,经常吃住在单位,全力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整体工作进度,有效缓解了南方电煤紧张情况,受到交通部的表彰。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孔祥瑞在调研基础上,建议公司开展“煤炭破碎筛分”业务,并参与了设备选型、招投标、安装调试全过程,公司当年实现收入6500万元,利润4000万元,为公司创效增利做出了突出成绩。

    孔祥瑞十分注重发挥团队作用,在他的言传身教和悉心培养下,众多青年技术工人迅速成长起来。维修班知识型产业工人QC小组连续3年获得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孔祥瑞操作队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孔祥瑞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第一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

    406 文建明

    文建明,男,汉族,1963年3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

    1981年,文建明从南充农学院毕业后,毅然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农村,一干就是30年。他先后在8个乡镇做过13年党委书记,一直摸爬滚打在农村基层第一线,每到一处都能攻坚破难,开创出风清气正、干群融洽的新局面。2005年,他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前后19次上手术台,但他一如既往地忠于职守、忘我工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用爱和信念创造了奇迹。

    2003年,文建明刚到城南镇任党委书记。城南镇债务缠身,社会矛盾较突出,上访多,治安差。 “靠个人,只能靠一时;建机制,才能管长远”。他推出“村财镇管”制度,设立镇统管结算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账务直接核算到机关单位和农户,“口袋账”、“包包账”变成了明白账,共追收欠款658万元、追缴违纪经费32万元。至2009年底,镇、村基本无债务。针对上访较多的现象,在全镇推行干部下访寻问题解决机制。镇、村干部每月用一周时间,进村入户寻找问题,对寻回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跟踪式”督办和“办结后”公示。文建明先后还推出集中办公、阳光操作、分线运作、文明教育、督查督办等九大工作机制,涵盖了乡镇工作大多数方面。这一整套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的运行机制,被誉为“城南经验”。

    文建明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先后采取“党支部+市场”、“党支部+协会”和“党支部+基地”等模式,引进投资200万元以上的个体私营业主20位,新办个体私营企业130个,建成“农资供销一条街”、“饮食服务一条街”、“建材加工一条街”、“农机钢材一条街”,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城郊特色经济示范带。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2130元,一路飙升到7780元。

    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时,文建明正在医院接受治疗。他不顾医护人员再三劝阻毅然出院,火速赶回镇上指挥抗震救灾,带领镇干部挨家挨户查险排危。如今,文建明的病情进入了稳定期,创造了让医学专家都感叹的“奇迹”。他说:“只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奇迹是可能发生的。与其消极等死,不如抓紧时间为老百姓多办几件实事、好事。”

    文建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5月31日 24 版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