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的下跌正在困扰中国股市。刚刚过去的“黑五月”上证指数下跌5.7%。再联系到4月中旬后的恶劣表现,两个月来超过10%的跌幅,已经把今年的上涨态势扫荡一空。
年初时分中国股市气势如虹,一度被认为是亚洲表现最佳的市场。不过,3000点似乎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A股的天花板。如今,经过5个月的“过山车”运动,上证指数再次回到2700点的年初起点上。
5月下旬以来,市场连续8个交易日的下跌走势,创下2009年1月1日以来的最长连跌纪录。这使得预期中的“红五月”烟消云散。大盘委靡之外,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在过去一个月分别下跌7.93%和7.27%。
目前,A股总市值从5月初的27.19万亿元缩水为25.49万亿元,总市值下降了6.25%。另外,A股整体市盈率已到达2009年以来的绝对低位。沪深300整体13.35倍的市盈率,距离12.02倍的历史底部,估值已十分接近。
经济增长回落预期加重,以及宏观调控措施的持续,是股市下探的外部原因。刚发布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该指数今年以来除3月短暂回升以外,持续小幅回落,显示出经济增速呈回落态势。
分析人士担心,政府从去年开始启动的宏观紧缩措施,包括加息和上调准备金等,目前已经发生效果。中国制造企业正面临库存增加的压力。这将拖累经济增速放缓。
5月以来,中国南方地区旱情严重,旱区省份蔬菜农产品等价格上涨较快,这对全年农业收成和物价指数尤其是食品价格的稳定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另外,全国猪肉价格目前也升至历史高位。
本来,4月全国CPI同比上涨5.3%,增幅比3月创下32个月历史高点的5.4%略有回落。而多数分析机构开始认为,5月CPI很可能再攀高点。
针对上升的通胀预期,有分析人士预计,央行可能再度祭出加息利器,6月加息窗口再度开启。
海通证券认为,在通胀水平持续高企、短期货币政策拐点难现的情况下,市场对下半年经济从“软着陆”转化为“硬着陆”有所担忧。毕竟,今年政策调控的重心在于“抑通胀”,只有当通胀数据出现拐点之时,政策才会转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撰文称,中国经济应该防止紧缩政策“超调”。他认为,目前经济增长开始回落,并对回落幅度可能超出“平稳回落”的范围而表示了担心。
不过,针对“硬着陆”以及揣测中国经济会否二次探底的疑问,也有分析称,这不过是“单相思”。
东吴期货的分析师认为,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国股市遭遇重创,但整个金融系统并未出现重大危机,并成功避免了“硬着陆”。在今天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也几乎为零。
该机构认为,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正在积累。“十二五”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增加百姓收入的方针政策,并着手修改个税起征点,消费增长指日可待。中国城镇化加速以及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都给经济增长注入了长期的活力。
而当下中国经济的困难属于“阵痛”,“阵痛”来源于货币紧缩这剂汤药的副作用。但毕竟,中国的经济调控总体掌握在政府手中,而中国政府更懂得“用中药来调节我们的经济问题,而不仅仅是西药”。
广发证券分析师表示,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的通胀不会长久维持,国际上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有限,因为我国对外贸的依存度已大幅下降。
市场总是存在两种声音,或涨或跌,而投资者永远只能有一种选择。关键在于判断大势。
即便在市场惨烈下跌的时刻,一些机构投资者都倾向认为中国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动力依然很足,经济减速只是短期现象,下半年有望“筑底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A股市场的持续调整过程中,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已经开始入市,各类基金公司也出现了增仓的迹象。据市场统计,5月以来至今已有13家上市公司被产业资本增持。
有分析称,与一般投资者相比,产业资本的“嗅觉”比普通资金更为敏锐,此次出手的产业资本多来自大盘蓝筹公司,尤其是A股巨无霸中国神华、中国石油的联袂出手,这可能是市场趋于稳定的重要信号。
广发证券还认为,未来中国经济生活的核心就是产业升级,今年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水利建设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中的高铁已经崭露头角,因此,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仍可能是A股下一轮系统性上升行情的主导者。
显然,经历过“黑五月”之后,中国股市重新向上的力量正在积聚,市场不过是在等待一个时机。
本报北京6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