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6月11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精神托起胜利

——纪念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发现50周年 产油10亿吨”之四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11日   04 版)

    清洁设备一尘不染

    距离渤海海岸7公里,有一座没有绿色的人工岛。几件橘红色的“工装”和一面印着“铿锵玫瑰,从零绽放”字样的红旗,在凛冽的海风和呼啸的海浪中,成为这片海中“孤岛”上跳动的“音符”和最美丽的风景。

    这就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垦东12”海油陆采平台的零号岛。让人难以置信,海中的“弹丸之地”每年竟能产油4万多吨,更让人难以置信,与大海相伴的竟然是16个年轻的姑娘。

    她们都是胜利人的后代,全部是80后、独生子女。大学毕业后,就在这个岛上,不畏艰苦,战胜寂寞,勇斗海冰海潮,一心为原油生产尽职尽责。

    和她们一样,胜利油田各条战线上的职工,都在一如既往地扎根岗位,默默奉献。

    50年艰苦创业,可以说,胜利油田收获的不仅是产油10亿吨的伟大成就,更有一笔伟大的精神和文化财富,这就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的胜利精神。

    精神的凝聚

    在胜利油田发现井——华八井钻探期间,时任32120钻井队队长的李仲田一心扑在打井上,在老婆孩子生病住院的20多天里,没顾上去医院一趟,面对后来许多人的不解,他说:“我哪能不心疼老婆孩子啊,但是祖国等着要油啊。”2000年,李仲田去世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把我的骨灰埋在华八井。”

    1973年9月21日,32192钻井队在罗5井施工,突然发生强烈井喷,司钻吴玉田面对剧毒硫化氢的肆虐袭击,坚持活动钻具,最后,站着死在井口上,他紧紧抓着刹把不放的形象成为一尊永恒的雕塑。

    1986年3月21日,胜利油田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会战孤东会战全面打响,许多干部职工请缨出战,沉寂的孤东大地一下子变得旌旗猎猎,钻塔林立。为早日拿下大油田,会战大军围堤造陆,战天斗地,吞风饮沙,当年打井880口,产油323万吨,创出当时全国同行业施工新记录6项,油田同行业记录72项,把一个500万吨级的整装大油田收入囊中。

    在胜利油田50年的发展历史上,还有无数个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构成这一个个感人故事的魂,叫作胜利精神。有了胜利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正因为老一辈石油人发扬艰苦创业、为国奉献石油优良传统,硬是在一片盐碱荒滩上,缔造了共和国的第二大油田。

    部队的传统、石油传统构成了创业时期的胜利精神,而今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胜利依然坚持“支部建在连上”不动摇,铁的纪律、铁的作风和一往无前的战斗意志在胜利人身上如影随行。

    那是1997年8月的一天,百年不遇的特大风暴潮,挟裹着暴雨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大北油田。据气象部门测定,当时最高风力12级,最大浪高10米,最高潮位达4.5米。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采油4队远离油田生活基地50多公里、地处渤海滩涂,在险情面前,党支部书记国梁,选择了和油井设备坚守在一起。他首先果断命令女职工先撤,然后带领党员成立“党员敢死队”,指挥关停生产系统、保护油水井资料……在与风暴潮的殊死搏斗中,国梁和党员们坚守了整整16个小时,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点。

    正是因为这样的奉献,才有今天10亿吨的成就。不计报酬、不计得失,舍小家、顾大家,舍自己、顾油田……,胜利人用辛劳、汗水、鲜血,乃至生命演绎着胜利的传统,凝聚和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石油丰碑。

    不老的传承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唯有不变的,是早已融入到胜利人脉管中、血液里世代流淌着的胜利精神。

    东辛采油厂营8更9站是个夫妻岗,5口油井、2口注水井。女职工薛梅和丈夫在这个荒原小站一呆就是15年,累计为国家奉献原油4.38万吨。“不论是荒原,还是市区,看护油水井都是采油工人的责任。”谈及感受,薛梅提到的只有责任。

    1990年6月,胜利油田8个钻井队参加塔里木会战,由此拉开胜利油田勇闯外部市场的序幕;1997年,胜利井下作业公司赴土库曼斯坦施工,胜利人从此迈出走向世界的步伐。

    无论是在胜利本土还是在西南边陲、西北戈壁等国内市场,无论是在土库曼斯坦还是肯尼亚、墨西哥等海外市场,胜利人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1999年8月,胜利钻井技术公司一举中标卡塔尔84口特殊工艺井技术服务项目。卡塔尔境内多为平坦荒漠,昼夜温差大,地表最高温度达70多度。21名项目组成员,为防强光、风沙,每人头盔里披一条沾湿的白毛巾,带着特制墨镜施工。为防中暑,每人每天喝水6公斤以上。第一口DK-560水平井开钻后,年龄最小的王丹辉,硬是创下连续49个小时不下钻台的纪录,最终该井比设计提前5天完钻,令外国同行频竖大拇指。  

    “以国为重,无私奉献,永远都是石油人的‘根’和‘魂’”、“新时期需要创业奉献,更需要创新发展”。“咱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大讨论活动引发了职工思想的嬗变。从创业走向创新,不仅成为胜利精神的新内涵,更成为胜利人血管里最强劲的脉动!

    代旭升被誉为新时期胜利人的楷模。看着不少油井被废弃在荒郊野外,代旭升的心始终不能平静。“把这些井里的原油捞上来,就是效益,就是提高采收率!”工余间隙,傍晚遛弯儿时,他会不由自主地沿着小区周围的巡井小路,查看废弃油井的状况。通过查资料、拜访一些专家,代旭升终于研制出“自动泄压式凡尔抽子”,一举解决了停产井捞油的难题。他的技术被职工们称为“四次采油”技术。自2005年以来,已累计实施383井次,增油3000余吨。

    参加工作39年,代旭升先后自主完成技术革新成果80多项,累计创经济效益1亿多元。2009年,他研制的“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胜利精神胜利人,胜利铁军胜利魂。顾心怿、王为民、代旭升、陈景世、吕幸端……以他们为代表的胜利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时期胜利精神做出最有力的注解。

    坚挺的脊梁

    50年来,胜利油田取得的每一项业绩,都渗透着石油人的坚强意志和辛勤汗水;每一个重大的创举,都折射着胜利精神的时代光华。

    我国第一口千吨井坨11井就来之不易。1964年11月,曾打出华八井的32120钻井队领命钻探,土路松软粘滑,车辆无法进入,他们人拉肩扛运送40多块200多公斤的井架配件和其它器材。22岁的实习技术员李宏瑛,是当时队上唯一的一名女大学生,在没过雨鞋的泥水里,她把100多斤的氧气瓶一口气从百米外扛到井场。就是他们用人抬肩扛、风餐露宿,打出了日产1134吨的高产井,也诠释了会战时期的胜利精神。

    一支队伍一旦有了精神光辉的照耀,它就会生机勃勃,所向披靡。

    1983年4月29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永69-1井发生强烈井喷。100多个大气压的油气流裹挟着泥沙,咆哮着从地下直蹿空中。十几分钟后,32根连接在一起约半华里长的抽油杆似离弦之箭,直刺蓝天,随后又像面条般盘旋着落回地面。井口重达14吨的大型抽油机被整个吞入地下。冒着生命危险,四个抢险小组整装待发。5名作业队长组成的第一抢险小组冲了上去,将闸门抬上井口,固定螺丝,当人们用安全绳把他们拽出泥浆翻滚的深坑时,毕国强身体一晃,一头栽倒在地,晕了过去。第二抢险小组冲上去接通了压井管线,第三抢险小组乘吊篮冲上去把密封插头插入井口,第四抢险小组又冒着生命危险再次冲到井口抢装上高压闸门……

    就是这些与油田一同成长起来的中青年一代,一心为油、开拓进取、奋勇登攀,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二次创业时期的胜利精神。

    承担历史重任的油田新一代,爱岗敬业、不畏艰难、志向远大,诠释了“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期胜利精神。

    他们中,有把爱无私奉献给他人的志愿者和白衣天使;有志在四方走天下的石油铁汉;有在残酷的命运面前从不低头的高尚灵魂;有大学生“新铁人”钻井队长;有被胜利感动放弃外单位优厚待遇成为胜利人的钻头博士;有静能青灯黄卷、潜心钻研,动则决胜千米之下、伴油龙高唱的科技人员;有忠孝不能两全的西部将士,有跟从父辈献青春的油田新一代员工。

    新员工李洪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学中医出身、曾经的志向是当一名药剂师的李洪举大学毕业回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当了一名新员工。面对全新的工作岗位,他传承老一辈石油人拼搏奉献、为国争光的优良传统,勤奋学习、苦练技术,工作不到三年,就在油田技术比赛中获得注输泵修理工银奖,还先后获得青年岗位能手、胜利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2010年,李洪举被孤岛厂破格提拔为边远井油藏经营管理区注采601站副站长。

    像李洪举一样的新员工,在胜利油田不胜枚举。石油开发中心新员工占用工总数近一半,目前有近200名新员工成长为班组长,30人通过竞聘走上副队长、技术员等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

    如同坚挺的脊梁,响应时代的呼唤,在胜利人身上,始终彰显着一种责任,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1996年毕业的女大学生刘美丽,现在担任物探公司地震勘探研究所开发室副主任。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胜利油田VSP技术领域的女专家,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与牺牲。2005年,在承担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双庙1井多方位非零井源距VSP项目中,由于长时间伏案工作,颈椎变形严重压迫神经,晕倒在岗位上。面对医生静养休息的嘱咐,她只在家休息了两天,就投入到项目攻关中。在平凡而艰辛的科研岗位上,刘美丽先后参与国家“863”、中石化“十条龙”项目等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先后获得局级科技进步奖成果6项、公司科技进步奖成果16项。

    辉煌50年,靠的就是坚忍不拔,靠的就是锐意创新,靠的就是精神传承。走过50年的风风雨雨,胜利油田为共和国工业铸造了一座不朽的丰碑。风雨中历练出的胜利精神,如今正放射着新的时代光辉,为中国石化打造“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的企业,为胜利油田的可持续发展输入不竭动力,也将给力现代中国工业继续破浪前行。

    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奉献。老去的是青春,不老的是激情。

    不一样的事迹,一样的传承。传承的是精神,传递的是力量。

    精神永恒,胜利永远!

    本版撰文  董伟

责任成就胜利
精神托起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