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6月1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艰苦奋斗奠基业

——记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10日   01 版)

    新华社长春6月9日电(记者王晓明  张晓松)长春一汽的红旗文化展馆陈列着一个锈迹斑斑的大铁架子,粗糙的夹具,纯手动的控制柄。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工人就是用这样的简陋设备生产了早期的红旗轿车。

    “在这个装配台上两个班一天只能生产一辆车,我们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79岁的一汽老职工于丰年说起这段往事感慨万分。

    艰苦奋斗,白手起家,一汽的创业史正是社会主义建设史的缩影。

    重工业几乎为零,轻工业只是少量的纺织业,人们日常用的是“洋钉”“洋火”“洋油”,全国钢铁产量如果分配到每个人手里仅够打一把菜刀……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水平的真实写照。当时中国国力之弱、民生之苦可见一斑。

    “解放前,我父亲给外国人开过汽车。我自己也修过汽车、开过汽车,但那时都是外国车。”于丰年回忆道。

    1956年,于丰年将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卡车驶出了装配线。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那一年同样也是不同寻常的。中国已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执行“一五”计划后三年多的实践,党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问题也有所了解,党的领导人开始思考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在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豪迈地发出号召。

    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正是在这一方针下,随后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和全国人民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严重经济困难和复杂环境下,中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建设奇迹和科学技术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我国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上空闪过一道强烈亮光,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巨大火球转为蘑菇云冲天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这是党和政府重视科学技术、果断决策的结果,也是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智慧和辛劳的结晶。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中央就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果断决定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尖端科学技术。1962年11月,中央成立专门委员会,统筹全局,协同攻关,大大加速了研制进程。

    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也投身到“两弹一星”的研制中。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舍弃需要个人舍弃的一切,默默无闻地工作,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继1964年原子弹研制率先实现突破后,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爆炸,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在国防高科技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我国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工业等领域也获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生产得到很大改善。

    北京“十大建筑”、红旗汽车、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矮秆水稻、南京长江大桥……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党带领人民白手起家,用汗水和智慧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

    大庆、大寨、红旗渠……在那个极端困难的年代,党鼓舞人民不怕困难、团结一致、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与自然灾害和物质匮乏斗争中形成的鲜明的时代精神,直到今天仍然鼓舞人们奋勇前行。

    “铁人”王进喜当年率队到大庆打出的第一口井“萨55井”,今天还在产油。王进喜的徒弟许万明经常来到这口井旁,回味着“铁人”那句曾经感动无数人的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铁人’虽然离开我们40年了,但是他留下的精神财富让子孙后代受用不尽。”许万明说,“虽然环境和条件今非昔比,但是我们的各项事业不可能都万事俱备,时刻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永远有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

    那个时代给我们积累的财富,不仅是物质的,更有精神的。

    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了几倍、十几倍的增长,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谈到这段历史,党史专家、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周金堂指出,这些成就的取得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几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现在,在一汽使用的最新装配台上,一个班一天就能生产5辆车,精度更高,质量更好。“国庆60周年阅兵车就是在这上面生产的。”于丰年自豪地说。

    于丰年的一生见证了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而他一家三代的不同经历更折射了这一伟大成就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如今,于丰年的孩子也买了汽车。

    “没想到,解放后我能开上咱们自己国家产的车;更没想到,汽车能这么快走进咱们老百姓家庭。”他说。

团中央全国青联赴革命老区学习慰问
胜利油田打造青春不老传奇
占美丽:花开时,我最美
艰苦奋斗奠基业
嫦娥二号:飞离月球奔向深空
请你为心目中的好老师投一票
长春有面“红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