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席酉民教授自2010年9月1日开通微博以来,到现在已经发了1000多条,有粉丝3万余人,有媒体因此认为他堪称国内高校校长“微博控”第一人。
很多人好奇,校长开微博,难道不怕学生直接在网络这个公共平台上发难,让他下不了台?或者大小事都找他,会不会让他应接不暇?
席酉民教授说,作为一名大学校长,只有有了自信才敢开微博。如果学校治理得很差,矛盾丛生,师生怨声载道,那作为校长开了微博自然会战战兢兢,焦头烂额,“我对我们学校的治理状况是有信心的”。
席酉民教授是管理学专家,曾任国内学科排名第一的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职务数年,也在西安交大做了十年副校长,对他而言,大学的内部治理和管理方式正是他的强项。自执掌西交利物浦大学后,他一直致力于建立责权利清晰、运行高效的大学治理模式。
在席酉民教授看来,传统大学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往往缺乏清晰界定,他们领导学校的成效往往取决于校领导之间关系的融洽程度,却经常因为权限不明确出现矛盾和内耗,从而影响学校发展。而且,我国有“教而优则仕”的传统,大学校长一般由学问做得好的人来担任,很多校长并没有足够的管理知识和经验,甚至一些管理行为没有遵从最基本的管理规律。
西交利物浦在这方面则有着先天的优势,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西交利物浦大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校长负责制。两所合作学校选派代表共同组成学校董事会,董事会依据章程在股东推荐和遴选基础上选拔和任命校长;其他校领导按照章程推荐和遴选并经校长认可提名,由董事会批准和任命。在分工上,董事会负责战略性决策,包括领导任命、投资决策、资源配置、办学思路和方向等;执行校长领导高管团队负责战略决策的实施和日常运作。董事会和执行校长之间的权责利及二者间关系界定清晰明确,且校领导选拔和退出机制健全、高效。
“大学的治理结构太重要了。”席酉民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如果学校治理得不好,学校的发展就很难实现。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他从学校内外部出发,理顺关系,建立了协调、高效的管理体系。
根据知识组织的特点和要求,西交利物浦大学采用了独特的网络式大学结构,大学组织结构中心是董事会和高管团队,负责学校战略和日常运行,外围则是四大服务中心,保障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各系是教学和科研的主要组织单元,还根据需要形成学科群间的协作机制。这种由中枢管理集体和学系组成的大学网络式结构保证大学拥有强有力的驾驭核心,使得大学对不断扩大和变化的需求的反应更加迅速、灵活和集中,并充分保证了大学制订和执行计划的能力。
从内部管理机制而言,席酉民教授着力于理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让学术系统和行政系统相互协调、并行不悖地运行。
他说,高校管理的行政化成为当前最为关注的改革问题,如何去行政化也成为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大难题。传统高校之所以受到行政化问题的困扰,根源在于行政权力越权干涉学术事务,不符合大学发展的规律。
在他看来,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是高校有效运行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分别负责不同的大学管理事务,因此,大学去行政化,既不应该将行政权力一棍子打死,也不应该让行政权力无所不包。然而,在当前,传统大学学术权力之所以作用不到位,主要是由于学校整体管理和资源配置的行政化导向,使行政权力侵犯了学术权力的领地,弱化了学术权力在高校决策中的地位。
“所以,在高校治理中,首先要清晰界定哪些属于学术权力,哪些属于行政权力,然后制订明确完备的制度和流程,保证两者各自权力的有效实施,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协调与监督关系。”席酉民教授说,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涉及到学术判断和发展的事务,如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教师学术水平判断和升迁、学生升级及学术违纪处罚、具体的教学管理等事务均由专门的学术组织或委员会处理,行政权力不得干预。
但是,如果有师生认为学术组织或委员会处理有不公之处,他们可以向行政权力申诉。不过,这时候,行政权力也不能直接干预学术事务,行政系统人员只能通过考察学术权力决策所依据的事实是否成立,程序是否合法,对学术权力进行监督。如果事实成立,程序合法,行政权力必须全力支持学术权力的判断和独立性。
正因为清晰界定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边界及两者的权责,所以,西交利物浦大学有高效的行政体系而无“行政化”,所有职能部门的基本职责是向教学和科研系统提供周到服务,而不是任何权力部门,他们无权指挥和命令任何学术活动。直到现在,西交利物浦大学高层管理团队也仅有四位成员,除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外的三位副校长,一位负责行政,一位负责学术与科研,一位负责学生服务及信息事务,团队分工明晰,极为精干。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绝不会出现传统高校常见的多位教授竞争一个主任或行政负责人岗位的情况,相反,这些岗位都是由非常年轻的专业化行政人员担任,20多岁的主任并不鲜见。
与此同时,为了让学校信息更为通畅,管理更为扁平化,学校还采取了更多人性化的措施。比如每隔一周,学校主要校领导都会随机邀请十余名师生员工共进晚餐,交流对学校发展的看法,同时也为不同院系之间的融合创造平台。
席酉民教授说,写微博也是为了方便和学生的直接交流,“我刚上微博的时候,同学们觉得新鲜,有什么问题直接邮件给我或者给我发私信,从而能让我很全面了解师生的想法。微博确实是一个可以畅通交流的平台,既足够开放,又兼顾了隐蔽性,使那些想反映问题又不敢透露真实身份的师生有了更直接的反映渠道”。
(梁国胜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