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6月1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283个孤残儿童的“阿爸”——强巴遵珠

新华社记者 郭小兰 熊红明 觉果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14日   05 版)

    这是一个大家庭,100多个不同民族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他们非亲非故,却亲密无间、血肉相连。6月的一天,在夏日明媚的阳光下,记者走进了位于拉萨市区的西藏最早也是唯一一所专门收养孤儿和残疾孩子的民营福利学校——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失去父母、亲人的孩子在这里他们找到了生命中最亲的人,他们的第二个“阿爸”——年近七旬的强巴遵珠。

    “我选择了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强巴1947年出生在拉萨一个普通家庭中,父亲做小生意维持家用,母亲在家里编制氆氇。强巴没有读过正规的学校,只跟一个藏语老师学过一点简单的藏文。

    1952年,年幼的强巴被父亲送到了哲蚌寺当喇嘛,直到1959年强巴才回到家中。而后强巴进入了一个街道小厂,成为一名制鞋工人,在这里强巴遵珠一干就是几十年,从工人、会计、一直到厂长。那时厂里有4名残疾工人,强巴遵珠亲眼目睹了他们生活的艰难,他也时常遇见一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境遇十分可怜。

    1990年,在原来鞋厂的基础上,强巴遵珠开始筹备建立孤残儿童学校,1993年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正式成立。

    学校成立了,生源从那里来呢?强巴写了很多宣传单,发到很多基层政府单位,但很久也没有回音。强巴遵珠等不及了,干脆自己带了几个同事下乡找孤残孩子,在林周县边远的一个小村子,村民看他们几个人开着汽车四处打听,有人上来问他们,“你们是不是做生意的?”强巴回答道:“我们是找孤儿的,你们这里有没有?包吃、包住,还免费受教育。”这个消息在村子里传开来,很多孩子排起了长队,经过筛选,他们带走了3个孩子。

    就这样他们领回来35个孤残孩子,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还留在校办工厂工作。从那开始到现在,彩泉学校先后接收了283名孤残儿童,目前在校孩子148名。

    18年过去了,强巴遵珠也曾遇到过许多困难。孩子得了重病、学校经费短缺、孩子不适应学校生活、长大的孩子无法就业……但强巴遵珠都坚持着走过来了。他感到他也在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看着不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他的内心充满了安慰和快乐。“只要为了孩子们,我什么困难都不怕!”强巴遵珠说。

    给失去亲人的孩子一个幸福的家

    “当、当、当……”下午两点,一名大男孩敲响了挂在教室屋檐下的半截铁管。本来在电教室看电视的孩子们欢笑着跑向食堂,几名腿脚不方便的孩子由其他孩子搀扶着慢慢走向食堂。

    “阿妈”巴桑拉姆说:“今天是休息日,下午两点学校食堂会给每个孩子发一份零食。

    巴桑拉姆今年40多岁,负责148个孩子生活管理,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妈妈”。她也是一名孤儿,为了照顾孩子们,巴桑拉姆已经打算今生不嫁,为孩子们服务一辈子。

    食堂里,两筐红艳艳的苹果,孩子们很有秩序地排队,年龄小的孩子和身体不方便的残疾孩子最先从老师手中领到苹果。

    双胞胎姐妹疆村康珠和曲米拉姆也领到了属于自己的苹果。看到“阿妈”巴桑拉姆和记者都没有领到苹果,妹妹曲米拉姆将自己的苹果递给记者,姐姐疆村康珠则把苹果给了“阿妈”巴桑拉姆。

    2009年7月,只有3个月大的双胞胎姐妹疆村康珠和曲米拉姆从老家甘肃玉树县来到彩泉学校。强巴遵珠为她们取名“疆村”和“曲米”。在藏语里,“疆村”就是彩色,彩虹的意思,而“曲米”则是泉水的意思,姐妹俩的名字合起来就是“彩泉”的意思。

    疆村康珠和曲米拉姆在学校健康地成长,老师和孩子们都很喜欢她们。强巴遵珠更是疼爱有加,每天都要抱一抱小姐妹俩,即使出差也要打个电话听一听疆村康珠和曲米拉姆稚嫩的声音。

    凡来到这里的孩子都享受到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学校除对年幼的孩子进行六年制的义务教育外,对年纪较大的孩子,还根据他们的特点,教他(她)们学习藏纸、藏香、制靴、服饰等藏族的传统手工艺技术。初高中后升入别的学校的孩子,放学后仍然回到这里吃住,甚至到了大学,彩泉学校也负责他们的生活。“这里就是他们的家,有什么困难就来找阿爸。”强巴遵珠说。

    让残疾孩子有一个快乐的心灵

    到了中午吃饭时间,强巴遵珠和孩子们一起到学校食堂排队打饭。次仁占堆来的最晚,很多孩子已经吃完离开,腿脚有残疾的他才赶到食堂。

    “你这么晚才来吃饭?”强巴遵珠与次仁占堆打着招呼。

    “我去领毕业照和准考证了。”次仁占堆将手中资料袋打开,把毕业照和准考证给强巴遵珠看。

    10年前进入彩泉学校的次仁占堆现在拉萨第三高中上学,今年参加高考。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在学校还担任学生会主席,被评为“西藏自治区优秀学生干部”。

    “彩泉”的很多孩子身体有残疾,在第一批招进的35个孩子中,残疾孩子就有十多个,但他们在这里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健康成长,有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有的孩子留在校办工厂,有的孩子进入其他行业自食其力。

    生活在这里的残疾孩子是快乐的,他们的快乐发自内心!

    “彩泉”要在西藏永远存在下去

    “我越来越老了,孩子们的个头也越来越高。”强巴遵珠用手指着自己的脑袋说,他今年60多岁了,身体也越来越不行,彩泉学校的事业必须有人来接班,这让他感到很着急。

    “彩泉学校要在西藏永远存在下去,因为失去了亲人的孩子们需要它。”  强巴遵珠颇为坚定地说。

    为了让彩泉学校能够永久办下去,强巴遵珠在148个孩子中挑选了16个孩子与自己的儿子、女儿一起组成了“未来彩泉18人小组”。

    “未来彩泉18人小组”中,有的孩子还在上高中,有的已经上大学。强巴遵珠告诉记者,这些孩子是他精心挑选的,从能力和素质上都进行了专门的组合安排--想报考师范院校的孩子,毕业后就回彩泉学校当老师;已经在大学学企业经营管理的孩子,将来负责管理工厂经营;学财务的孩子负责学校的财务管理……

    强巴遵珠说:“真希望他们赶快长大呀!”

    今年18岁的扎西曲宗是“未来彩泉18人小组”成员之一。12年前,强巴遵珠把她和其他几名孤儿一起从昌都接到了彩泉学校。

    “那时阿爸满头黑发,很年轻。”扎西曲宗说,现在“阿爸”强巴遵珠身体越来越不好,前几年还去北京做过心脏手术,满头黑发也斑白了。

    作为“未来彩泉18人小组”成员,扎西曲宗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因为他们身上寄托着“阿爸”强巴遵珠最大的愿望:把彩泉学校能永远办下去,让失去亲人的孩子永远有一个温暖的家。 

    据新华社拉萨6月13日电

北京医师多点执业为何叫好不叫座
住建部:各地尽快实现按用热量计价收费
京沪高铁票价确定 全程最低410元
283个孤残儿童的“阿爸”——强巴遵珠