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6月11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责任成就胜利

——纪念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发现50周年 产油10亿吨”之三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11日   04 版)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坚持做到钻井施工与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同步进行,油区始终保持“油洲加绿洲”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把履行社会责任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实现了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保。图为黄河口湿地一角

    初夏的黄河入海口,碧水环绕,绿草如茵,沙鸥翔集,天鹅旋舞,一行白鹳掠过不停工作着的抽油机……夕阳西下,一幅落霞与斜阳诉说,湿地并油井和谐,荒原伴油田辉煌的景象映入眼帘。这成为胜利油田坚持清洁生产、奉献清洁能源、最好例证。

    50年来,胜利油田在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贡献油气资源,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始终把履行好社会责任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使命,自觉打造“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企业”。1961年4月16日,以华8井喜喷工业油流为标志,胜利油田迄今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6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0亿吨。坚持依法经营,累计实现产值1.26万亿元、上缴利税6000亿元,多年保持山东省纳税企业第一名。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平安和谐型油田,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建设生态油田

    辛50-74井位于锦绣家园5区。寒来暑往,日出日落,坐落在楼群中间的这口井,为小区增添了几许别样的情致。

    近年来,随着东营市建设的不断加快,辛50-74井所在的胜利东辛采油厂油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纷纷落户其间,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安全环保新挑战。

    “既要油井、水井,又要碧水、蓝天。”对此,地处繁华城区的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给出毋庸置疑的答案。他们把中国石化“每一滴油都是承诺”落实到生产全过程,所有采出水经过除油、过滤、杀菌防腐等技术处理后,全部回注到地下,处理率达100%,实现了采出污水的零排放,呈现出采油不见油、注水不见水的美景。

    胜利东辛采油厂呈现的变化,是胜利油田打造“生态油田”带来的结果。对于资源采掘业而言,开发与环保永远是矛盾的共同体,胜利油田更是这样。

    就拿采油污水处理一项来说,在综合含水达到90%的情况下,每采1吨油,就会采出9吨污水,油田要稳产,就要多提液,液量越大、污水越多,如何把它们消化掉,是个大难题。因此,对胜利油田来说,稳产难,节能减排更是难上加难。

    困难时期,方显远见卓识。

    “开发与环保同等重要,胜利油田的发展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是又好又快、好字当头的发展,是既要渡难关,又要上水平的发展!”在胜利油田,这已经成为决策层的共识。

    决策者的境界决定着企业的边界。

    围绕打造生态油田,胜利油田响亮地提出“既做产能大户,又做节能大户”的口号,并用壮士断腕的气魄推出一项项硬性措施。

    ——强力推进采油污水减排。把采油污水减排工作纳入产出水一体化项目整体运行,优化控制特高含水油田产液量,创新废水处理方法,加强污水回用和回灌。在2009年减排污水281万吨基础上,2010年又减排采油污水438万吨,采油污水回注率提高1.5%,外排污水达标率99%。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加强新建项目环保评价及管理,积极开展煤代油、地热能源的推广应用,大力开展创建节能示范区、示范采油矿活动,确保油气不上天、污水不外排、原油不落地。

    ——节能降耗也是大效益。电费占油田成本的1/3,是节能降耗的重点。油田专门成立“用电管理和整治项目组”,并从农电整治、电加热治理、拖动系统优化改造和节能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入手抓落实,取得显著成效。油气单位综合能耗比“十五”末下降6.17千克标煤/吨。

    ——近年来,油田还把节约用地作为建设生态绿色油田的重要举措,优化设计、压缩井场,每年可节约用地775亩;近5年来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累计在存量土地上打侧钻井700多口,增油300多万吨,减少新增用地2600多亩,实现了土地与产量效益双增长。

    来自油田层面的措施紧锣密鼓,一项接着一项,项项掷地有声;来自基层的节能减排智慧如星星之火,点片相连,呈燎原之势。

    今年,胜利发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装置投入运行,取得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技术的重大突破。燃煤发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技术,是利用化学吸收法,将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提纯、液化。装置投入运行后,将形成每天生产液态二氧化碳100余吨,全年捕集、液化二氧化碳3万至4万吨的能力,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装置。捕集处理后的二氧化碳纯度达99.5%以上,可全部应用于目前胜利油田正在开展的“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驱油”重大先导试验。

    全国劳动模范、胜利油田首席技能大师代旭升,为了实现石油人“油气不上天、原油不落地”的梦想,锐意攻关,先后研制出“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和集原油回收、防火、防盗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玻璃钢污油储存罐”,被誉为俘获环境“杀手”的利器。目前,“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已在国内部分油田推广使用,仅在胜利油田每年就可创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2009年1月,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该装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大。如今,胜利油田节能减排与生产经营琴瑟共鸣,同步前行。采油污水外排量同比减少11.1%,外排污水达标率99%,二氧化硫排放量、油泥砂、废弃泥浆等无害化处理率全部完成指标任务,油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建成我国第一个200万吨级浅海大油田——埕岛油田20年来,胜利油田始终坚持“奉献清洁能源、呵护碧水蓝天”的理念,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污染事故,渤海湾碧水依然。

    净土为纸,碧水为墨,长河为笔,50年,胜利油田在黄河三角洲描绘出绿色生态油田的美丽画卷。

    振兴区域经济

    “现在我们借阅图书方便多了!”在胜利油田图书馆,这里早就实现了“华丽转身”,藏书数量不仅实现了“扩容”,集中管理的图书网络资源也打破油田和地方的限制,文化资源共享让油地居民喜上眉梢。

    图书馆向地方居民开放,是胜利油田加快资源共享、带动区域发展的举措之一。自2004年以来,胜利油田全面启功一体化资源共享,油田图书馆、体育场、少年宫、垃圾处理厂等其他城市功能均向地方延伸,公共设施和文化建设互补、和谐的油地统一体。

    山东省东营市濒临渤海湾。特殊的地理位置,曾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饱尝风暴潮袭击之苦。而现在,这一切都已成为人们脑海中的记忆。

    2003年9月,在东营中心城东部沿海,一道顶高5米、顶宽9米、绵延41.4公里的防潮大堤竣工。这项总投资3亿多元的中心城防潮体系工程,是东营市建市20多年来胜利油田与地方共建的最大综合水利工程。大堤建成20天后,东营遭遇自1969年以来的特大风暴潮袭击,潮头高达3.38米。风暴潮过后,老百姓感慨地说,要不是这座大堤,东营多少年的建设成果就会毁于一旦。

    如今,只要一提起防潮大堤,市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说:“那是油地连心工程”。

    其实这仅是胜利油田助力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振兴的一例。

    50年来,胜利油田的稳步发展为区域经济振兴增添了动力和活力。仅进入新世纪以来,油地双方组织实施的经济合作项目总投资就达100多亿元,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300多个;相继建成的东城管道气输送、西城集中供暖、中心城主干道路改造、中心城防潮体系工程等一大批基础工程,为区域经济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十一五”以来上缴山东省税费232亿元,在山东省位居第一;实现企业增加值3360亿元,占山东省的2.98%。油田巨大的市场需求还带动了地方商饮服务、建筑、石油机械、化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促进山东省和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企业要有大作为,大企业要做大贡献。胸怀对共和国的赤诚,肩负对奉献清洁能源、呵护碧水蓝天的承诺,秉持广大职工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胜利油田一路走来。

    50万胜利人,向历史捧出的是责任,是使命。

    本版撰文  董伟

责任成就胜利
精神托起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